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粵港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省港

粵港澳、或稱省港澳穗港澳,為廣州香港澳門三地的合稱,是中國發展極為急速、財富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三地在歷史上均屬廣東省,當地民間一直有「廣州城」、「香港地」、「澳門街」的講法。也有人將「」解讀為廣東省。[1]省港澳三地在1991年農曆除夕直播省港澳呈祥迎新歲。2021年,中國政府同意三地舉辦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也是繼1987年廣州舉辦第六屆中國全運會後,再一次在廣州舉辦全運會,也是首个聯同港澳兩地合辦的全国運動會。

由於地理、人口的緊密度非常高,作為經濟、文化體,同時三地以前曾經同屬廣東省,經常被視為一體。很多時候,香港與廣州的合作較為受到關注,一般衹叫粵港省港,如省港大罷工省港盃及港穗等。

過去也有「粵港澳湛」之說,因香港、澳門及湛江廣州灣)皆曾受西方列強統治。另見七子之歌

簡表

[编辑]
通稱 广东
(粤、省)
香港
(港)
澳門
(澳)
全稱 广东省 香港特別行政區 澳門特別行政區
地区旗帜 [註 1] 香港 澳門
地区徽章 未设立
重要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
国庆节
1997年7月1日
特區成立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
国庆节

1999年12月20日
特區成立紀念日

1949年10月1日
国庆节

治權政府 广东省人民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官方語言 中文 中文英文 中文葡文
主要通行語言 普通話粵語客家话潮州话 粵語英語 粵語葡語
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 不適用
行政長官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
广东省省长 [註 2]
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
現任領導人 黃坤明(省委书记)
王偉中(省长)
李家超 岑浩輝
憲制性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註 3]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註 3] 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註 3]
立法機關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註 4]
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
香港立法會 澳門立法會

關係發展

[编辑]

行政

[编辑]

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朝征服百越,置南海郡,下設番禺縣管轄香港、澳門。到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起港澳改由寶安縣管轄。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澳门划归香山县。明万历元年(1573 年),香港划归新安县。由此定型建置,直至葡萄牙人與英國人分別居留、管治前。

澳門與廣東/廣州

[编辑]

1580年居澳葡人自己選舉法官,並在澳門實施葡國法律。這一在明政府領土中實施葡國法律的舉動,不能為朝廷容忍,而受到新任兩廣總督刘尧诲的責備和查辦。經時澳門地方長官、葡國貿易船隊司令官米南德(Aires Gonç alve s deMiranda)的代表本內拉(Mat ia Penel la)的周旋,事件得以平息。而明政府強調,居澳葡人必須服從朝廷官員的管轄。1582年左右,明政府在行政、司法、課稅等方面對澳門建立了一套特殊的管轄制度,1584年任命居澳葡人的首領管理居澳葡人,並授予其對葡人居留地內居住的華籍商人和居民的管理權力。與此同時,明政府在澳門葡人居留地建立議事亭,作為中葡雙方官員會面商討政務的場所[2]

经济贸易

[编辑]

澳門與廣東/廣州

[编辑]

澳门由明代到香港開埠前,是广东对外贸易的重要外港,广东所产的生丝、丝绸品、瓷器和中草药等,通过澳门运往南洋、欧洲、日本和墨西哥等地。而葡萄牙经由澳门,就向广州输入胡椒、苏木;日本、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马尼拉的棉花、蜂蜡等亦经澳门输入。各类入口货中以银元为最大量,据计在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 ~ 1644)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经澳门输入白银,达1亿元以上[3]。在闭关锁国时期,外国商船无法直入广州贸易,外商亦无法居留,澳门就成为入粤贸易的外国商船停泊地,和在广州贸易的外商旅居地[4]

1578年明政府重新允許外國商人進入廣州進行貿易,東南亞各國商人和其他外國商人,就不再停留澳門而紛紛直接前往廣州貿易,澳門遂成為葡萄牙獨佔的商埠[5]。而貿易重心轉移的同時,廣東地方官員還制訂詳細辦法,管控當地的外商和外貿,包括了外商必須有同業組織指定的富有華商做「擔保」,而不遵守的外商有機會無法獲得當地服務和生活用品。聯繫財稅的轉變,為後來的朝貢貿易的變體公行形成,奠定一定的基礎[6]

香港與廣東/廣州

[编辑]

而明到清初東莞所產莞香成為上貢佳品,不止在廣東暢銷,還遠銷內地乃至日本,尤南直隶浙江等地[註 5]需求極大[7]。製香業也在香港興盛起來,當時在瀝源(今沙田),大奚山(今大嶼山沙螺灣等地生產的香樹製品皆用木箱裝好,會經陸路運至尖沙頭(今尖沙咀)的香埠頭(香料專用碼頭)[註 6],用小艇送到石排灣(今香港仔)集中堆放,再用俗稱「大眼雞」的艚船運至廣州,遁陸路經南雄,越大庾嶺,過贛江九江府[註 7],沿長江送往送往等地銷售[8]

財稅

[编辑]

澳門與廣東/廣州

[编辑]

明朝政府于洪武四年(1371年)设置的广东市舶提举司,派一名副提举到澳门,负责征收外国船货的关税。在隆庆五年(1571年)前,按明初贡舶贸易“十抽五”的抽分制收税[註 8]。之后,改为“丈抽法”征税[註 9],税负较“十抽五”少[9]。广东地方官府后期注意到葡萄牙商人与华商在境内私下交易,无法征收到税金。从万历六年( 1578)起,当局允准澳门的葡萄牙商人于每年夏、冬两季,到广州河南海珠岛(今省总工会一带)参加为期数周的定期市(相当交易会),与华商公开交易,同时官府可向入境葡商收取巨额船饷(吨税或水饷)以及货税[10]

軍事

[编辑]

香港與廣東/廣州

[编辑]

漢武帝時始設有鹽官統領軍隊與船艇,駐紮於屯門一帶,監督九龍灣沿海及沙頭角等鹽田作業[11]

唐朝時廣州為南方最大商港,當時來自印度、波斯灣及東南亞等地的外國海船前往廣州通商,會取道近屯門一帶較為深水的東面航道上廣州[12],商船往返廣州均會在此外港逗留,返航時避風和等候季風揚帆再遠行。屯門就此成為廣州航行往波斯灣之間的第二個啟航港口,同時亦是進入大洋前最後一個補給物資的供應站[13],為當時重要的交通樞紐。當局為保護海上貿易及強化維安,於公元736年時在此設立軍港(軍鎮) [14]屯門名稱亦可認為是由此而來。其時文士對屯門交通重要亦有耳聞,故時有酬詠詩歌,著者有韓愈之《贈 別元十八協律第六首》及劉禹錫之《踏潮歌》[15]

澳門與廣東/廣州

[编辑]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12月2日,葡萄牙人幫助廣東政府平定漳州巨盜澳門“阿媽賊”老萬集團,廣東政府允許葡人僑寓濠鏡(澳門)[16]

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4月,潮州柘林水兵因缺餉斷糧而嘩變,徐永泰等人率軍並集結其他武裝,到達虎門附近三門海,嚴重威脅廣州。時曾任濠鏡(澳門)葡萄牙人首領的佩雷拉(Diogo Pereira)派人前往廣州,向明將俞大猷表示願意出兵協助平亂。獲同意後,佩與中日貿易船隊司令德梅洛(Luiz de Mello)率領300名葡萄牙士兵分成兩隊,登上備有西式火炮的中國戰船前去,以突然襲擊的戰術擊敗叛兵,據計生擒變兵612人,斬首不計其數[17]

此外葡萄牙人在澳门开展佛郎机炮制造业,与广东也联系紧密。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铸造专家伯多禄·波加罗(Pedro Tavorres Bocarro)在西望洋半山处(今高可宁绅士街附近、竹子室村尾处)兴建铸炮厂,铸炮工由佛山的铸铁工人担当,火药和铸铁原料亦由广东提供,成品也是经由广州等地向内地销售[9]。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该厂具规模可铸造铜炮和铁炮,而在此年,明廷批准李之藻门人张焘到澳门购买佛郎机炮,时广东按察司吴中伟更协助交易。崇祯二年(1629年)初,明廷派两广军门李逢节王尊德向澳门伯加禄炮厂购买佛郎机炮10门,运经广州北上入北京琉璃河[18]。  

另見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广东地区因跟随大陆法例,独自不拥有地方旗帜、徽号、地方节庆等。
  2. ^ 中國大陸由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党执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作为一把手
  3. ^ 3.0 3.1 3.2 省级行政区无单独宪法,特区基本法授权自國家宪法。
  4.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全國性法律直接適用於廣東省,但不直接適用於香港和澳門。除非被列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或《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
  5. ^ 莞香過梅嶺之北後,遇霜風會更有芳香。
  6. ^ 香港據稱由運送香料的港口之名而得。
  7. ^ 此接駁長江路線,是古代珠三角連接長江中下游的交通幹線。
  8. ^ 即“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
  9. ^ “报官纳税者不过十之二三而已”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例如:省港大罷工指的是廣州與香港;省港盃則是廣东隊對香港隊。
  2. ^ 吳小宇. 澳門歷史上的行政管理. 行政. 1996, 第九卷 (總第三十四期): 1177-1187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3. ^ 《梁方仲经济史论文集》黄启臣编 第179页
  4. ^ 概述,广东省志·粤港澳关系志
  5. ^ 吳小宇. 澳門歷史上的行政管理. 行政. 1996, 第九卷 (總第三十四期): 1177-1187 [2020-05-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6). 
  6. ^ 牟, 复礼(编); 崔, 瑞德(编). 剑桥中国明代史(上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ISBN 9787500410119. 
  7. ^ 鄧, 開頌; 陸, 曉敏. 粵港關係史 (1840-1984). 香港: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7. ISBN 962-232-121-6. 
  8. ^ 《嶺海漫話》 ISBN 988-211-135-1
  9. ^ 9.0 9.1 广东省志·粤港澳关系志
  10. ^ 广州市志·华侨穗港澳卷·穗港澳关系
  11. ^ 王, 賡武. 香港史新編(增訂版)上冊. 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年: 37–38. ISBN 9789620438851. 
  12. ^ 1841年前之香港海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第一章 第三節 譚廣濂 香港港口與海事處歷史 History of the Port of Hong Kong and Marine Department 2017-03-02
  13. ^ 歐陽修:《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地理志下,廣州通海夷道條,謂:「廣州東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門山。乃帆風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行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勞山。山在環王國東二百里海中。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門毒國。又一日行,至古笪國。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又兩日行,至軍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峽,蕃人謂之質,南北百里,北岸為羅越國,南岸為佛逝國。」
  14. ^ 《城市論壇》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八日論題: 沙中發現宋古蹟 發展保育兩得益?
  15. ^ 隋代至明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蕭國健教授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
  16. ^ 吳, 志良; 湯, 開建; 金, 國平. 澳門編年史——第一卷.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年: 112–113. ISBN 978-7-218-06327-0. 
  17. ^ 三門之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澳門記憶
  18. ^ 布衣 :《澳门掌故》,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9年版,第143~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