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万俟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万俟普拨

(?—?),字普拨太平郡(今山西省晋中市)人,北魏、西魏、东魏官员。

生平

[编辑]

万俟普的祖先是匈奴的别部,他年轻时勇敢果决,勇猛有力。正光年间,破六韩拔陵谋反,逼迫万俟普出任太尉。后来万俟普率领部下向北魏投降,出任后将军,屡次升任第二领民酋长高欢起兵反抗尔朱氏时,万俟普远远的向高欢表示归附,高欢非常赞赏。魏孝武帝元修初年,万俟普封清水郡公。永熙二年秋七月辛卯(533年8月10日),使持节镇北将军大都督东秦州刺史万俟普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2]。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侯莫陈悦害怕宇文泰图谋自己,伪造皇帝诏书给万俟普,诏书中命令万俟普和侯莫陈悦互为朋党援助。万俟普认为诏书可疑,封好诏书送给宇文泰[3][4]。万俟普又派部将叱干保洛率领两千骑兵支援宇文泰[5]。永熙三年(534年)七月,万俟普跟随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出任司空、东秦州刺史,封建忠王,据守覆靺城。高欢平定夏州后,于天平三年(536年)二月命令阿至罗围逼万俟普,高欢也率领军队呼应阿至罗[6]。五月,万俟普与儿子太宰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以及都督将领三百多人率领部落投奔东魏,宇文泰率领轻装骑兵追赶,到了黄河以北一千多里,没追上后返回。六月甲午(536年7月28日),万俟普到达东魏[7][8][9][10][11][12]。高欢亲自迎接万俟普,封万俟普为河西郡公。天平四年十一月丙子(538年1月1日),万俟普升任太尉[13][14][15],后又任朔州刺史,去世。东魏赠予太师大司马录尚书事[16][17]皇建元年十一月庚申(560年12月15日),齐孝昭帝高演诏令将万俟普等十二人合祭于齐神武帝高欢的宗庙[18][19]

其他

[编辑]

当初,高欢因为万俟普位尊年老,对他特别礼遇,曾经亲自扶着万俟普上马,万俟普的儿子万俟洛脱去帽子叩首说:“愿意出死力以报答大恩。”邙山之战时,东魏各路军队都向北渡桥,只有万俟洛约束部下不动,对西魏人说:“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的可以来!”西魏人害怕而散去,高欢将万俟洛的营地命名为回洛城。[20]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齊書/卷27》,出自李百药北齊書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魏书·卷十一·帝纪第十一》:秋七月辛卯,以使持节、镇北将军、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2. ^ 《魏书校勘记·卷十一·帝纪第十一·一二》:以使持节镇北将军大都督秦州刺史万俟普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诸本“秦”作“泰”。按万俟普拨是秦州刺史,历见周书卷一文帝纪下永熙三年(五三四)二月、同书卷二文帝纪下大统二年(五三六)五月、北史卷六齐纪上天平三年(五三六)二月、北齐书卷二七万俟普拨传(补)。当时有两秦州,一治上邽,此州自永安三年(五三0变乱军被镇压后,侯莫陈悦、赵贵、李弼、念贤等相继为刺史见周书卷一四、卷一五诸人传。又一是魏末置于汧城的东秦州。本书卷九肃宗纪孝昌三年记东秦州刺史潘义渊以汧城降变乱军。太平寰宇记卷三二陇州条历记沿革。万俟普拨当是东秦州刺史。北史卷六齐本纪、北齐书卷二七万俟普拨传都说高欢平夏州后,万俟普拨率众投奔东魏。此“秦州”与夏州相近。泰州近在河东,情事不合。这里“泰”乃“秦”之讹,今改正。
  3. ^ 《周书·卷一·帝纪第一》:悦既惧太祖谋己,诈为诏书与秦州刺史万俟普拨,令与悦为党援。普拨疑之,封诏以呈太祖。
  4. ^ 《北史·卷九·周本纪上第九》:悦乃诈为诏书与秦州刺史万俟普拨,令为己援。普拨疑之,封以呈帝,帝表奏之。
  5. ^ 《周书·卷一·帝纪第一》:万俟普拨又遣其将叱干保洛领二千骑来从军。
  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东魏丞相欢令阿至罗逼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欢以众应之。
  7. ^ 《北齐书·卷二·帝纪第二》:二月,神武令阿至罗逼西魏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神武以众应之。六月甲午,普拨与其子太宰受洛干、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余人拥部来降。
  8. ^ 《北齐书校勘记·卷二·帝纪第二·一一》:六月甲午普拨与其子太宰受洛干至拥部来降 诸本“六月”作“三月”,北史作“六月”。按天平三年(五三六)三月无甲午,六月甲午是二十五日。又周书卷二文帝纪下记此事在大统二年(五三六)五月,乃获悉普拨等东走,宇文泰追他们的时间,则其入东魏,自不能早在三月。通鉴卷一五七考异引三国典略也作“六月”。今从北史改。
  9. ^ 《周书·卷二·帝纪第二》:夏五月,秦州刺史、建中王万俟普拨率所部叛入东魏。太祖勒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10.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夏五月,司空越勒肱薨。秦州刺史、建忠王万俟普拨及其子太宰寿乐干率所部奔东魏。
  1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魏秦州刺史万俟普与其子太宰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及督将三百人奔东魏,丞相泰轻骑追之,至河北千余里,不及而还。
  12. ^ 《资治通鉴考异》:考异曰:普降东魏事,北齐书帝纪在三月甲午,典略在六月。北史齐纪在六月甲午;周书帝纪、北史魏纪、齐纪在五月,今从之。
  13. ^ 《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十有一月丙子,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14.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十一月丙子,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1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丙子,东魏以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万俟普为太尉。
  16. ^ 《北齐书·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九》:万俟普,字普拨,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别种也。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韩拔陵构逆,授普太尉。率部下降魏,授后将军,第二领民酋长。高祖起义,普远通诚款,高祖甚嘉之。斛斯椿逼帝西出,授司空、秦州刺史,据覆靺城。高祖平夏州,普乃率其部落来奔,高祖躬自迎接,授普河西公。累迁太尉、朔州刺史,卒。
  17. ^ 《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万俟普,字普拨,太平人,其先匈奴之别也。少雄果,有武力。正光中,破六韩拔陵构逆,逼授太尉。后归魏,累迁第二镇人酋长。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随入关,拜司空。神武平夏州,普自覆靺城率部归齐神武。神武躬自迎接,封河西郡公,位太尉,薨。赠太师、大司马、录尚书事。子洛。
  18. ^ 《北齐书·卷六·帝纪第六》: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宰章武王厍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俊、故太师高乾、故司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二人配飨太祖庙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七人配飨世宗庙庭,故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脩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显祖庙庭。
  19. ^ 《北史·卷七·齐本纪中第七》:庚申,诏以故太师尉景、故太师窦泰、故太师太原王娄昭、故太宰章武王厍狄干、故太尉段荣、故太师万俟普、故司徒蔡隽、故太师高干、故司徒莫多娄贷文、故太保刘贵、故太保封祖裔、故广州刺史王怀十三人配飨太祖庙庭,故太师清河王岳、故太宰安德王韩轨、故太宰扶风王可朱浑道元、故太师高昂、故大司马刘丰、故太师万俟受洛干、故太尉慕容绍宗十一人配飨世宗庙庭,故太尉河东王潘相乐、故司空薛脩义、故太傅破六韩常三人配飨高祖庙庭。
  20.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初,欢以万俟普尊老,特礼之,尝亲扶上马。其子洛免冠稽首曰:“愿出死力以报深恩。”及邙山之战,诸军北度桥,洛独勒兵不动,谓魏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魏人畏之而去,欢名其所营地为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