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獨立國家聯合體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独立国家联合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Содружество Независимых Государств
独立国家联合体會徽
會徽
行政中心明斯克
最大城市莫斯科
工作语言俄语
成员
政府邦聯
• 秘书长
俄罗斯 谢尔盖·列别捷夫俄语Лебедев, Серг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деятель)
成立1991年12月8日
1992年5月15日
• 自由貿易協議(CISFTA)簽署
2011年10月18日[1]
• CISFTA建立
2012年9月20日[2]
面积
• 总计
20,996,932平方公里
人口
• 2008年估计
276,917,629
• 密度
12.53/平方公里
GDPPPP2007年估计
• 总计
$29,069.44亿
• 人均
$10,498
GDP(国际汇率)2013年估计
• 总计
$28,088.44亿
• 人均
$10,113
货币
时区UTC+2+12
行驶方位靠右行駛

獨立國家聯合體CIS),简称独联体,是欧亚大陆的一个区域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是苏联的合法继承者。独联体总面积为20368759平方公里,估计人口为239796010。独联体鼓励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合作,并在贸易、金融、法律和安全协调领域拥有一定的权力,包括预防和打击跨境犯罪等。

随着苏联的解体,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于1991年12月8日签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并由独联体取而代之。12月21日签署《阿拉木图宣言》,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决定不参加。2008年俄格战争后格鲁吉亚退出了独联体。乌克兰于2018年正式终止了对独联体的参与,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已于2014年停止参与该组织。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摩尔多瓦表示有意逐步退出独联体体制框架。[3][4][5][6][7]

独联体九个成员国中有八个参加了独联体自由贸易区英语Common Economic Space of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独联体有三个组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以及下属机构欧亚关税同盟英语Customs Union of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欧亚经济空间英语Single Economic Space of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以及俄白联盟国。第一个和第二个是军事和经济联盟,第三个旨在建立俄罗斯白俄罗斯国家联盟,拥有共同的政府和货币。

历史和结构

[编辑]

背景

[编辑]
1991年12月8日签署《別洛韋日協議

独联体作为一个共享的俄语社会、文化和经济空间,起源于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在1917年二月革命后被俄罗斯共和国取代。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随着1922年《苏联成立条约》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宣言英语Declaration of the Creation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的签订,与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起成为苏联的主要共和国。

1991年3月,在1987年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举行公民投票提议建立联邦,以维护苏联作为主权共和国联盟的地位。当年8月,苏联共产党强硬派在莫斯科发动未遂政变新联盟条约从未签署。

创立

[编辑]
1991年12月8日《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截至2024年,在独立国家联合体法律行为和其他文件统一登记册上公布的国际协定保存人提供的信息(在独立国家联邦执行委员会下)
1991年12月21日《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议定书》。截至2024年,独立国家联合体法律行为和其他文件统一登记册上公布的国际协定保存人提供的信息

1991年政变失败后,苏联许多共和国因担心再次发生政变而宣布独立。1991年烏克蘭獨立公投举行一周后,苏联保持团结的可能性很低,独立国家联合体于1991年12月8日由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布雷斯特以北50公里的比亞沃維耶扎原始森林会面,并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国协议》,即《别洛韦日协议》。[8]

独联体宣布,新组织将向前苏联所有共和国和其他有共同目标的国家开放。独联体宪章规定,所有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从而有效地废除了苏联。1991年12月21日,另外八个前苏联共和国(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该议定书既可以被解释为将独联体扩大到这些国家,也可以被理解为独联体的适当成立或成立日期,从而使参与国的数量达到11个。格鲁吉亚于两年后的1993年12月加入。此时,15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有12个加入了独联体,三个非参与国是被苏联占领的波罗的海国家。独联体和苏联在法律上短暂共存,直到1991年12月26日,独联体正式解散苏联。[9][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经济实力减弱,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后苏联国家进行了经济改革和私有化。欧亚一体化进程在苏联解体后立即开始,以挽救后苏联国家的经济。[11]

独联体宪章

[编辑]
2000年6月20日至22日独联体首脑会议

1993年1月22日,独联体宪章(章程)签署,建立了独联体的不同机构、职能以及独联体的规则和章程。《宪章》还规定,所有批准《建立独联体协定》及其相关《阿拉木图宣言》的国家都将被视为独联体的创始国,只有批准《宪章》的国家才被视为独联体的成员国(第7条)。如果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决定接受,其他国家可以作为准成员或观察员参加(第8条)。

除乌克兰和土库曼斯坦外,所有创始国家都批准了《独联体宪章英语CIS Charter》并成为其成员国。然而,乌克兰和土库曼斯坦继续参加独联体,但不是独联体成员国。土库曼斯坦于2005年8月成为独联体准成员。格鲁吉亚于2009年完全退出独联体,乌克兰于2018年停止参与。

大会秘书长

[编辑]

独联体的工作由秘书长协调。

议会间大会

[编辑]

独联体议会间大会英语CIS Interparliamentary Assembly于1992年3月27日在哈萨克斯坦成立。1995年5月26日,独联体领导人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国议会间大会公约》,最终得到九个议会的批准,唯一没有签署的独联体成员国是格鲁吉亚。根据公约条款,各国议会大会(IPA)被赋予了国际合法性。

大会位于圣彼得堡塔夫利宫,是独联体的议会咨询部门,旨在讨论议会合作问题,审查共同关心的文件草案,并将示范法提交给独联体国家立法机构,供其在制定新法律和修订现有立法时使用。已通过130多份文件,确保独联体国家立法层面的法律趋近一致。议会积极参与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并派遣观察员参加全国选举。2009年5月14日,大会在圣彼得堡举行了第32次全体会议。[12]

进一步发展

[编辑]

2003年至2005年,三个独联体成员国在一系列颜色革命中经历了政权更迭: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在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中被推翻;维克托·尤先科在乌克兰当选;阿斯卡尔·阿卡耶夫在吉尔吉斯斯坦革命中被推翻。

2006年2月,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国防部长理事会,声明“格鲁吉亚已采取加入北约的方针,不能同时成为两个军事联盟的一部分”。在2009年8月之前,格鲁吉亚一直是独联体的正式成员。一年前,格鲁吉亚在俄格战争结束后正式宣布退出独联体。[13]

2007年3月,俄罗斯安全理事会秘书伊戈尔·伊万诺夫对独联体的作用表示怀疑,强调欧亚经济共同体正在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统一独联体的组织。格鲁吉亚退出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总统跳过了2009年10月的独联体会议,单独解决与俄罗斯的问题和分歧。[14][15]

2009年5月,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加入了由欧盟发起的东部伙伴关系计划(EaP)。EaP框架负责管理欧盟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等后苏联国家的关系。[16]

成員

[编辑]

1991年蘇聯解體的同时,由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于12月8日签署协议成立。至1991年12月22日為止,有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作为创始国加入独联体,分別是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烏兹别克斯坦烏克蘭土庫曼斯坦。土库曼斯坦没有批准过獨立國家聯合體宪章,即从来没有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官方成员国,并且于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會議上宣佈改变其地位为準會員國,以保持其国际中立國地位。喬治亞則於1993年12月加入,2008年8月因俄格战争,宣佈退出。乌克兰没有批准过独立国家联合体宪章,即从来没有成为独立国家联合体官方成员国,到2014年3月,因克里米亞危機,乌克兰已将一份有关退出独联体的決議草案提交至烏克蘭最高議會,并于2018年4月12日宣布将正式退出[17]。所有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只有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始終拒绝加入此組織。

成员国

[编辑]
国家 签署 批准 宪章批准 備註
 亞美尼亞 1991年12月21日 1992年2月18日 1994年3月16日 创始成员国
 阿塞拜疆 1991年12月21日 1993年9月24日 1993年12月14日
 白俄羅斯 1991年12月8日 1991年12月10日 1994年1月18日 创始成员国
 哈萨克斯坦 1991年12月21日 1991年12月23日 1994年4月20日 创始成员国
 吉尔吉斯斯坦 1991年12月21日 1992年3月6日 1994年4月12日 创始成员国
 摩尔多瓦 1994年4月8日 1994年4月15日 1994年4月15日 2023年5月15日暂停参与相关事务[18]
 俄羅斯 1991年12月8日 1991年12月13日 1993年7月20日 创始成员国
 塔吉克斯坦 1991年12月21日 1993年6月26日 1993年8月4日 创始成员国
 乌兹别克斯坦 1991年12月21日 1992年4月1日 1994年2月9日 创始成员国

观察员国

[编辑]
国家 签署 批准 宪章批准
 蒙古国 2008年 未批准 未批准

联系国

[编辑]
国家 签署 批准 宪章批准 備註
 土库曼斯坦 1991年12月21日 1991年12月26日 未批准 创始成员国。自2005年起開始成為聯繫國。

前成员国

[编辑]
国家 签署 批准 宪章批准 宣布退出 退出生效 備註
 格鲁吉亚 1993年12月3日 1993年12月3日 1994年4月19日 2008年8月18日 2009年8月18日[19][20] 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而退出。

前联系国

[编辑]
国家 签署 批准 宪章批准 宣布退出 退出生效 備註
 烏克蘭 1991年12月21日 1991年12月10日 未批准 2018年4月12日 2018年5月19日[21] 创始成员国[需要解释]。因克里米亚危机顿巴斯战争而退出。

秘书长

[编辑]
姓名 国家 任期
伊万·科罗切尼亚  白俄羅斯 1991年12月26日—1998年4月29日 (1991-12-26 – 1998-04-29)
鲍里斯·阿布拉莫维奇·别列佐夫斯基  俄羅斯 1998年4月29日—1999年3月4日 (1998-04-29 – 1999-03-04)
伊万·科罗切尼亚  白俄羅斯 1999年3月4日—4月2日 (1999-03-04 – 1999-04-02)
尤里·亚罗夫  俄羅斯 1999年4月2日—2004年6月14日 (1999-04-02 – 2004-06-14)
弗拉基米尔·鲁沙伊洛  俄羅斯 2004年6月14日—2007年10月5日 (2004-06-14 – 2007-10-05)
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列别杰夫  俄羅斯 2007年10月5日 (2007-10-05)-現在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Free Trade Agreement. Unescap.org. [201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9). 
  2. ^ Russia expects CIS countries to create free trade zone by yearend | Ex-Soviet States | RIA Novosti. En.rian.ru. 2010-06-17 [201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02). 
  3. ^ Лащенко, Олександр. Україна досі в СНД чи ні?. Радіо Свобода. 2020-11-26 [2024-12-23] (乌克兰语). 
  4. ^ Ukraine Announces Plans To Quit CIS, Terminate Parts Of Russia Friendship Treaty.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18-04-12 [2024-12-23] (英语). 
  5. ^ Жодної “заборгованості” України перед СНД не існує — МЗС. www.ukrinform.ua. 2019-08-08 [2024-12-23] (乌克兰语). 
  6. ^ Ministrul de Externe: Republica Moldova și-a SUSPENDAT participarea la reuniunile periodice ale CSI. N4. 2022-11-30 [2024-12-23] (ro-RO). 
  7. ^ Banila, Nicoleta. Moldova looking into quitting CIS amid Russia-Ukraine war - foreign min | Moldova Politics News | SeeNews. seenews.com. 2022-06-14 [2024-12-23] (英语). 
  8. ^ How three men signed the USSR's death warrant. BBC News. 2016-12-24 [2024-12-24] (英国英语). 
  9. ^ Plokhy, Serhii, The Last Empire: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 Oneworld, London (2014), ISBN 9781780746463, pp 356 – 365. 
  10. ^ Melnik, Sveta. Agree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IS. webarchive.loc.gov. [2024-12-24]. 
  11. ^ "Russia Economic Conditions in Mid-1996". web.archive.org. [2024-12-24]. 
  12. ^ Inter-Parliamentary Assembly. web.archive.org. 2013-05-08 [2024-12-24]. 
  13. ^ Team, Editorial. Georgia opts out of ex-Soviet military cooperation body. PravdaReport. 2006-02-03 [2024-12-24] (英语). 
  14. ^ Russia questions further existence of the CIS post-soviet organization - Politics news - InfoNIAC. web.archive.org. 2007-03-23 [2024-12-24]. 
  15. ^ Pannier, Bruce. Russia Facing Resistance On CIS's Southern Flank.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2009-10-09 [2024-12-24] (英语). 
  16. ^ Eastern Partnership. EEAS -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 European Commission. [2024-12-24] (英语). 
  17. ^ 乌克兰总统宣布将退出独联体-新华网. www.xinhuanet.com. [201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18. ^ 摩爾多瓦退出CIS 議長宣布啟動程序. 東網 (東方日報 (香港)). 2023-05-16 [2023-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6) (中文(香港)). 
  19. ^ 独联体从昨天起只剩11个国家. 新闻晨报. 2009-08-19 [2013-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9). 
  20. ^ 格鲁吉亚正式退出独联体. 新华网. 2009-08-18 [2014-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21. ^ Ponomarenko, Illia. Ukraine withdraws all envoys from CIS bodies. Kyiv Post. 2018-05-19 [201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5月20日). 

来源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