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任天堂光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任天堂光碟
任天堂光盘
Nintendo optical discs
任天堂GameCube游戏光盘(左)和Wii光盘(右)
媒體種類唯读记忆体光盘
編碼數位
容量NGC 80 mm: 1.4 GB
Wii 120 mm: 4.7 GB (双层8.54GB)
Wii U 120 mm: 25GB (双层50GB)
讀取機制激光
開發任天堂松下
用途80 mm:任天堂GameCube遊戲媒體
120 mm:Wii遊戲媒體
120 mm:Wii U遊戲媒體

任天堂光盘是一种由任天堂发布的用来存储游戏软件光盘,通常包括任天堂GameCube游戏光碟任天堂Wii光盘任天堂Wii U光盘任天堂GameCube的游戏光盘物理大小等于一张MiniDVD,而WiiWii U的光盘物理大小相当于一张DVD。任天堂已经发出声明说Wii光盘可以由Wii U所兼容,GameCube可被用于Wii的向后兼容。光盘的冲切区位于光盘表面的内环中。

格式

[编辑]
任天堂光碟上的一段沖切區(BCA)記號,另外可看見六道額外刻錄記號的其中兩道。

任天堂GameCube遊戲光碟

[编辑]

任天堂GameCube遊戲光碟(Nintendo GameCube Game Disc,DOL-006)是任天堂GameCube主機使用的遊戲媒體,由松下電器開發,[1]之後透過向下相容功能也可於Wii主機上使用。[2]GameCube遊戲光碟的容量為1.5 GB,[3]使用MiniDVD的技術基礎,以固定角速度英语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CAV)的方式讀取。任天堂基於防止盜版遊戲、[4]減少讀取時間,以及降低成本[5][1](無需支付授權費用給DVD論壇)等因素選擇了這個儲存媒體。這樣也使得GameCube主機無法作為一般的DVD播放器使用。[6][7]

GameCube遊戲光碟的缺點之一是容量相對較小:某些資料量龐大的遊戲必須使用兩片光碟。部分跨平台的遊戲必須將內容做出刪減才能符合GameCube遊戲光碟的容量。動畫影片和音訊檔案必須更加壓縮才能放入光碟中,因而造成畫質和音質上的損失。在GameCube以前任天堂一直是使用卡匣作為遊戲媒體。

Wii光碟

[编辑]

Wii光碟(Wii Optical Disc,RVL-006)是Wii遊戲主機使用的實體儲存媒體,由松下電器開發。任天堂基於上一代的技術做出改進,使用了12公分、8.54 GB以DVD為基礎的光碟,保留了GameCube遊戲光碟的優點,同時也將容量提升至標準雙層DVD-ROM相同。雖然Wii支援雙層光碟的使用,但直到《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推出之前的所有作品都僅使用單層的光碟。[8][9] 隨著《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的上市,任天堂承認Wii可能因為讀取鏡頭髒污而導致無法順利讀取雙層光碟。[9][10]任天堂事後為讀取雙層光碟出現問題的Wii主機提供維修,[9] 並推出鏡頭清潔組讓顧客購買使用。[11]

Wii U光碟

[编辑]

Wii U光碟(Wii U Optical Disc,WUP-006)是Wii U遊戲主機使用的實體儲存媒體,由松下電器開發。Wii U系統可透過向下相容功能支援Wii光碟,但無法讀取任天堂GameCube遊戲光碟。[12]根據報導指出,為了控制成本,Wii U同樣使用由松下開發和生產的光碟格式,每層的容量達到25 GB。與一般的光碟比起來,Wii U光碟片有著較為細緻、圓滑的邊緣。[13]

沖切區(BCA)

[编辑]

每一張任天堂光碟都有著沖切區(BCA,burst cutting area)記號,這是一種使用YAG雷射英语Nd:YAG laser刻錄在光碟上的條碼。沖切區記號中記錄了硬體防拷貝裝置解碼所需的資訊,以及用戶可存取的64位元未加密資訊。[14]

沖切區記號使用肉眼即可看見。這個記號與所有光碟片上都印有的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記號並不相同。沖切區記號可在直徑22.3±0.4 mm23.5±0.5 mm處之間看見。在沖切區記號外側有著六道間距相同的額外刻錄記號,與防拷貝機制有關。這些小記號在將光碟放在強光前方時可以清楚看見。[14]

另見

[编辑]

資料來源

[编辑]
  1. ^ 1.0 1.1 Dvd - Faq. Nintendo World Report. 2001-03-07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2. ^ Casamassina, Matt. IGNcube's Nintendo "Revolution" FAQ. IGN. 2006-09-12 [200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2). 
  3. ^ Nintendo GameCube Special Edition. Avrev.com. 2003-06-01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27). 
  4. ^ Beginner's Guide: GameCube. GameSpy. 2003-07-30 [2006-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3). 
  5. ^ Pian, Sharon. Business & Technology | Let the games begin: The 3-way race is on | Seattle Times Newspaper. Community.seattletimes.nwsource.com. 2001-11-11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3). 
  6. ^ Play it again. Smh.com.au. 2003-09-13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8). 
  7. ^ Wii U will not feature DVD playback - Everybody Plays - Nintendo Wii. Everybody Plays. Everybody Plays.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1). 
  8. ^ Review – Super Smash Bros. Brawl. SlashGear.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9. ^ 9.0 9.1 9.2 Tobacco smoke makes Super Smash Bros Brawl unplayable on Wii. TG Daily. 2008-02-06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10. ^ Scott Colbourne. Not just a smash, a Super Smash. Toronto: The Globe and Mail. 2008-03-20 [2011-07-06]. 
  11. ^ Nintendo of America. Repair Form for U.S. Residents. Nintendo of America. [2008-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0). 
  12. ^ Klepek, Patrick. Wii U Does Not Play GameCube Games. Giant Bomb. 2011-06-08 [2011-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13. ^ Gilbert, Ben. Take a very, very close look at the round-edged Wii U proprietary discs. Engadget. 2012-11-12 [201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14. ^ 14.0 14.1 » Anatomy of an Optical Medium Authentication (Part 1). debugmode. [201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