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
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阿拉伯語
1969年—1977年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上圖:國旗 (1969–1972) 下圖:國旗 (1972–1977)
上圖:國旗
(1969–1972)
下圖:國旗
(1972–1977)
上圖:國徽
(1969–1972)
下圖:國徽
(1972–1977)
格言:وَحْدَةٌ، حُرِّيَّةٌ، اِشْتِرَاكِيَّةٌ阿拉伯語
“團結、自由、社會主義”
国歌:الله أكبر"
《真主至大》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的位置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的位置
地位主權國家
首都的黎波里
常用语言阿拉伯語
族群
北非阿拉伯民族
宗教
伊斯蘭教遜尼派
政府一黨專政阿拉伯共和國
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 
• 1969年–1977年
穆阿邁爾·格達費
總理 
• 1969年9月8日–1970年1月16日
馬哈茂德·蘇萊曼·馬格里比英语Mahmud Suleiman Maghribi
• 1970年1月16日–1972年7月16日
穆阿邁爾·卡扎菲
• 1972年7月16日–1977年3月2日
阿卜杜勒·薩拉姆·賈盧德英语Abdessalam Jalloud
立法机构人民委員會
历史时期阿拉伯冷戰
1969年9月1日
1972年7月1日
1973年4月15日
1973年4月15日
• 贖罪日戰爭爆發
1973年10月6日
1974年11月11日
• 退出阿拉伯共和國聯邦
1977年3月1日
1977年3月3日
面积
1,759,540平方公里
人口
• 1954年
1091830人
货币利比亞第納爾LYD
前身
继承
Image missing 利比亞王國
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 Image missing
今属于Image missing 利比亞國

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ليبية)是1969年自由軍官領袖穆阿邁爾·格達費發動利比亞綠色革命推翻利比亞王國後,建立的共和制國家。自格達費上臺以後,利比亞進入格達費時期,並由利比亞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實行一黨專政

成立

[编辑]

背景

[编辑]

1952年埃及阿拉伯革命爆發,自由軍官領袖納賽爾·海珊推翻埃及王國法魯克王朝後,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陣阿拉伯民族主義浪潮,旨在建立一個世俗化阿拉伯共和國。在1969年的利比亞王國,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落後等問題,利比亞境內經常爆發抗議遊行,而以自由軍官為首的穆阿邁爾·格達費上校主張發動革命,推翻迂腐塞努西王朝

革命

[编辑]

1969年9月1日,格達費領導的自由軍官發起利比亞綠色革命,整場革命僅持續一天便成功推翻君主制政府,塞努西王朝國王伊德里斯一世流亡海外,利比亞王國被推翻,格達費建立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成為利比亞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開啟了長達42年的格達費時期

歷史

[编辑]

格達費掌權後,奉行泛阿拉伯主義,主張阿拉伯聯盟起來對抗列強,同時也與周圍阿拉伯國家建立友好關係。1972年,卡扎菲領導的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與納賽爾·海珊領導的埃及阿拉伯共和國以及哈菲茲·阿薩德領導的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在三國公民通過投票後,確立了阿拉伯聯邦共和國的成立,但上述三國政府都拒絕立即正式合併,其理由與內部的政治分歧有很大關係。

1973年4月15日,卡扎菲於祖瓦拉發表《祖瓦拉宣言》,宣布了利比亞人民革命展開,旨在促使利比亞邁向民主化阿拉伯化,以及清除國內的共產主義,在革命期間,許多異議人士被當成左派而被逮捕刑求,也卡扎菲成為爭議人物。同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利比亞不滿埃及未邀請其打擊以色列,暫停了擬議中的「埃及-利比亞合併計劃」。

1974年,卡扎菲與時任突尼西亞共和國總統哈比卜·布爾吉巴傑爾巴會面,並共同發表《傑爾巴宣言》,主要內容為突尼西亞與利比亞合併組成阿拉伯伊斯蘭共和國的提案,該提案最終仍沒有實現。

終結

[编辑]

1977年3月,敘利亞阿拉伯共和國與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聯合譴責埃及阿拉伯共和國試圖與以色列國達成和解,埃及便與敘利亞和利比亞斷絕外交關係,聯邦無法繼續維持,最終在1977年6月30日正式解散。

利比亞人民革命也於1977年3月結束,卡扎菲宣布利比亞阿拉伯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成立,取代利比亞阿拉伯共和國。

參考文獻

[编辑]
  • Libya - Qadhafi نسخة محفوظة 16 يونيو 2017 على موقع واي باك مشي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