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元寿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元昺

元寿兴(?—?),名,后世因避讳李昞将他改名[1][2][3],字寿兴以字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后裔,侍中、镇西将军、右仆射、城阳宣公拓跋忠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编辑]

元寿兴小时候聪明好学,在魏宣武帝元恪初年担任徐州刺史,任内贪婪暴虐,失去民心。元寿兴的堂兄侍中元晖深深嫉妒他的能力,向魏宣武帝诬陷元寿兴,魏宣武帝诏令尚书崔亮乘驿站马匹前去核查。崔亮出发时,接受元晖的旨意,鞭打三个寡妇,命令她们自我诬陷,供称元寿兴压迫她们为婢女,到了徐州,审核元寿兴,将他判处死刑[4][5]。元寿兴担心最终无法免于死刑,就让表弟中兵参军薛修义带领十辆车运输小麦经过囚牢旁边。元寿兴趁机翻墙出来,薛修义用大木盒装上元寿兴,上面盖着小麦,装载着他逃了出来。元寿兴于是前往河东郡,躲藏在薛修义家中。遇到大赦,元寿兴就出来见魏宣武帝,自己陈述被元晖所诬陷,魏宣武帝就不再有所责罚[6][7]

当初,元寿兴担任中庶子时,王显也在东宫,他地位低贱,因为公事被元寿兴打了三十杖。等到王显受宠信担任御史中尉,上奏元寿兴在家时常有怨言,诽谤朝廷,他利用魏宣武帝饮酒过度没有察觉时上奏,让魏宣武帝批注同意,直接交给元寿兴赐令自杀。魏宣武帝的字一半不成字形,当时见到的人也知道不是皇帝的本意,但畏惧元晖等人的威势,不敢申诉。等到行刑的日子,王显亲自前往监督。元寿兴提笔自己写墓志铭说:“洛阳男子,姓元名昺,天下有道而无机运,生命不长久。”其余的文字多不收载。元寿兴回头对儿子说:“我的棺材中可以放一百张纸,两支笔,我要在地下控诉王显。如果魏孝文帝的灵魂有知,一百天内必定取王显性命,如果无知觉,那还有什么留恋的。”魏宣武帝去世,王显很快被杀。元寿兴的死,当时舆论以为前任中尉弹劾高某诬陷暗示所造成的。灵太后临朝听政,三公郎中崔鸿上疏为元寿兴伸冤,诏令予以昭雪,赠予元寿兴豫州刺史,谥号[8][9]

家庭

[编辑]

兄弟

[编辑]

儿子

[编辑]
  • 元最,西魏侍中、尚书左仆射、特进、乐平慎王
  • 元恺,北魏鸿胪宗正二卿、青徐复三州刺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魏书校勘记·卷十五·列传第三·八》:盛弟寿兴 北史卷一五同,通志卷八四本传作盛弟秉,字寿兴”。以下此传和北史作“寿兴”处,通志都作“秉”。下文寿兴临死自作墓志云:“洛阳男子,姓元名景。”通志“景”也作“秉”。按墓志集释元智墓志(图版五一)称“祖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徐州诸军事、平东将军、徐州刺史、宗正卿”。前人据官衔和世系证“昺”即“寿兴”。又卷六六崔亮传也说他所核的徐州刺史叫作“元昞”。寿兴名“昞”(同昺)无可疑,北史避唐讳称字,而自作墓志则因有韵,改“昞”为“景”。当时人地名常用同音字,或有他书作“秉”,郑椎据以回改。魏书原文,据崔亮传自当作“昞”。
  2. ^ 《北史校勘记·卷十五·列传第三·三九》:洛阳男子姓元名景 按魏书卷六六、本书卷四四崔亮传见“徐州刺史元昞”,墓志集释元智墓志图版五一,智祖名“昺”,皆指此人。北史避唐讳,前改称其字,此处又改为“景”。
  3. ^ 《北史校勘记·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一三》:徐州刺史元昞抚御失和 钱氏考异卷三九云:“北史避唐讳,改‘昞’为‘景’,此‘昞’字亦后人辄改。”按此元昞即卷十五常山王遵传之元寿兴。彼处改称其字,又改名为“景”,可証北史此处之“昞”,非李延寿原文。钱说是。
  4. ^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徐州刺史元昞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核昞,处以大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
  5. ^ 《北史·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徐州刺史元昞抚御失和,诏亮驰驿安抚。亮至,核昞处以大辟,劳赉绥慰,百姓帖然。
  6. ^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盛弟寿兴,少聪慧好学。世宗初,为徐州刺史,在官贪虐,失于人心。其从兄侍中晖,深害其能,因谮之于帝,诏尚书崔亮驰驿检覆。亮发日,受晖旨,遂鞭挞三寡妇,令其自诬,称寿兴压己为婢。寿兴终恐不免,乃令其外弟中兵参军薛脩义将车十乘,运小麦经其禁之旁。寿兴因踰牆出。脩义以大木函盛寿兴,其上加麦,载之而出。遂至河东,匿脩义家。逢赦,乃出见世宗,自陈为晖所谮,世宗亦更无所责。
  7. ^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盛弟寿兴,少聪慧好学。宣武初,为徐州刺史,在官贪虐,失于人心。其从兄侍中晖深害其能,因谮之于帝,诏尚书崔亮驰驿检覈。亮发日,受晖旨,遂鞭挞三寡妇,令其自诬,称寿兴压己为婢。寿兴终恐不免,乃令其外弟中兵参军薛修义将车十乘,运小麦,经其禁之旁。寿兴因踰牆出,修义以大木函盛寿兴,其上加麦,载之而出,遂至河东,匿修义家。逢赦乃出,见帝,自陈为晖所谮,帝亦更无所责。
  8. ^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初,寿兴为中庶子时,王显在东官,贱,因公事寿兴杖之三十。及显有宠,为御史中尉,奏寿兴在家每有怨言,诽谤朝廷。因帝极饮无所觉悟,遂奏其事,命帝注可,直付寿兴赐死。帝书半不成字,当时见者亦知非本心,但惧晖等威,不敢申拔。及行刑日,显自往看之。寿兴命笔自作墓志铭曰:“洛阳男子,姓元名景,有道无时,其年不永。”馀文多不载。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著百张纸,笔两枚,吾欲讼显于地下。若高祖之灵有知,百日内必取显,如遂无知,亦何足恋。”及世宗崩,显寻被杀。寿兴之死,时论亦以为前任中尉弹高阙谗讽所致。灵太后临朝,三公郎中崔鸿上疏理寿兴,诏追雪,赠豫州刺史,谥曰庄
  9. ^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初,寿兴为中庶子时,王显在东宫,贱,因公事,寿兴杖之四十。及显有宠,为御史中尉,奏寿兴在家每有怨言,诽谤朝廷,因帝极饮,无所觉悟,遂奏其事,命帝注可,直付寿兴赐死。帝书半不成字,当时见者亦知非本心,但惧晖等威,不敢申拔。及行刑日,显自往看之。寿兴命笔自作墓志铭曰:“洛阳男子,姓元名景,有道无时,其年不永。”馀文多不载。顾谓其子曰:“我棺中可著百张纸,笔两枚,吾欲讼显于地下。若高祖之灵有知,百日内必取显。如遂无知,亦何足恋!”及宣武崩,显寻被杀。寿兴之死,时论亦以为前任中尉弹高阙谗讽所致。灵太后临朝,三公郎中崔鸿上疏理寿兴,诏书追雪,赠豫州刺史,谥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