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波兰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国家球
用户原创的波兰球

波兰球(英語:Polandball)亦称国家球(英語:Countryballs),是一種基於政治諷刺艺术流派網絡迷因,主要以網絡漫畫的形式展現。在波蘭球作品中,國家政治實體擬人化的形式化身為球體進行交互。

波蘭球作品沒有特定的創作者,其敘事通常圍繞著特定國家的刻板印象國際關係地緣政治及歷史事件進行。波蘭球作品使用微軟畫圖或其他繪畫軟件創作,其常見特征包括粗糙的手繪畫風、政治不正确性與黑色幽默

波蘭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09年8月,當時成千上萬的波蘭網民擁至drawball.com網站,將該插圖轉變為波蘭國旗。然而,Krautchan的英國用戶Falco通常被認為是波蘭球作品的創造者,該用戶創作了第一個波蘭球漫畫,以嘲笑使用蹩腳英語交流的波蘭網民Wojak。Falco於2009年9月使用微軟畫圖創作了漫畫,並將其發布至Krautchan。

波蘭球作品在網路上持續受到歡迎。截至2015年7月,Facebook波蘭球社群成員已逾215000人[1],而reddit子版塊r/Polandball則在2024年達到了超過650,000人的成員數量。其餘波蘭球社群也活躍於VKontakteTelegramYouTubeTwitter百度貼吧嗶哩嗶哩。這一迷因也成為了各種機構研究的主題,並且對其簡單和冒犯的特性提出了正面和負面評論。

历史沿革

[编辑]

波兰球的歷史可追溯至于2009年。在德语贴图网站Krautchan.net的英语图片社区/int/上,一個網名Falco的英国人在2009年9月開始用Windows画图软件创作早期的波兰球漫畫以讽刺一個使用蹩脚英语的,/int/上的活跃用户Wojak。Wojak是一位波兰裔英国移民,他当时正在讲他匮乏的员工贡献和发表民族主義言论。渐渐地他就扯到波兰女人相较外国女人的优越性。为了嘲讽他,Falco创造了最早的波兰球漫画,这个漫画和后来的几个成为了最先的典型的波兰球漫画。但其他人開始以此風格的波兰球漫画另行创作,因而令此風格的漫畫漸漸流行。而漫畫的話題不再局限於恶搞波蘭人波蘭歷史。來自世界各地的作者透過波蘭球來反映對於國際議題,或特定國家的歷史文化觀點或見解[2][3][4]

主题

[编辑]

2010年波兰空军图-154坠机事件之后,網民對國際話題發表看法時,波兰球在網絡中漸漸流行。由於此次坠机事件使時任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遇难,而地點也發生於俄羅斯境內,因而在網絡世界引發了一系列涉及国际关系话题的討論。波兰球呈现了各國錯綜複雜的历史、外交关系以及刻板印象[3][5],突顯波兰人的民族情结[6]

波兰球漫画的題材不限、包羅萬象,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和主張也各有不一,但當中不少都是當代國際議題或過去歷史事件进行恶搞[7],例如一戰二戰欧债[7][8][9]英國脫歐等等。

波蘭球創作方法簡單、涉獵的題材多元,一般普羅大眾都可自由創作。不少畫家經常會拿一些尖銳的話題來惡搞(如種族清洗日本侵华瓜分波蘭)。隨著波蘭球興起,波蘭球漫畫的作者來自世界各地,創作的網民會按自身觀點及需要而自由揮發,選擇題材及創作方向。波蘭球漫畫一般會被視為具有惡搞的性質的網路迷因

在現實世界,正式的波蘭國旗是上白下紅的,但在波蘭球內,由於不成文的習俗和規定(最开始FALCO(发明波兰球的人)在画波兰球时倒置颜色的原因不明,但画出来后波兰人很不满,其他人很高兴,认为达到了讽刺波兰人的目的,于是这种画法就被保留了下来[10]),一般會於漫畫以上紅下白的顏色展示,變成類似於印尼國旗摩納哥國旗。由於變得難以區別,因此在波蘭球系列的漫畫中若有印尼球出現,或者是波蘭球與印尼球同時出現的情況,作者一般會在印尼球上戴上一個斗笠,以示區別。至於摩納哥球則會畫得比一般的國家球還要小(因其「國土」特別的小),有時也會加上太陽眼鏡。

不同的國家球們有時會因應本國的一些刻板印象,而出現了某些行為例如德國只會不停的工作、作为意大利内飞地梵蒂岡是義大利的拖油瓶、瑞士當充當護士(紅十字會即源自於瑞士)、奧地利充當心理醫生等。

有部分波蘭球作者亦將自己的作品以動畫的形式上載於YouTube等知名影片分享網站,有別於早期多數以平面設計為主。

其他波蘭球

[编辑]
納粹球
納粹球

波兰球主要涵盖以主權国家及地區为主题的漫画。但按照惯例,依旧称其为波兰球(Polandball)漫画[2],亦可称为国家球(countryball)漫画[4]。事实上,隨著參與創作波蘭球的社群日漸壯大,以及基於漫畫與作者的需要,波蘭球漫畫除了會有主權国家的角色參與其中,超國家組織、地區合作組織及國際機構如歐洲聯盟東協硬幣聯合國世界銀行等,也可以按照自身旗幟的設計而於漫画中出現。

波兰球漫画作品《最好的朝鮮可以上太空》(Best Korea Can into Space

個別國家和地區的形象並不以球形展示。典型的例子如新加坡百慕達的形象为三角形(新加坡國土形狀似三角形、百慕達則有以百慕達三角聞名),因此新加坡被称作“Tringapore”(Singapore與triangle的组合)。以色列的漫画形象是超立方体形象展示(借此讽刺德國物理英语Deutsche Physik运动将爱因斯坦物理理论称作“犹太物理英语Jewish physics”,但後改變為立方體)。哈萨克斯坦则是砖块形(Kazakhbrick)[註 1]。智利的国土形状酷似一条蚯蚓,因此在波兰球漫画中以智利虫(Chileworm)这种形式出现。此外,因为其国土尼泊爾因其国旗是世界上唯一非方形的国旗而被画成如同国旗形状的單薄紙片形象(通常會加上牙齒)。而俄亥俄州球因是世界唯一非方形的州旗,因此和尼泊尔一样,通常也会画上牙齿。而且在波兰球宇宙中,尼泊尔和俄亥俄州都不会说话。基本上都是用(rawraw)来代替。英国球英屬香港球则戴着黑色礼帽单片眼镜——典型的“绅士”装扮,香港球戴禮帽與單片眼鏡代表了英屬香港時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則是將德語「帝國」(Reich)和長方形(Rectangle)結合,所以在德意志帝国球愤怒时会被画成长方形(非立方体),稱作Reichtangle[註 2]。在取得世界霸权之后的美國球一般会配上一副太陽眼鏡,以示他的傲氣[11]東南亞有時候会画成小眼睛或眯眯眼(尤其為越南),用來讽刺西方人认為亚洲人的眼睛很小的刻板印象,有些國家還因為宗教和著名物,會帶上帽子,例如寒帶國家如俄羅斯加拿大的禦寒帽。

常用字彙

[编辑]
  • Anschluss:併吞土地,通常為德意志帝國所用
  • Blanda upp;瑞典語“合成”的意思,通常指不同國家合成為一,如:奧地利 + 匈牙利 = 奧匈帝國
  • Börk:瑞典球的口頭禪,來自《大青蛙劇場》中的瑞典廚師(也是髒話)解作混蛋
  • noooooooo:不,帶有為什麼的意含
  • Clay:土地
  • Gib:give,給(例如gib clay,意思就是「給我土地」)
  • Hue:巴西球以及其他葡萄牙語國家/地區球的笑聲(如澳門莫三比克,同性質則有:xa(俄國或前蘇聯國家)、hu(呵,中華圈,澳門除外)等
  • Kebab:烤肉串,用以借代穆斯林或者突厥人,通常指土耳其;亦包括非穆斯林的突厥人(加告茲)以及非突厥人的穆斯林(波斯尼亞)。来自网络迷因移除烤肉串(英語:Remove Kebab)。
  • Kurwa:波蘭語髒話,通常作感嘆詞
  • Plz:please,請
  • Remove:移除,通常具有殺死之意(如remove USA)

種族球

[编辑]

在某些涉及種族或是比較久遠的時代等一些特殊情形,漫畫的原創者會利用撞球的前八個花球來借代各種種族,如下表:

  • 亦可使用白色的撞球母球單純代指白人
  • 通常使用上绘荷魯斯之眼的白球,而非7號球代指古埃及文明。
  • 8號球:黑人

由於Reddit的硬性規定及“膚色邏輯”為理由,只能出現以下四種種族球,並有著不一樣的定義:

  • 1號球:泛指東亞以及東南亞的民族
  • 6號球:外星人
  • 7號球:泛指各前殖民地的原住民族,以及歐洲與古埃及文明的史前人種
  • 8號球:非洲人,或者單指黑色人種

發帖規則(Reddit)

[编辑]

Reddit規定不能上載符合以下條件的漫畫,否則會被视为异端并且被封禁[12][13](除了在 2021 年愚人節活動期間允許[14]):

  • 替國家球加上眼珠、四肢、五官、頭髮、鬍子、眼睫或眼眉;
  • 替國家球不同顏色之間加黑框;
  • 用圓形以外的形狀(除了以色列新加坡哈薩克斯坦尼泊爾百慕達德意志帝國);
  • 使用圓形工具(必須用手畫);
  • 上白下紅的波蘭球,除非在特定情况下该球形象设定为同性恋
  • 複製自其他波蘭球漫畫,或同幅漫畫中其他的幀;
  • 只有一個幀的漫畫(GIF除外);
  • 使用其他網路迷惑性詞彙,例如le、rage faces、 trollfaces、 forever alone、DogeShiba
  • 使用Comic Sans、Curlz、Joker、Papyrus等字体
  • 使用高級繪圖工具;
  • 非國家球(例如Xboxball、PlayStationball),但不限於地方球(如省球、州球、縣市球等)、組織球(例如聯合國歐盟等);
  • 使波蘭上太空

注釋

[编辑]
  1. ^ 由於哈萨克斯坦國旗比其他國家的國旗長(長寬比2:1),外型很像一塊磚,所以被叫做哈萨克磚。不過,雖然哈薩克被稱作為「磚」,但時常被畫成類似於看板的形狀。
  2. ^ 實際上,德意志帝国跟其他國家球一樣,都是一個球。真正的Rectangle其實是指一戰時期的德意志帝国、戰鬥時,以及“第四帝國”。

參考文獻

[编辑]

來源

[编辑]
  1. ^ Procházka, Ondřej. Cohesive Aspects of Humor in Internet Memes on Facebook: a Multimodal Sociolinguistic Analysis (PDF). Ostrava Journal of English Philology (University of Ostrava). 2016, 8: 9. 
  2. ^ 2.0 2.1 Orliński, Wojciech. Wyniosłe lol zaborców, czyli Polandball. Gazeta Wyborcza. 5 August 2014 [6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anuary 2012) (波兰语). 
  3. ^ 3.0 3.1 Kapiszewski, Kuba. Fenomem - Polska nie umieć kosmos. Przegląd. 2010 [26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5) (波兰语). 
  4. ^ 4.0 4.1 Polandball. Knowyourmeme. [26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6). 
  5. ^ Cegielski, Tomek. MEMY. Legendy Internetu. Hiro.pl. 12 April 2011 [24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5) (波兰语). 
  6. ^ Zapałowski, Radosław. Znowu lecą z nami w... kulki. Cooltura. 15 February 2010 [6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5日) (波兰语). 
  7. ^ 7.0 7.1 Fisher, Max. Is there a series of irreverent political cartoons summing up the crisis?. Vox Media. 25 July 2014 [6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8. ^ Аниматор из Камышина нарисовал мультфильм о «заболевшей» Украине. Argumenty i Fakty (伏尔加格勒). 6 August 2014 [8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8日) (俄语). 
  9. ^ Камышин «может в кантриболз». Infokam. 7 August 2014 [8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8日) (俄语). 
  10. ^ Explainati of why Poland is upside-down. [2021-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0) (英语). In the very first polandball comics made on Krautchan in 2009, FALCO (the person who invented polandball) drew Poland's colors upside down. It's not known whether or not this was done by accident, or if he did it intentionally to piss off the Polish nationalists on that image board. Either way it worked, the Poles got angry about it, everyone else thought it was funny, and it stuck. That is the real reason why Poland is upside down. 
  11. ^ Int. Lurkmore.to. 26 December 2011 [27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俄语). 
  12. ^ 存档副本.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13. ^ 存档副本. [2016-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1). 
  14. ^ 存档副本. [2021-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