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家雨燕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小白腰雨燕
家雨燕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雨燕目 Apodiformes
科: 雨燕科 Apodidae
属: 雨燕屬 Apus
种:
家雨燕 A. nipalensis
二名法
Apus nipalensis
(Hodgson, 1837)

小白腰雨燕(台湾作小雨燕学名Apus nipalensis)为雨燕科雨燕屬下的一个种。牠們分布於日本、尼泊爾和東南亞。牠們能夠在飛行時交替關閉大腦的半球,以進行長距離飛行。

小雨燕曾被認為是歐洲小雨燕的一個亞種,名為Apus affinis subfurcatus[2]

描述

[编辑]

小雨燕的外觀與歐洲小雨燕非常相似。[3] 它是一種小型鳥類,但屬於中等大小的雨燕,翼展為12.5-14.5公分。牠們的體長範圍為14到16公分,體重約為20-35克。這種雨燕有一條深色且略微分叉的尾巴。除了白色的腰帶和喉部的白斑外,小雨燕的羽毛為黑色,比歐洲小雨燕的顏色更深。

分類

[编辑]

學名Apus nipalensis由兩部分組成。Apus是雨燕的屬名,來自拉丁文,意指無足的雨燕或燕子。Nipalensis意指來自尼泊爾。[4]

目前,小雨燕有四個亞種: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Apus nipalensis furcatusApus nipalensis kuntzi

棲地與分布

[编辑]

小雨燕主要在空中活動,大部分時間都在空中覓食。[5] 小雨燕通常分布於亞洲大陸。每個亞種在亞洲大陸的分布略有不同。[3]

  • 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分布於從尼泊爾到中國東南部、日本和東南亞部分地區
  • Apus nipalensis subfurcatus分布於馬來半島和東南亞的其他島嶼
  • Apus nipalensis furcatus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峇里島
  • Apus nipalensis kuntzi僅分布於台灣島[6]

小雨燕生活在亞洲的城市和鄉村地區。牠們曾在尼泊爾的山區和中國、越南及香港的城市和城鎮中被發現。2012年在北美只被發現過一次;該鳥經過DNA測序確認為小雨燕。然而,這次觀察未被接受,因為發現時鳥已死亡。[7]

行為

[编辑]

小雨燕主要在兩種地方築巢:懸崖或城市地區。[8] 在城市地區築巢時,這種雨燕傾向於選擇建築物的屋簷下或隧道內。許多小雨燕在越南附近的離岸島嶼的懸崖上築巢。小雨燕用唾液將樹葉、樹枝和羽毛黏合在一起築巢。

繁殖

[编辑]

小雨燕每年有一個繁殖期,通常每年繁殖兩窩。第一次下蛋期需要三週時間。到6月初,第一窩的小鳥已經全部飛出巢穴。幾週後,第二窩開始孵化。最後一窩的小鳥在9月中旬前離巢。每窩蛋的數量可能不同,通常為一到五顆。孵卵期可以持續20到30天不等。[8]

覓食

[编辑]

像許多燕子和雨燕一樣,小雨燕在空中覓食。牠們主要以空中分布的小型生物為食。糞便分析顯示,小雨燕的飲食幾乎完全來自節肢動物門。[5] 這主要包括螞蟻、蜘蛛、蚊子和蒼蠅,但不限於此。

聲音

[编辑]

小雨燕發出ti-ti-ti-tititrrrrrr的聲音,[3] 以及許多其他聲音,作為牠們的聲音目錄的一部分。

遷徙

[编辑]

目前對小雨燕的遷徙研究不多。牠們曾在澳大利亞北部和印度被記錄到,這表明牠們在冬季可能有某種遷徙活動。[3]

参考文献

[编辑]

扩展阅读

[编辑]


  1. ^ Apus nipal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Lin, Jie-Ru; Zhou, Hua; Lai, Xiao-Ping; Hou, Yan; Xian, Xiao-Min; Chen, Jian-Nan; Wang, Pei-Xun; Zhou, Lian; Dong, Yan. Genetic identification of edible birds’ nest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sequences.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9-10-01, 42 (8): 1053–1061. ISSN 0963-9969. doi:10.1016/j.foodres.2009.04.014. 
  3. ^ 3.0 3.1 3.2 3.3 Chantler, P, P. House Swift (Apus nipalensis). Birds of the World. 2020 [October 9, 2023]. 
  4.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From Aalge to Zusii 1. Aufl.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ISBN 978-1-4081-2501-4. 
  5. ^ 5.0 5.1 Chung, Chun Ting; Wong, Hok Sze; Kwok, Man Long; Meng, Qi; Chan, King Ming. Dietary analysis of the House Swift (Apus nipalensis) in Hong Kong using prey DNA in faecal samples. Avian Research. 2021-02-03, 12 (1): 5. ISSN 2053-7166. doi:10.1186/s40657-021-00242-z可免费查阅. 
  6. ^ Clements, J. F.; Schulenberg, T. S.; Iliff, M. J.; Billerman, S. M.; Fredericks, T. A.; Gerbracht, J. A.; Lepage, D.; Sullivan, B. L.; Wood, C. L. The eBird/Clements checklist of Birds of the World: v2021.. 2021 [202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2). 
  7. ^ Szabo, Ildiko; Walters, Kimberly; Rourke, James; Irwin, Darren E. First Record of House Swift ( Apus nipalensis ) in the Americas. The Wilson Journal of Ornithology. June 2017, 129 (2): 411–416. ISSN 1559-4491. doi:10.1676/16-095.1 (英语). 
  8. ^ 8.0 8.1 Nguyên quang, Phach; Voisin, Jean-François; Lâm Ngoc, Tuân. Biology of the House Swift Apus nipalensis nipalensis (Hogdson) in Vietnam. Revue d'Écologie (La Terre et La Vie). 2006, 61 (4): 383–395. ISSN 0249-7395. doi:10.3406/revec.2006.1332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