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新民會 (臺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新民會 (台灣)

新民會梁啟超的「新民思想」影響成立於1920年1月11日,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在台灣留學生於1919年開始組織的第一個政治運動團體。其目的在於從事政治社會改革運動,以增進台灣同胞幸福。前身為1918年(大正7年)末組成的「啟發會」,為擴大並強化組織,以旅日台灣留學生蔡式穀林呈祿吳三連等人為核心[1],加上部分旅日台灣士紳,使啟發會改組成為「新民會」。會長為林獻堂、副會長為蔡惠如,而會員中較為活躍的有彭華英蔡培火王敏川、林呈祿等。在新民會成立大會上,並訂定3個決議目標,分別為「為增進台灣同胞之幸福,開始政治改革運動」、「為擴大宣傳,發行機關雜誌」、「尋求與中國同志接觸之途徑」,第一項的落實工作就是「六三法撤廢運動」的推動。[2]第二項的落實則為發行機關報《台灣青年》月刊,而成員蔡惠如、彭華英、林呈祿也曾與中國政治人物往來,執行了第三項。同年,參加新民會的留學生亦成立「台灣青年會」[1],後改稱「東京台灣青年會」,而新民會的對外公開活動,都以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名義舉辦[3]。到了1927年(昭和2年),新民會多數重要幹部多已離散,於是將會長制改為理事會制,推舉士紳楊肇嘉為常務理事。[4]

1925年,從蘇聯回到日本進入日本大學的台灣青年許乃昌,成為東京台灣青年會的左傾學生中堅與楊逵、高天成、楊雲萍等一同研讀馬克思主義,後更進一步成立社會科學研究部,為日本共產黨之外圍組織,1928年1月台灣共產黨成立之後,4月由陳來旺在東京成立台共東京特別支部,逐步爭取台灣在東京的留學生加入,至1929年2月,右派幹部已完全被排除,完全改造為左翼團體,[2]並成為台共附隨組織,1929年4月16日,警視廳展開第三次大檢舉,從日共黨人中搜到台共黨人名單,以此查獲台灣島內解放戰線,受到日本警方嚴密監控,雖有推動更生運動,但組織活動至1930年代之後日趨隱沒沉寂了。[5][4]

相關詞條

[编辑]

前身:啟發會

[编辑]

「新民會」

[编辑]

機關刊物:台灣青年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1.0 1.1 1.2 《吳三連回憶錄》吳三連口述,吳豐山撰述,《自立晚報》出版,1991年
  2. ^ 2.0 2.1 藍博洲. 日據時期台灣學生運動1913-1945. 時報文化. 1993-04-10. 
  3. ^ 3.0 3.1 林柏維. 《台灣文化協會滄桑》. 台北: 臺原. 1993. 
  4. ^ 4.0 4.1 4.2 盧修一. 《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1928-1932》. 台北: 前衛. 1990. 
  5. ^ 陳翠蓮. 《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 台北: 遠流.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