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弗兰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Franz Josef I
1892年
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
統治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67年355天)
加冕1848年12月2日
前任斐迪南一世
繼任卡爾一世
皇儲马西米连诺一世
魯道夫
卡爾·路德維希大公
法蘭茲·斐迪南大公
卡爾一世
倫巴第-威尼托國王
統治1848年12月2日—1866年10月12日(17年314天)
前任斐迪南一世
出生1830年8月18日
 奥地利帝國維也納美泉宮
逝世1916年11月21日(1916歲—11—21)(86歲)
 奥匈帝国內萊塔尼亞維也納美泉宮
安葬
配偶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
子嗣索菲
吉賽拉
魯道夫
瑪麗·瓦萊丽
全名
Franz Joseph Karl
王朝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父親奧地利的法蘭茲·卡爾
母親苏菲公主
宗教信仰罗马天主教
簽名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Franz Josef I的签名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德語:Franz Josef I匈牙利語I. Ferenc József;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奥地利皇帝匈牙利國王[1](1848年—1916年在位),德意志邦聯主席(1850年-1866年在位)。在他近68年的統治中,獲得大多數國民的敬愛,因此在晚年被奧地利人尊稱為国父

生平

[编辑]
1853年皇帝刺殺事件

弗朗茨·約瑟夫是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之長孫,也是弗蘭茨·卡爾大公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巴伐利亞王國苏菲公主的長子。1848年革命後期,其伯父、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宣布遜位。在母亲苏菲的劝说下,其父弗蘭茨·卡爾宣布放棄皇位繼承權,18歲弗朗茨·約瑟夫繼位為奧地利皇帝和匈牙利國王、倫巴第國王、波希米亞王爵,稱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他登基後,任命貴族施瓦岑貝格為首相展開強勢外交,成功瓦解了1850年由普魯士領導的埃爾福特聯盟,使普國統一德意志的夢想破滅,被迫簽訂奧爾米茨條約(普魯士稱為「奧爾米茨之恥」),讓奧地利在俄國支持下,重新主導德意志邦聯;但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奧聯盟徹底瓦解,讓普魯士宰相俾斯麥能在1860年代統一德意志。1852年施瓦岑貝格早逝,他任命亚历山大·冯·巴赫男爵為首相,展開了被稱為「巴赫專制」的高壓統治(1852-1859年),鎮壓新聞自由和恢復私刑審判,將帝國帶向開明專制統治,對於凝聚帝國的向心力是適得其反。

1851年的約瑟夫皇帝

1853年2月18日,約瑟夫一世遭刺客刺傷卻未喪命,犯人被逮捕處死。約瑟夫一世藉由這次刺殺事件將自己打造為受害者,開始他的形象塑造宣傳工作。宣傳伴隨他一生,此後只要約瑟夫一世家族新添一樁悲劇,子民對皇帝的同情和支持就增加一分,使約瑟夫一世維持高民意支持度。

1854年,與姨表妹伊麗莎白郡主(小名茜茜)结婚,茜茜的父母是巴伐利亚的迈斯米利安公爵和露多维卡公主,她的母親與約瑟夫的母親是姐妹關係。

1859年,被法國-薩丁尼亞聯軍打败,被迫签定和约,放棄倫巴底。首相巴赫下台負責,皇帝在1860年放棄君主專制,改行君主立憲制、頒布憲法,保障了平民以及特別是貴族的權利。

1864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联合普鲁士丹麦战争,史稱德丹戰爭。夺取丹麦统治下的德意志领土。

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战败,被迫解散德意志邦联,并被排除在德意志事务之外,同时被迫将威尼斯共和國归还给普鲁士的同盟意大利王國

1867年6月8日,他与匈牙利贵族达成和解,加冕为匈牙利国王,戴上圣斯蒂芬王冠,建立了奥匈帝国。二弟奥地利大公兼墨西哥皇帝马西米连诺在6月19日被墨西哥革命党枪毙,没留下任何子女。

1878年,佔領鄂圖曼土耳其領土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一帶。

1889年,其子奥地利皇储鲁道夫梅耶林與情人自殺,于是立三弟的长子弗朗茨·斐迪南为新皇储。1895年2月27日,兼任德國元帥。1898年,伊利莎白皇后(茜茜)在日内瓦湖畔被一位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以锥子刺死。同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喪妻的陰影下,舉辦登基五十周年的慶祝典禮,匈牙利人愛戴伊利莎白皇后並沉痛哀悼,也跟慶典中的奧地利人一樣,都對約瑟夫皇帝的喪妻悲痛表示同情,這代表皇帝廣受支持。[2]

1899年,他被迫允许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以贵庶通婚的方式娶波希米亚(今捷克)女伯爵苏菲·肖特克为庶妻,庶妻和其子女不能享有或继承他的皇室頭銜或繼承權,庶妻和皇室夫婿不能在公共场合一起出现,她也不能出席任何皇室活动。

1900年,奧匈加入八國聯軍出兵中國,設立天津奧租界

1908年,奥地利庆祝了弗朗茨·约瑟夫(Franz Joseph)加冕60周年。在维也纳帝国大街(Ringstrasse)举行游行。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和所有德意志君主访问了维也纳的弗朗茨·约瑟夫。匈牙利官方没有参加庆祝活动。

1910年4月,弗朗兹·约瑟夫皇帝在霍夫堡遇到了当时的美国前总统和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西奥多·罗斯福。皇帝称自己是老派的最后一个君主,并谈到他的職責是保护自己的人民不受政治家的侵害。

1914年,其侄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与庶妻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在波黑首府萨拉热窝遇刺。奥匈帝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由对塞尔维亚王國宣战,随后德意志帝國大英帝國俄羅斯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鄂圖曼帝國加入戰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當奧匈帝國於一戰中獲得了首勝,新任皇儲妃向他道賀時,弗朗兹·约瑟夫皇帝則無奈的表示:「是呀,贏是贏了,但我們的戰爭總是這樣,以勝利開頭,以失敗告終,而我已經老了,控制不住局面,很快就會爆發革命,而我們就會滅亡了。」此話可謂是對奧匈帝國最精準的預言。

1916年,86岁高龄的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因肺炎驾崩,弗朗茨·斐迪南的侄儿卡尔即位为奥匈帝国皇帝。在11月30日举行的葬礼之际,哈布斯堡王朝最后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全部光彩。已故皇帝的棺材从霍夫堡宫带到圣史蒂芬大教堂的安魂曲,维也纳所有教堂的钟声响起,路边成千上万的送葬者表示同情。葬礼队伍从Schweizerhof上空经过英雄廣場,然后在戒指路(Ringstrasse)上越过歌剧院和战争部,越过Franz-Josefs-Kai和Rotenturmstrasse到圣史蒂芬大教堂。大侄子和继承人卡尔一世领导了葬礼队伍,其中包括盟国,所有德国王子和哈布斯堡王朝的代表。弗朗兹·约瑟夫被埋葬在维也纳市中心的皇家地下室中,与他的妻子和儿子相邻。

弗朗兹·约瑟夫的逝世和葬礼被一些同时代人视为是君主制即将垮台的预兆,君主制在1918年11月解散。弗朗兹·约瑟夫是最后一个欧洲帝制時期的皇帝。

統治風格

[编辑]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52)

終其一生,約瑟夫都維持著儉樸勤奮的生活風格,他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能熟練運用他的子民的八種語言,並且非常虔誠,也具有一定的治國才能,但他的時運不佳,加上缺乏戰略家的高瞻遠矚,使他的統治經常是減低失敗後的打擊,挽救一個不合時宜、非民族主義的王朝體系。

1867年加冕為雙元的匈牙利使徒國王

就個人來說,弗朗茨·约瑟夫基本上是一個的保守主義者,厭惡自由主義帶來劇烈衝擊的變革,因此他不是一個目光長遠、眼界開闊的計畫型人物。他擅長之處是形象塑造、隨機應變、權變妥協,以及策畫新交易和新的利益分配,因此他不斷尋找妥善的權變策略以力行中央集權、鐵路建設,最終在1866年普奧戰爭失敗之後,立刻在隔年與馬札爾地主和菁英妥協,建立出更得民心的奧匈雙元帝國[3]

弗朗兹·约瑟夫一世皇帝接管政府(1848年革命)后于1849年3月4日制定的帝国宪法从未实施,直到1859年对拿破仑三世的大败,使宪法改革不可避免。

1867年6月8日,弗朗兹·约瑟夫在奧分(Ofen,布達;自1873年起合併為布达佩斯)的馬蒂亞斯教堂被加冕为匈牙利的使徒国王,并建立了奥地利-匈牙利双元帝國。弗朗兹·约瑟夫拒绝了所有改革计划(包括他的指定继任者弗朗茨·费迪南德(Franz Ferdinand)的计划,这是大奥地利国的构想)。在国会大厦,奥地利议会和匈牙利国会大厦中,由于民族利益的冲突,也没有进行根本的改革计划。君主和议会无力进行改革,为推动奥匈帝国人民的独立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并最终导致了多民族国家在他去世后和战败后的瓦解。

在他的长期统治下,犹太人获得了很多权利,并将他视为保护人。狂热的反犹主义者甚至将弗朗兹·约瑟夫称为“犹太皇帝”,因为他鉴于卡尔·卢格(Karl Lueger)的反犹倾向一再拒绝任命其为维也纳市长。

当奥地利在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宣布中立时,俄罗斯感到失望。后来两个大国的利益也在巴尔干地区发生了冲突。

1866年德国战争失败后,奥地利也失去了威尼托并退出了全德意志的政治。俾斯麦实施“小德意志解决方案”,德意志邦联解散

奥匈帝国与德意志帝国组成了两个同盟,在意大利加入后被称为三国同盟。

1903年皇帝秘密会议期间行使了他的独占权英语Jus exclusivae,透過克拉科夫主教賈恩·普齊納·代·科西爾斯科英语Jan Puzyna de Kosielsko,否决国家的枢机主教秘书馬里亞諾·蘭波拉德爾英语Mariano Rampolla当选为新教皇。弗朗兹·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ph I)拒绝蘭波拉德爾(Rampolla)成為教皇的決定,大概是因为蘭波拉德爾对法国的友好态度。其结果是,威尼斯宗主教朱塞佩·薩托樞機被选为新教皇的庇護十世,他隨即废除天主教君主的獨佔權權利。

1908年,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正式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11年12月,弗朗兹·约瑟夫辭退总参谋长弗朗兹·康拉德·冯·霍岑多夫(Franz Conrad von Hötzendorf)。原因在于康拉德不断呼吁进行预防性战争,而皇帝则坚决拒绝。

第一次世界大戰意大利宣布中立。1915年,意大利成为协约国的一员,该协约国承诺牺牲奥匈帝国。当弗朗兹·约瑟夫在1916年去世时,战争尚未結束,但是君主制已经受到严重削弱。在1917年参战的协约国和美国,將解散奥匈帝国列为战争目标。

子女

[编辑]
美泉宮中的奧皇一家
姓名 出生 逝世 备注
苏菲女大公 1855年3月5日 1857年5月29日 两岁死于伤寒。
吉赛拉女大公 1856年6月12日 1932年7月27日 巴伐利亚王子、陆军元帅利奥波德结婚。育有2子2女
鲁道夫皇储 1858年8月21日 1889年1月30日 同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之女斯蒂芬尼公主结婚。有1女
玛丽·瓦莱里女大公 1868年4月22日 1924年9月6日 同托斯卡纳公国的旁支成员弗朗茨·萨尔瓦多大公结婚。有4男6女

头衔

[编辑]
奥匈的的弗朗茨·约瑟夫
的君主敬稱
參考敬稱His Imperial and Royal Apostolic Majesty
語體敬稱Your Imperial and Royal Apostolic Majesty
奥地利的的弗朗茨·约瑟夫
的君主敬稱
參考敬稱His Imperial and Royal Majesty
語體敬稱Your Imperial and Royal Majesty

頭銜

[编辑]
匈牙利的弗朗茨·约瑟夫
的君主敬稱
參考敬稱His Apostolic Majesty
語體敬稱Your Apostolic Majesty

弗朗茨·约瑟夫不仅是奥地利皇帝及匈牙利国王,他还统治着其他的诸多民族,其名字在这些民族的语言中写作如下:

弗朗茨·约瑟夫不仅是奥地利皇帝及匈牙利国王,而且还拥有一长串其它的王冠和称号。其中一部分(如大部分意大利方面的)只有名义上的意义,另外的一些,如耶路撒冷国王,其实际作用只是为了纪念某一段历史。帝国的每一个小学生都必须能够背诵所有这些称号,他们具体如下:

受上帝护佑的奥地利皇帝;匈牙利的使徒國王和波希米亚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伊利里亚伦巴第和威尼斯的国王;耶路撒冷国王奥地利大公托斯卡纳克拉科夫大公洛林萨尔茨堡施蒂利亚克恩滕卡尼鄂拉布克维纳公爵尼伯龙根大侯爵摩拉维亚伯爵;下西里西亚摩德纳帕尔马皮亚琴察瓜斯塔拉奥斯威辛扎托尔拉古萨公爵等

紋章

[编辑]

紋章

花押

纪念

[编辑]
  • 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俄罗斯北极的岛屿。1873 年,奥匈帝国北极探险队首次报告发现该地,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弗朗茨·约瑟夫地。新西兰南岛弗朗兹·约瑟夫冰川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 弗朗茨·约瑟夫于 1872 年在克卢日-纳波卡市(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创建了弗朗茨·约瑟夫大学(匈牙利语:Ferenc József Tudományeyetem,罗马尼亚语:Universitatea Francisc Iosif)。克卢日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后,该大学迁至塞格德,成为今日的塞格德大学
  • 在某些地区,仍在举行庆祝活动以纪念弗朗茨·约瑟夫的生日。「中欧人民节」每年8月18日左右举行,是“中欧国家人民自发的、传统的、兄弟般的聚会”。 该活动包括仪式、会议、音乐、歌曲、舞蹈、美酒和美食品尝,以及中欧的传统服装和民间传说。

座右銘

[编辑]
  • “团结一致的力量”(作为奥地利皇帝) – 德语:“Mit vereinten Kräften” – 拉丁语:“Viribus Unitis”
  • “我对美德的信任”(作为匈牙利使徒国王) – 匈牙利语:“Bizalmam az Ósi Érényben” – 拉丁语:“Virtutis Confido”

祖先

[编辑]
先祖
 
 
 
 
 
 
 
 
 
 
 
 
 
 
 
 
 
 
高祖父: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一世
 
 
 
 
 
 
 
曾祖父:神聖羅馬皇帝利奧波德二世
 
 
 
 
 
 
 
 
 
 
 
高祖母: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莎
 
 
 
 
 
 
 
祖父: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二世
 
 
 
 
 
 
 
 
 
 
 
 
 
 
外高祖父: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
 
 
 
 
 
 
 
曾祖母:西班牙的瑪麗亞·路易莎
 
 
 
 
 
 
 
 
 
 
 
外高祖母:薩克森的瑪麗亞·阿瑪莉亞
 
 
 
 
 
 
 
父:奧地利的法蘭茲·卡爾
 
 
 
 
 
 
 
 
 
 
 
 
 
 
 
 
 
外高祖父: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同上)
 
 
 
 
 
 
 
外曾祖父:兩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一世
 
 
 
 
 
 
 
 
 
 
 
外高祖母:薩克森的瑪麗亞·阿瑪莉亞(同上)
 
 
 
 
 
 
 
祖母:兩西西里的瑪麗亞·特蕾莎
 
 
 
 
 
 
 
 
 
 
 
 
 
 
外高祖父:神聖羅馬皇帝法蘭茲一世(同上)
 
 
 
 
 
 
 
外曾祖母:奧地利的瑪麗亞·卡羅琳娜
 
 
 
 
 
 
 
 
 
 
 
外高祖母: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莎(同上)
 
 
 
 
 
 
 
法蘭茲·約瑟夫一世
 
 
 
 
 
 
 
 
 
 
 
 
 
 
 
 
 
 
 
 
外高祖父: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伯爵克里斯蒂安三世
 
 
 
 
 
 
 
外曾祖父:茨魏布呂肯-比肯費爾德的腓特烈·米夏埃爾
 
 
 
 
 
 
 
 
 
 
 
外高祖母:拿騷-薩爾布魯根的卡羅琳
 
 
 
 
 
 
 
外祖父: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
 
 
 
 
 
 
 
 
 
 
 
 
 
 
外高祖父:普法爾茨-蘇爾茨巴赫的約瑟夫·卡爾
 
 
 
 
 
 
 
外曾祖母:普法爾茨-蘇爾茨巴赫的瑪麗亞·法蘭西絲卡
 
 
 
 
 
 
 
 
 
 
 
外高祖母:普法爾茨-諾伊堡的伊莉莎白·奧古斯塔·索菲
 
 
 
 
 
 
 
母:巴伐利亞的蘇菲公主
 
 
 
 
 
 
 
 
 
 
 
 
 
 
 
 
 
外高祖父:巴登大公卡爾·腓特烈
 
 
 
 
 
 
 
外曾祖父:巴登的卡爾·路德維希
 
 
 
 
 
 
 
 
 
 
 
外高祖母: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卡羅琳·路易絲
 
 
 
 
 
 
 
外祖母:巴登的卡羅琳
 
 
 
 
 
 
 
 
 
 
 
 
 
 
外高祖父:黑森-達姆施塔特伯爵路德維希九世
 
 
 
 
 
 
 
外曾祖母: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阿瑪莉埃
 
 
 
 
 
 
 
 
 
 
 
外高祖母:普法爾茨-茨魏布呂肯的卡羅琳
 
 
 
 
 
 

參考

[编辑]
  1. ^ Franz Joseph | emperor of Austria-Hungary.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 (英语). 
  2. ^ 珍·波本克等著、馮奕達譯,《世界帝國二千年》(台北:八旗文化,2015),頁478
  3. ^ R·R·帕尔默等著、孫福生等譯,《現代世界史(前篇)──從歐洲興起到1870年》(台北:五南,2012),頁601-603

相關資料

[编辑]
  • Beller, Steven. Francis Joseph. Profiles in power. London: Longman, 1996.
  • Bled, Jean-Paul. Franz Joseph. Oxford: Blackwell, 1992.
  • Cunliffe-Owen, Marguerite. Keystone of Empire: Francis Joseph of Austria. New York: Harper, 1903.
  • Gerö, András. Emperor Francis Joseph: King of the Hungarians. Boulder, Colo.: Social Science Monographs, 2001.
  • Palmer, Alan. Twilight of the Habsburgs: The Life and Times of Emperor Francis Joseph. New York: Weidenfeld & Nicolson, 1995.
  • Redlich, Joseph. Emperor Francis Joseph Of Austria. New York: Macmillan, 1929.
  • Van der Kiste, John. Emperor Francis Joseph: Life, Death and the Fall of the Habsburg Empire. Stroud, England: Sutton, 2005.

外部連結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Franz Joseph I of Austria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出生于:1830年8月18日逝世於:1916年11月21日
統治者頭銜
前任:
斐迪南一世
奥地利皇帝
匈牙利国王

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
繼任:
卡尔一世
倫巴第-威尼托國王
1848年12月2日-1916年11月21日
繼任:
併入薩丁尼亞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