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宣華夫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宣華夫人陳氏
宁远公主
陈朝公主,隋朝妃嫔
宣华夫人图像,来自《百美新詠圖傳
封爵公主
封號宁远公主
位號公主 → 宫女 → 嫔
出生577年
逝世605年(27—28歲)
親屬
父親陈宣帝
母親施姬
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 沅陵王陈叔兴

宣華夫人(577年—605年),陳氏,名不詳,陈宣帝女,陈后主同父异母妹,隋文帝晚年妃嫔。

生平

[编辑]

身世

[编辑]

陈氏是南朝陳宣帝之女,母施姬,封号为宁远公主。寧遠公主有同母兄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寧遠公主姿色嬌美,生性聰慧,史载“聪慧,姿貌无双”。隋朝开皇九年(589年),陈朝滅亡,陳氏沒入掖庭

文帝時期

[编辑]

隋文帝晚年时,陈氏被封為其三品之,但因隋文帝重视獨孤皇后,一直等皇后在602年過世後才開始得寵。隋文帝在相伴多年的獨孤皇后過世後,心情抑郁,于是寵愛陳氏與蔡氏来排遣孤寡生活,陈嫔进封为贵人。她因為年輕美貌,很受隋文帝喜愛。後來隋文帝临终前,遗诏他去世后封陳氏為宣華夫人。

文帝駕崩

[编辑]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當文帝重病於仁壽宮時,太子楊廣與陈贵人皆隨侍在側。有天陈贵人出去更衣時,太子杨广上前欲非礼陈氏,但被其抗拒。她回到寝宮後,神色有異,文帝便問她原因,她哭著說:「太子無禮。」文帝得知實情後大怒說:「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說完便叫人找前太子楊勇,打算廢楊廣的太子之位。楊素將這件事告訴太子後,太子便遣使者進入寢殿,並讓夫人與侍疾者都到別處,不久就傳出文帝駕崩的消息。陈贵人與其他宮人都知道事情不對勁,相當恐懼。不久,太子派使者送一金盒給她,並親自加上簽名封條。她收到後很害怕,擔心太子送毒藥來賜死她,於是不敢打開。使者一直催她,她才開盒子。等打開一看,發現裡面竟然放的是好幾枚同心結,宮人們於是都安下心來,認為總算保住性命了。不过陈贵人為此相當不樂,不肯答謝,還是旁邊的宮人們逼著她,她才向使者答謝,當晚楊廣便和其发生性关系。不过初唐赵毅笔记《大业略记》记载容华夫人蔡氏为仁寿宫变女主角[1][2]隋炀帝杨广“因色弑父”这种说法被诸多近现代史学家质疑,仁寿宫变也成为千古疑案。[來源請求]

煬帝時期

[编辑]

仁寿四年(604年),太子楊廣繼位為帝。宣華夫人按照制度出居仙都宮为先帝念佛守节,不久之后据说又被召回宮中,一年多過世,終年二十九歲。煬帝為她的死感到哀痛,於是作了《神傷賦》哀悼她。[3]

影视作品

[编辑]

電視劇

[编辑]
年份 劇名 演員 剧中姓名 劇中稱謂
1987 大運河 陳秀珠 陳美娘 宣華夫人
1996 隋唐演义 熊睿玲 陳氏 宣華夫人
2012 隋唐英雄 藍燕 陳慧兒 宣華夫人
2013 隋唐演義 周放 陳氏 宣華夫人
2019 獨孤皇后 許曉晗 陳婉宜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大業略記》:「高祖在仁壽宮,病甚,煬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倖者,惟陳蔡而已。帝乃召蔡於別室,既還,面傷而法亂,高祖問之,蔡泣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岩等令發詔追廢人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僕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於門巷,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2. ^ 《資治通鑒》卷一八十: 初,文献皇后既崩,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察氏皆有宠。陈氏,陈高宗之女;蔡氏,丹杨人也。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故中外颇有异论。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晡后,太子遣使者继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
  3. ^ 隋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一》: 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 隋书 卷三十六 列传第一》
  • 《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外部連結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14》,出自李延壽北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隋書·卷36》,出自魏徵隋书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