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国时代
南北国时代 | |
諺文 | 남북국시대 |
---|---|
汉字 | 南北國時代 |
文观部式 | Nambukguk Sidae |
马-赖式 | Nambukkuk Sidae |
朝鲜半岛历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 時代 |
舊石器時代 | |||||||||||
新石器時代(栉文土器) | ||||||||||||
青铜器時代(无文土器) | ||||||||||||
傳說 时代 |
桓国·倍达国·檀君朝鮮 | |||||||||||
古朝鮮 | 辰国 | 箕子朝鮮 卫满朝鮮 | ||||||||||
前 三國 時代 |
三韩 | 漢四郡 樂浪 帶方 |
東 濊 |
沃 沮 |
扶 餘 |
耽 羅 | ||||||
三国 时代 |
伽倻 | 高 句 丽 | ||||||||||
新 罗 |
百 济 | |||||||||||
唐 熊津·安东 | ||||||||||||
统一新罗 | 渤海 屬地 | |||||||||||
後三國 時代 |
新罗 | 後百濟 | 後高 句麗 | |||||||||
高麗王朝 | 遼金 屬地 | |||||||||||
元征东行省 | 元遼陽行省 双城·东宁·耽罗 | |||||||||||
朝鲜王朝 | ||||||||||||
大韓帝國 | ||||||||||||
朝鮮日治時期 | ||||||||||||
盟軍託管時期 | ||||||||||||
駐朝美軍政廳 | 蘇聯政廳·北朝鲜委會 | |||||||||||
大韩民国 (韩国) |
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 (朝鲜) | |||||||||||
南北國時代(698年-926年)指統一新羅与渤海國并存的朝鮮半島歷史時期。
其起始時期有兩種講法:其一,以唐朝與新羅滅百濟,高句麗與新羅對峙時的顯慶五年(660年)開始;其二,以唐朝與新羅滅高句麗的總章元年(668年);其三,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的聖曆元年(698年)開始。而結束時期,一般都以渤海國被遼朝所滅,或以新羅向高麗太祖王建歸降的清泰二年(935年)作為結束時間。
據稱南北國時代這個術語是在新羅後期崔致遠的《崔文昌諸侯全集》上開始使用的。不過,崔致遠稱渤海國為“北國”僅僅意味著地理上的“北方”而已,而“南國”字眼未出現在崔致遠的文章中。沒有證據表明渤海國稱新羅為“南國”或新羅自稱“南國”。首次出現南北國概念則晚自李氏朝鮮的實學者柳得恭的《渤海考》。
南北國時代僅僅是韓國使用的詞匯,這是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歷史觀所造成的影響,試圖取得雙方的歷史共識。朝鮮雖然認為渤海國是本國歷史,但並不使用“南北國時代”這個詞匯。
其他國家在對渤海國歷史的歸屬上,俄罗斯、中國及日本均認為渤海國并非朝鲜半岛历史的一部分,認為統一新羅早在唐朝時已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不認同此論述,所以不使用此詞匯。
南方政權(新羅國)
[编辑]在這段期間,南方政權相對比較穩定,因為新羅在得到唐朝援助,擊退日本之後,其實力已足以跟百濟及高句麗鼎立。但由於唐朝雄心勃勃,一直都想統治朝鮮半島北部,恢復漢四郡,所以新羅一方面繼續與唐朝保持良好關係,另一方面亦厲兵秣馬,努力擴大自身的利益,避免唐朝軍事入侵。在高句麗滅亡及羅唐戰爭後,新羅與唐朝以大同江為界,其國力達到其最高峰。但之後由於種種原因,開始國力日衰,最後滅亡。
传统的朝鲜历史系表较为侧重于南方,为古朝鲜(包括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朝鲜半岛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高丽国→朝鮮國。
北方政權(渤海国)
[编辑]朝鲜和韩国学术界认为:在朝鮮半島三國鼎立之時,高句麗一直都是實力最強的國家。但由于唐朝和新罗的夾攻而灭亡。高句麗滅亡後,原高句麗國境被唐朝及新羅瓜分;之后,高句麗貴族遺裔的粟末靺鞨人大祚榮经过抵抗唐朝的争斗在668年建立了震國,713年改名為渤海國,並占据大部分高句麗的故土。高句丽和渤海国前后相继,与南方的新罗形成对峙,是朝鮮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正体。
而且中国的史书曾称粟末靺鞨和大祚荣为“高丽别种”,渤海国在与日本、新罗开展外交时也曾经以高句丽的继承国自称,因此,北朝鮮和南韓学者认为渤海国与高句丽存在继承关系。
关于与现代朝鮮民族的渊源关系,契丹灭渤海后,契丹为了統治渤海人在渤海国故地设置東丹国,契丹太子耶律倍任东丹国人皇王,不过以貴族为首的渤海人民大张旗鼓亡命高麗國,天顯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衰落。天显五年(930年),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后唐,东丹国名存实亡。東丹国灭亡以后,渤海人多次尝试复兴渤海国,但全部失敗,大部分渤海人被强制迁移到辽国境内其他地方。渤海贵族和一小部分渤海遗民则逃往高麗國。
中国的大部分学者对所谓“南北国时代”的说法持有异议,认为:所谓的高句丽和渤海国都是中国历史上在東北的边疆政权,与现代的朝鲜民族国家没有直接的渊源。统一新罗→高丽王朝→朝鲜王朝→大韩帝国→日本殖民时期→朝鲜/韩国,才是朝鮮半島历史发展的主流。
而且在渤海国与新罗并存的时代里,综合唐、渤海、日本、新罗等国史书可见其并没有同宗共祖的认同感。
乾寧四年(897年)在新罗与渤海争长的事件中,新罗著名文人崔致远所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中,就是把渤海人称为“靺鞨”,称为“粟末小蕃”“句骊遗烬,勿吉杂流”用词极具贬低的意味[1]。
日本史书记载,宽仁三年(1019年)3月刀伊人大举来袭。“刀伊”(東夷)在日语属于对于蛮夷的蔑称,为胡人支流。
传统观点认为粟末靺鞨联合其他靺鞨部落构成渤海国民族的主体。但是近代的研究表明,“粟末靺鞨附高句丽者”才是渤海国的民族主体,而粟末靺鞨主体部分在隋代已迁往辽西,后迁入幽州,高句丽亡国后与高句丽的武人集团一起已经溶于中原社会;大祚荣出自仍然留守故地的粟末靺鞨,联合原伯咄、安车骨、拂涅、白山等四部靺鞨人建立渤海国,而粟末靺鞨与高句丽人所占比例皆不大[2]。
北方主体史学
[编辑]在南韩,因統治過去是新罗、百济的地方(慶尚道和全羅道),长期来也一直以统一新罗为主线,認為朝鮮早在统一新罗時已統一全國。
在北朝鲜,1950年代金日成提出主体史学后,高句丽代替统一新罗成为朝鲜历史主线。认为渤海国在北部且继承正统的高句丽,矮化新罗及百济为地方割据,且统一新罗由于长期臣服于唐朝而有悖于主体思想。1993年受主体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朝鲜史学新体系为古朝鲜(檀君朝鲜、卫满朝鲜)→高句丽→渤海→高丽→朝鲜。[3]统一新罗时代从朝鲜民族史主流中去除,而高丽被称为第一个统一朝鲜半岛的国家,而现今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被称为朝鲜族的第六个“国家主体”。
参考文献
[编辑]- ^ 《謝不許北國居上表》,[[崔致遠]](維基文库). [2009-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 ^ 靺鞨诸部与渤海建国集团. [2009-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08).
- ^ 古朝鲜—高句丽—渤海—高丽这一朝鲜民族史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