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吴鼎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前溪
吳鼎昌

吴鼎昌(1884年—1950年8月22日),达诠笔名前溪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1],生於華陽縣,或謂生於綏定府達縣[2]祖籍浙江吴兴。清末官员,進士,民国初期金融界人物,企业家、官僚。新记大公报投资人,社长,后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部长、贵州省政府主席。屬政學系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吴家世代作“师爷”,受家风影响,早年矢志做官,后留学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旋即退出。回国应清廷廷试,授翰林院检讨。此后又进入大清银行

转战金融界

[编辑]

辛亥革命后,吴鼎昌当选为全国工商会议副议长,参加进步党[3]。1914年任造币厂总裁。次年,被袁世凯授予上大夫衔。袁世凯死后,投靠段祺瑞,先后任中国银行总裁、盐业银行总经理。1918年,段祺瑞组织安福俱乐部,为院外评议员、财政部次长、南北和谈的北方代表,成为总代表朱启钤的智囊人物。1920年7月,安福系失败,被直系军阀吴佩孚列为祸首,驱出政坛,仍用盐业银行进行活动,组成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行联合营业事业所,任储蓄会主任,发行钞票,吸收军阀存款,为北洋军阀解决财政困难,为自己攫取高额利润,成为金融界巨头。[4],后随着安福系倒台而丢官。转而投身报业。

入主《大公报》

[编辑]

1924年找到昔日留学老友张季鸾胡政之二人,提议办新闻机构:出一张日报、一份周刊,并办一家通讯社。计划出资5万,办不拉政治关系、不收外股的独立商业报刊。但由于张季鸾所在《中华新报》迅速倒闭,张北上出任陇海铁路会办,此议搁置。

1925年,国闻通讯社与《国闻周报》陷入困境,胡政之遂寻求吴鼎昌帮助,吴此后每月出资300--400元维持,并在此刊物上不定期发表文章。

1926年,中原战事吃紧,张季鸾失去陇海铁路会办之职,蛰居天津。胡政之邀其主持国闻周报,张没有答应。时逢《大公报》停刊,于是三人再次合议办报。

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名为合组公司,实际上只是吴鼎昌一人出资5万元,胡、张二人出劳力(以后还给重要骨干送荣誉股)。

再入仕途

[编辑]

1931年进入“国防设计委员会”。

1935年12月,吴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部长,辞去《大公报》社长一职。

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至1944年12月,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滇黔绥靖公署副主任[5]贵州全省保安司令,佩上将军衔。

1945年1月离黔,先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设计局秘书长。期间建议蒋中正毛泽东和平谈判,后来双方签双十协定。1948年被选为总统府秘书长等。国共内战末期,吴鼎昌被共产党方面列入战犯名单。1949年1月去职,赴香港

1950年8月22日,吴鼎昌在香港去世。

评价及影响

[编辑]

吴鼎昌组新记公司,与张季鸾胡政之购入《大公报》,开创了《大公报》的历史新纪元,并将其办为被后来新闻史学界给予 极高评价的商业独立报刊。

吴鼎昌主持黔政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期间,而贵州则是战略后方之一。吴鼎昌提出开发贵州、支援大西南的口号。首先将官僚资本引入贵州,组织贵州企业公司及农工商调整委员会,继而在贵州建立起各种地方官僚资本企业,包括化工、煤矿、商业等各种行业约20家,投资金额数亿元。从而使素有“人无三分银”的贵州成为商贾云集、经济流通的后方基地,有力地促进了贵州生产力的发展。吴鼎昌还注重发展教育,创办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师范学院[5]

著作

[编辑]
  • 《赣宁战祸之原因》
  • 《中国经济政策》
  • 《花溪闲笔》

参考注释

[编辑]
  1. ^ 雲龍主編 劉壽林編.《辛亥以後十七年職官年表》.文海出版社,第557頁
  2. ^ 「吳鼎昌」,熊尚厚,《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 民國人物傳 第二卷》,李新 孫思白,1978,第145頁
  3. ^ 图说老天津:吴鼎昌. 北方网. 2005年12月12日 [2004年11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年11月21日) (中文(简体)). 
  4. ^ 吴鼎昌. 湖州地方人物志. 2005年12月12日 [2009年5月19日]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 5.1 吴鼎昌. 贵州省政府. 2006年4月24日 [2009年5月19日]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