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
季札 | |
---|---|
本名 | 姓:姬 名:札 |
活跃时期 | 春秋时期 |
儿女 | 逞 |
父母 | 父:寿梦 |
季札(前576年—前485年),姬姓,名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来季子、季子,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公元前547年,吴王寿梦将第四子季札封于延陵邑。
生平
[编辑]不为君
[编辑]吴王寿梦想传位于有賢名的幼子季札,季札推荐长兄諸樊继承王位,自己避居于乡野。寿梦死后,寿梦長子諸樊再让季札,季札推拒,諸樊于是即王位,声明自己死后,季札继位。諸樊死後,寿梦次子余祭再让季札,季札还是不当。鲁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季札被封于延陵,号曰“延陵季子”。余祭让他治理国内一城,公元前519年,季札被封到州来。寿梦三男馀眛死後,派使者迎季札继承王位,季札不去,反而逃走。王位最后由吳王壽夢庶長子吴王僚继承。馀眛之子公子光不服吴王僚,派刺客将他刺杀,即位为吴王阖闾,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季札非常长寿,前485年,楚国司马子期伐陈国,吴王夫差派季札援救。季札对子期说吴楚二君应该退而务德,子期听从,吴楚撤军。
墓上挂剑
[编辑]季札出使晋国的时候经过徐国,他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看着季札的宝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显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季札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札出使晋国后回到徐国,徐君已经在楚国去世。季札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季札的随从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能用来赠送别人。”季札说:“我不是赠给他的。不久前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看着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神色显露出想要这把宝剑;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然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却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札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后离去。徐国人赞美季札,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預言三家分晉
[编辑]前544年季札出使晉國,隨著深入其國境他先後發出三次感嘆,他的隨從於是問他緣故。季札說:“我剛進入國境時,看到田園荒蕪、雜草叢生,人民卻沒有休息,所以我才知道這個國家的殘暴啊!我進入首都時,看到新蓋的房子品質惡劣,而舊房子反而美好,新築的牆低矮,而舊牆反而高,所以我才知道國民的力量已經用完了啊!等我站在朝廷上,其國君雖懂治國卻不願詢問臣屬,臣屬擅長自我誇耀卻不願勸諫國君,所以我才知道這個國家的混亂啊!”
季札在晉國與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三人接觸後,認為「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家」,預言晉國以後的政權將落在這三家手中,並預警晉國公族賢臣叔向要小心。一百多年後三家分晉成真。
季札葬子
[编辑]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季札第二次出訪北方,[1]長子逞之隨行;在回程經過齊國時,吳逞之卻得急病死了。當時難以將屍體帶回吳國,只好就地埋葬,葬于嬴、博(臨近魯境的齊地)之间。[2]根據記載,當時季札舉行的葬禮是如此的:首先挖一個土坑,要挖得深,但不能冒出水。下葬時,死者只穿著平日服裝,未更換華衣。靈柩放下,用土覆蓋,大小剛好掩住墓穴(廣輪掩坎),並略為堆高,稱為「封」(古代葬禮,仍未流行把墳堆高,亦未植樹以為標記,稱為「不封不樹」,後世才慢慢堆土為墳),高至人俯身就可以撫著(隱)。季札舉行葬禮時,「左袒、右還」,即袒露左臂,然後從右邊環繞墓塋,一邊走一邊這樣呼號了三次:「骨肉歸於塵土,這就是生命呀!但靈魂甚麼地方都可以去,甚麼地方都可以去!」之後,季札便踏上歸途。[3]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年)四月十三日去世,享年92岁。[4]季札去世后,葬於上湖(今江蘇省江阴市申港)。後來孔子前去祭拜季札之墓,并手书十字碑文:“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家族
[编辑]注釋
[编辑]- ^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孔颖达疏引服虔语:“上国,中国也。”
- ^ 《嘉靖·莱芜县志》载:“延陵季子长子墓,在县北三十里。吴季札使齐,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即此。前有碑可考,近年间为水所没”。
- ^ 《禮記》〈檀弓下〉:延陵季子適齊,於其反也,其長子死,葬於嬴博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斂以時服。既葬而封,廣輪掩坎,其高可隱也。既封,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復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而遂行。
- ^ 《至德堂吴氏宗谱》记载季札的生卒年为“生周简王十年乙酉(前576)四月十八日,卒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前485),寿九十二”。《中国吴氏通书》记载:“季札生於周簡王三十年乙酉(前576年)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公元前485年)四月十三日,享年92岁。”
參考文獻
[编辑]- 徐小燕.季札让国考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