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出口導向時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出口擴張時期
一名台灣佳能員工正在檢視產品性能,攝於1971年。
正在將塑膠花進行分裝打包的員工們,攝於1971年。

出口導向時期,又稱出口擴張時期,是指中華民國在1961年至1972年期間以擴張出口貿易為導向的工業化時期。

沿革

[编辑]

中華民國政府曾在1950年代推動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但是由於國內市場飽和,使得以內銷為主要的產業開始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1]為解決此一問題,中華民國政府開始採用出口貿易導向政策,增進臺灣經濟

1960年代美國等先進工業化國家境內工廠因面臨工資上漲之壓力而紛紛將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尹仲容嚴家淦技術官僚為吸引外資而決定在人員金融流動尚未完全自由化的限制下採取自由貿易、獎勵出口等政策,並藉此由出口帶動生產

  • 1959年至1960年,中華民國政府實施諸多獎勵出口政策辦法,並修正其經貿法令和相關制度
  • 1962年,有關當局開始推動品管制度,以藉簡化出口檢驗程序提升整體外銷競爭力。
  • 1968年,當局依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建議修訂《獎勵投資條例》,以藉獎勵資本折舊鼓勵公司股票上市

此時,臺灣藉上述政策實施成為美國日本之加工製造基地;該二國之投資金額加總即占所有在臺投資金額60%左右,並因此導致臺灣對於日本產生巨額入超及對美國產生巨額出超。1963年至1996年期間,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超過9%;1960年代後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為止,臺灣長期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之經濟成長率。[2][3][4][5][6]

參見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進口替代時期. nrch.culture.tw.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2. ^ 出口導向時期. nrch.culture.tw.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3. ^ 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論研究.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4). 
  4. ^ 臺灣經濟發展情況.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3). 
  5.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政府績效評估. 中華民國政府出版品. 2004-01-01 [2017-03-27]. ISBN 97895701563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中文(臺灣)). 
  6. ^ 費景漢. 觀念,三民主義思想與臺灣之經濟發展 (PDF).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 (五十三). 1982-06 [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