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國立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雅教學館外觀
醉月湖朝南望向博雅教學館方向的景色

國立臺灣大學博雅教學館,為國立臺灣大學五棟教學館之一。其位於醉月湖普通教學館、垂葉榕道之間,並與普通教學館間設有空橋連通。主要為不需特殊器材之課程的授業場所,並設有教務處教學發展中心等單位。該教學館於2012年啓用,名稱經全校師生命名為「博雅教學館」[1][2]

樓層安排

[编辑]

博雅教學館為一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的建築物。[3]

地下室

[编辑]
地下室腳踏車停車位
  • 機房,控制大樓空調、發電與消防等。
  • 腳踏車停車位,估計可停750輛腳踏車。並設有兩條牽引道、一道階梯與一樓連結,以其疏解台大腳踏車問題。

一樓

[编辑]
  • 出入口,西南側綠園與東側朴樹處為主要出入口,南北側也設有次要出入口。
  • 東北側廣場旁大型階梯教室挑空穿廊天花板上,有於2012年9月至10月裝設公共藝術作品:由打開聯合工作室設計的《教室裡的地球》。從「世界公民」為出發點,以LED燈形成直徑3公尺的立體地球鑲嵌於天花板中央,畫面呈現地球自轉的動畫。以單消點構圖手法,透視天花板上方的教室空間,立體的鐵框架搭配平面的油漆線條,創造出奇幻的透視效果。兩者組合於空間創造立體與平面交錯的浮雕效果。[4][5][6]
  • 綠色走廊,連結普通教學館的通道。
  • 大型公共空間,共三處,設有沙發、桌椅等供學生自習與討論。
  • 階梯教室,共三間,分別可容納440人、279人、278人,供熱門通識課(例如:白先勇教授的崑曲新美學[7])、演講課使用。

二樓

[编辑]
  • 陽台與綠帶,開放活動空間,有階梯與一樓連結,旁為草坪。
  • 空橋,可連接普通教學館。
  • 階梯教室,共兩間,分別容納213人、164人,供大型通識課、演講課使用。
  • 討論教室,共四間,可容納20-40人,供小組討論教學使用。大量採用玻璃牆面採光,減輕小教室的壓迫感。[8]
連通博雅教學館與普通教學館空橋

三樓

[编辑]
  • 階梯教室,共兩間,分別容納123人、128人,供大型通識課、演講課使用。
  • 討論教室,共十間,可容納20-40人,供小組討論教學使用。
  • 陽台,開放活動空間,可供學生活動使用。

四樓

[编辑]
  • 討論教室,共七間,可容納20-40人,供小組討論教學使用。
  • 電腦教室,共二間,分別容納24人、46人
  • 學習開放空間(2013年由教學發展中心移交臺大學生會管理,是臺大校內首個由學生自治組織管理的空間)
  • 統計教學中心、寫作教學中心

五樓

[编辑]
  • 教學發展中心
  • 共同教育中心
  • 微型教學教室

歷史

[编辑]

緣起

[编辑]

博雅教學館興建計畫為行政院於2004年提出五年新臺幣五百億元的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計畫(現改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下,國立臺灣大學校方的一個子計畫,隸屬於基礎建設。目標為改善學校長期教學空間不足的窘境,規劃設置大型教室及研討教室等教學空間,供通識及共同科目課程大班授課與小組討論使用,解決大型教室不足之情況;另配合學校發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子計畫:教學卓越)需要,提供教學行政所需之空間,包含教學發展、通識教育中心等教學單位。[3]

過程

[编辑]

[1][3]

  • 2005年11月開始先期規劃。於2007年5月教育部審查通過先期規劃構想書。
  • 2007年3月完成徵選設計、與監造建築師(境向建築師事務所) 辦理議約。同年9月完成校園規劃委員會討論通過初步設計。同年10月完成校園發展委員會討論通過初步設計。
  • 2008年3月公共工程委員會核准編列預算。同年8月台北市政府核發建築執照。
  • 2008年10月辦理公開招標。最後由下列團隊施工:麗明-建築、盛悅-空調、季橋-水電、韋昕-e化、台裕-傢俱、亞諾-裝修。並由境向建築師事務所與臺灣大學營繕組、課務組、事務組、體育室等負責行政與監督。[3]
  • 2008年12月在將位於理學院地理系舊址(黃屋子)的台文所遷移至國青宿舍三樓、東亞文明研究中心遷移至徐州路校區、藝文中心遷至舟山路食科所對面、橄欖球隊搬到舊體地下室,與其他運動設施,如:臺大排球隊舊有的練習場地──「綠場」(因其牆面、地板皆為綠色,故稱之為「綠場」)[9]散置在紅土球場、排球場、攀岩場、單槓場等地後,拆除舊有建築物。[3]
  • 2009年3月23日開工。
  • 2010年2月14日獲得使用執照。12月9日水電、空調完成。同年12月27日建築工程完成,31日e化及裝修工程完成。
  • 2011年2月21日,配合99學年第2學期開學,上午十一點半由李嗣涔校長率校園主管剪綵揭牌。

獎項

[编辑]
  • 獲2011年台灣建築獎初選入圍。[10]
  • 獲2011年台灣建築獎佳作。[11]

設計特色

[编辑]
博雅教學館外觀
  1. 以空橋與南側普通教學館銜接,共同形成了一整體性的教學簇群。[12]
  2. 室內、外介面區帶,以門廊、戶外台階及露台等空間,提供了許多公眾使用的可能性。[12]
  3. 地面層有多向次要入口,是校內公共性高的建物,建築皮層的開放特性,延續了室內、外的空間及活動。[12]
  4. 討論教室桌椅位置經過特別的設計,與傳統教室面向黑板的桌椅擺置有所不同。寬大的方型桌,使學生可以面對面溝通、做作業,符合討論的需求。[8]
  5. 二樓陽台木製地板有留洞口,讓從一樓生長的樹木可以自然伸展。[8]

問題

[编辑]
  1. 剛啟用時,開學第一周曾經沒有無線網路可以使用。也有學生覺得部分教室插座不足(桌面並無插座,少數的插座在教室兩旁的柱子)。[8]
  2. 大教室空間增加了容納人數,同時縮減座位大小。長直排位子的空間設置,讓中間的同學進出不便,而椅子本身的設計,並不利於同學向前讓位及進出。[8]
  3. 腳踏車停放處設置斜坡道方便腳踏車上下,儘管學校在坡道兩側貼滿了警語,提醒騎乘斜坡道的危險並要求使用牽引的方式上下,依然有學生在坡道上奔馳,安全堪憂。[8]
  4. 由教室管理系統發現其他教學大樓的空教室依然相當多,博雅大樓的使用率也並不高,尤其是討論用的小教室。以星期一為例,小教室近乎八成的時間是空的。因為討論課大多在最後一節才進行,因此被使用的時數並不多,其大量興建顯得非必要,空餘的中型教室同時可以滿足討論需求,也可以做為其他用途,實用性似乎比小教室來的好上許多。[8]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本校重大綠建築落成-
博雅教學館及環境研究大樓陸續啟用.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07). 
  2. ^ 國立臺灣大學第2626次行政會議紀錄. [2012-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教務處報告:本校校屬4棟教學大樓及新建教學大樓配合杜鵑花節辦理重新命名活動,經教職員工生及校友參與,彙整命名結果為:(一)共同科目教室命名為共同教學館。(二)普通大樓命名為普通教學館。(三)新生大樓命名為新生教學館。(四)綜合教室命名為綜合教學館。(五)教學一館命名為博雅教學館。 
  3. ^ 3.0 3.1 3.2 3.3 3.4 臺灣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執行成果-基礎建設-教學大樓之興建.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4. ^ 國立台灣大學教學大樓一期新建工程公共藝術採購案. [2012-12-11]. [永久失效連結]
  5. ^ 台大博雅教學大樓一期興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案民眾參與計畫. [201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打開聯合最新的公共藝術作品「教室裡的地球」在台大博雅教學館東側穿堂. [201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7. ^ 游婉琪. 白先勇講崑曲美學 台大課堂擠爆. 台灣立報. 2011-02-24 [2012-10-20]. [永久失效連結]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周芷萱、溫雅倢. 好博雅,不用嗎?. 台大意識報. 2011-04-12, (40): 2 [2012-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2). 
  9. ^ 軸. 跨世代座標記憶-七年級生的「綠場」「舟山路」回憶. 臺大校史館部落格. 2012-02-09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6). 
  10. ^ 趙靜瑜. 2011台灣建築獎初選入圍名單. 2011-10-17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11. ^ 陳宛茜、紀文禮、黃宏璣. 2011台灣建築獎首獎 日月潭向山行政中心. 華視新聞. 2011-11-08. 佳作則為姚仁喜設計的實踐大學體育館,以及境向建築事務所的台大博雅教學館。 [永久失效連結]
  12. ^ 12.0 12.1 12.2 台灣大學博雅教學館. 建築師雜誌. 2011-9 [2012-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