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大同大学 (上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上海大同大學
大同大学
Utopia University
创办时间1912年
停办时间1952年
学校类型私立大学
校长胡敦复
学生人數2,700人(1948年)
校址上海

大同大学世界語La Universitato Utopia,英語:Utopia University)是中華民国大陸時期座落于上海的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尤以“理工”学科而著称,时有“北南开,南大同”之誉,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被撤校。

历史简介

[编辑]

1911年11月,任教于北京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的胡敦复平海澜等11名教师,因不满学堂外国主事的办学方式,辞职南下上海成立了立达学社,并制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社旨,力图改革中国旧式教育。[1][2]

胡敦复-大同大学的创建人和校长

1912年3月19日,胡敦复和他的立达学社同仁募捐私款在上海南市肇周路南阳里租屋,创办了大同学院。“大同”,系取义《礼记·礼运篇》中“天下为公,是为大同”之意,以“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校铭,以“研究学术,明体达用”为宗旨,西文译作Utopia School(意为改良的新式学校)。当年招收学生91人,由立达学社社长胡敦复亲任院长。1914年1月,学校迁址南车站路[3]

大同大学早期办学无比艰辛,因为其办校经费不向社会募捐,不接受私人或团体赠款,仅靠立达学社社员自筹,所以几乎难以为继。后来学社同仁改变了“但忧毅力不充,不患度支之不足”做法,开始接受社会资助,学校各方面才得以有较大发展。也正是办学经费的紧张,造就了大同教员刻苦耐劳、精神贯注和学生朴素好学、奋发向上的优良传统。

大同学院开创了国内中西合璧办教育的先河。它是上海第一家男女同校的私立学校,连校务主任也是女性,所使用的教材不少是引进西方的现成教材,或由教师自己编写,并拥有当时罕见的理化实验室。[3]

1922年9月,大同学院被政府立案,改称大同大学,为私立性质,在校生约600人。在20世纪20年代,大同大学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之一。学校占地90亩,有15幢教学楼。1920年代的教育部报告称:“综合言之,此次视察六校(复旦、沪江、大同、大夏、光华、暨南),……据视察结果,办学精神,极为贯注者,为大同、沪江二校。理学院办理较有成绩者,亦为沪江、大同二校。……”[4]

1930年,大同大学南车站路校址扩至110余亩,先后落成大礼堂、图书馆、体育馆、科学实验室、学生宿舍等17座建筑,拥有运动场、绿地等,建筑颇具规模,图书仪器充实完备,学生人数近千人,教育事业大有发展。

在大学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大同大学于1928年开始创办附中。1932年2月6日,上海市教育局准予中学部立案,改称附属中学,除教室、宿舍分开外,行政和经费仍与大学统一办理,大学预科停办。至1939年又分附中一院和二院,其分别是以后上海市大同中学五四中学的前身。《三十年之上海教育》1935年对大同大学(包括附中)的评价为:「该校办理,处处经济,绝不浪费。教员刻苦耐劳,精神贯注,学生朴素好学,教师辅导学生自动研究,尤为可贵」。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因连天炮火和飞机轰炸,大同学府被毁于一旦。1937年10月,华界沦陷,大同被迫从南市迁至租界,借中国无线电工程学校及位育小学继续上课。大同师生没有经济实力转移到后方,胡敦复只好率领部分师生留守孤岛上海,再次依靠立达学社社友员、团结广大师生员工,在学校董事会的支持下,开始了第二次艰苦的创业历程,使“大同”获得了新生。[5]

1938年9月,租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律师公会大厦为临时校舍。中学部979人,大学部850人。后大学部改借公共租界光夏中学校舍。1939年9月,新闸路新校舍建成,并附设附中二院(高中部),律师公会校址称附中一院(初中部)。1946年11月,原上海南市大同校舍修复部分竣工,附中一院迁回南车站路,即今上海市大同中学;大学部及附中二院(即今上海市五四中学)仍在新闸路。

大同大学在抗战爆发后毅然创办工学院,从1941年至1952年,工学院共毕业学生2228人。至1940年代,大同大学已发展有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四个学院,下设14个系,学科涵盖史、地、文、哲、经济、会计、化学、化工、土木、电机、机械等领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至1948年,大同大学部学生人数已达2700人,中学部学生达2500人,在当时上海公立和私立学校中占第一位,是1912年初办时学生人数的50倍。

在其四十年的大学历史中,大同一直是上海乃至全国私立大学中的翘楚,享有“北南开,南大同”的美誉。大同大学(含附中)先后培养出39名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1人为双院士。

院系调整前的院系设置

[编辑]
  • 文学院(文学系、史地政治系、哲学教育系)
  • 理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
  • 商学院(经济系、银行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
  • 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
  • 附属中学一院(初中部)、附属中学二院(高中部)

院系调整

[编辑]

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大同大学撤校停办。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文学院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理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工学院相关科系分别并入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化工学院,附中一院和附中二院分别独立为大同中学和五四中学。 [6]

知名校友

[编辑]
  • 徐慕云(1900-1974)原名徐长虞、徐州市人。著名戏剧理论家、戏曲教育家。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 顾静徽(1900-1983)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
  • 林迪生(1903-1997)原名林攸绵,浙江三门县人。教育家。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专修英文。
  • 何挺颖(1905-1929)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
  • 周煦良(1905-1984)安徽至德(今东至)人。著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1920年入上海大同学院。
  • 林淡秋(1906-1981)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原名林泽荣。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 钱临照(1906-1999)江苏无锡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5-1929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
  • 许思园(1907-1974)无锡西门外人,原名寿康,号思玄。著名学者。16岁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 顾功叙(1908-1992)浙江嘉善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 杨承宗(1911-2011)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中国放射化学家。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获理学士学位。
  • 侯毓汾 (1913-1999) 女,江苏省无锡市人。著名的染料化学家,我国染料化学专业的创始人。1935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
  • 葛一虹(1913-2005)生于上海嘉定,原名葛曾济,字作舟,号巨川。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戏剧史家、出版家,新中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专攻物理化学。
  • 于光远(1915-2013)生于上海。经济学家,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1932-1934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
  • 殷之文(1919-2006)江苏吴县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193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系学习。
  • 朱维衡(1919-)浙江杭州人。电机工程专家。194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
  • 徐光宪(1920-2015)生于浙江绍兴。无机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
  • 陈敬熊(1921-2022)浙江镇海(今宁波)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7]
  • 沈天慧(1923-2011)女,浙江嘉善人。半导体材料学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
  • 周毓麟(1923-2021)生于上海。计算数学家、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8]
  • 钱正英(1923-2022)女,生于上海。水利水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9]
  • 沈复(1924-2015)男,江苏常熟人。化学工程专家,1946年参与组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1953年参与北京石油学院创建工作,1984年成为石油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
  • 查全性(1925-2019)生于江苏南京。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大同附中毕业并入大同大学深造。
  • 丁石孙(1927-2019)江苏镇江人。数学家。1944-1947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10]
  • 江樺(1928-)生於上海。香港著名女高音及音樂教育家。
  • 杨公侠(1929-2021)建筑光环境、人类工效与环境心理学学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退休教授。1950年毕业于大同大学土木系。[11]
  • 徐志磊(1930-)出生于上海。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1951年上海大同大学肄业。
  • 倪嘉缵(1932-)浙江嘉兴人。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

此外,大同大学附中也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翻译家傅雷、漫画家华君武、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刘建航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和热工教学家王补宣院士、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朱能鸿院士以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曾培炎等都就读于此。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 Xueqiang. 中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大同大学 [Utopia University, established by Chinese intellectuals]. Wen Hui Bao. 19 November 2012 [12 March 2014]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2. ^ Lu, Xianliang. 华理"身世"之脉系:大同大学简介 [History of ECUST: an introduction to Utopia Universit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 April 2009 [12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 (中文). 
  3. ^ 3.0 3.1 周明发. “大同”风雨九十年. 上海地方志. 2020-04-21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4. ^ 百年大同. dt.hpe.cn. [2022-11-04]. 
  5. ^ 静安区志. 上海地方志.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6. ^ 华东理工大学档案馆 大同大学简介. [2015-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 那位为导弹安上“眼睛”的老院士,永远闭上了眼睛. www.jfdaily.com. 上观新闻.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8. ^ 数学家周毓麟院士逝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9. ^ 钱正英同志生平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10. ^ 丁石孙迎90岁生日,季羡林称他是值得记住的北大校长之一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 
  11. ^ 著名建筑光环境学者、同济大学教授杨公侠逝世,享年九十二岁_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The Paper. www.thepaper.cn. [2022-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