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程砚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程硯秋
程硯秋
个人资料
玉霜(后改御霜)
出生1904年1月1日
 大清直隶省顺天府
逝世1958年3月9日(1958歲—03—09)(54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死因心肌梗塞
民族满族
国籍 大清(1904-1912)
 中華民國(1912-1928)
 中華民國(1928-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8)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又名承麟艺名菊侬,後改艳秋玉霜,后改御霜,男,满洲正黄旗人,原姓氏李氏索綽絡氏两种说法[1]:5—6,生于北京,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青衣程派创始人。曾任北平中國戲曲音樂學院副院長。

艺名

[编辑]
程砚秋(右)与梅兰芳(左)

旗人习俗稱名不稱姓。程砚秋最早的官名是承麟[2]:10。恩师罗瘿公把“承”改为汉姓“程”。最初艺名是程菊侬。1918年,改为程艳秋玉霜,后改御霜[1]:5,取意于“艳于秋者厥为菊”,后改艺名为程砚秋,取意“砚田勤耕秋为收”。

生平

[编辑]

光绪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1904年1月1日)酉时,程砚秋生于北京城的一个旗人家庭,出生地即其家族的祖宅[1]:6——德胜门正黄旗界、后海南沿的小翔凤胡同官房[2]:10。曾祖父阿昌阿,曾祖母王氏。祖父、祖母姓名不详。母亲托氏是父亲荣寿[1]:6(或称荣福公)的继室,共生育十一位子女,仅他和三位哥哥存活[2]:10。大哥承厚(后改名程子明),二哥承和(后改名程佐臣),三哥承海(后名程丽秋)。妻子果素瑛转述其母托氏的说法,程砚秋家族原姓李,祖籍在吉林长白山张次溪等人则考证,程砚秋为乾隆朝英和五世孙,即姓索綽絡氏。妻子果素瑛提及其父荣寿与荣福、荣禄同辈[1]:5—6。或称,其家族与晚清重臣荣禄同族同根[3]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父亲荣寿逝世[1]:6。家庭逐渐陷入贫困。经过十几次搬家后,母亲托氏带着年幼的程砚秋和三子承海,定居于南城的天桥东大市[2]:10,已进入赤贫状态[1]:6。程砚秋仅在五、六时上过一年私塾,因家贫被迫辍学[1]:9。当时,人们认为成为戏曲演员能挣钱,“唱红了成了‘角儿’,更能挣大钱”,故程砚秋“卖身学戏”,签定九年的契约,投入武旦荣蝶仙门下学京剧[2]:10。时年6岁[3]

程砚秋登台后受到罗瘿公赏识。少年发育时,因变“倒了仓”。罗瘿公为此向张嘉璈借600块现洋,为程砚秋赎身提前出师,离开荣蝶仙门下[2]:10。罗瘿公安排下,乔蕙兰教其昆曲,九阵风阎岚秋教武工和大小五套刀枪把子[1]:9。又分别拜师梅兰芳及梅兰芳的老师王瑶卿学习京剧[2]:10。程嗓音条件并不好,但是在王瑶卿的指点下,发展成了婉转深沉的程派唱腔。1922年18岁首次到上海演出,引起轰动。

1924年,金仲荪开始从事编剧工作,专为程砚秋作剧。1930年,延聘名畫家邵逸軒君,教授繪畫,用功極勤,曾一日而書五福,畫三幅。同年,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3]

1932年1月,程砚秋与焦菊隐赴法国考察戏剧。程砚秋是一位爱国艺术家,他曾演爱国戏剧《亡蜀鉴》(川剧也有该剧,名为《江油关》),但很快遭到国民政府禁演。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北京通过义演为抗日捐款,并且拒绝为日本人唱戏,但最终由于被迫害,无法继续演出,所以程砚秋回乡务农直到战争结束。

1953年,程砚秋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为周恩来贺龙[4]),1958年3月9日20时20分,程砚秋因患心肌梗塞于北京逝世[5]

程砚秋所演的戏,大多数为悲剧,如《荒山泪》《春闺梦》《文姬归汉》等,只有《锁麟囊》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程砚秋晚年最后一部戏是《英台抗婚》。中年后兼致力于戏曲理论研究,对舞台艺术和剧种源流等有所论述,编为《程砚秋文集》。

剧目

[编辑]

程砚秋所演的剧目有《梨花记》、《花舫缘》、《红拂传》、《玉镜台》、《风流棒》、《鸳鸯冢》、《赚文娟》、《玉狮坠》、《青霜剑》、《亡蜀鉴》、《金锁记》、《碧玉簪》、《聂隐娘》、《梅妃》、《沈云英》、《文姬归汉》、《斟情记》、《朱痕记》、《荒山泪》、《春闺梦》、《费宫人》、《锁麟囊》、《女儿心》、《马昭仪》等。其中《荒山泪》被拍成电影。

軼事

[编辑]

程硯秋在1930年代,除日常工作外,每星期有三天與夫人一起學習法文,另平日常以書畫創作自娛。

其演唱的《文姬歸漢》唱段曾在文革期間「琴箏瑟改革小組」下的京劇唱腔器樂化工作中,由項斯華移植為古箏曲。[6]

程硯秋曾收藏一床明代的仲尼式古琴「浣塵」,該琴現藏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7]

家庭

[编辑]

1920年,梅兰芳妻子王明华,即是程砚秋的师娘,向程砚秋介绍京剧青衣果湘琳和余素霞的长女[1]:12—13。余素霞是余叔岩的姐姐[1]:15,与王明华有亲戚关系。果湘琳夫妇看过程砚秋后。王明华又将提亲对象改为二女儿果秀英,余素霞没有同意[1]:12—13

1921年2月,罗瘿公与梅家再次撮合程砚秋与果秀英。那时提亲,并不让提亲对象相见。程砚秋被带到一家列有果家全家福照片的照相馆,程砚秋看了照片觉得很好。余素霞提出若两人成婚,小夫妇、程母托氏与程家兄弟分家单过。程砚秋答应余素霞要求后,与果秀英的婚事才成[1]:13—14

1923年4月9日,梅兰芳、王明华夫妇为媒,举行订婚仪式。1923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十一日),程、果二人举行结婚典礼[1]:4,18,罗瘿公为秀英更名作果素瑛。

程砚秋有三子一女,长子程永光,次子程永源,幼子程永江,女儿程慧贞。程砚秋因自身经历,不许子孙后代学戏[8]。女婿陶汉祥学生、程派传人孟宪镕[9]所述,陶汉祥父亲和程砚秋是好友,由于程砚秋未让儿子学戏,于是就招陶汉祥为婿。程慧贞与陶汉祥在1953年离婚[10]:10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果素瑛. 往事追忆——记砚秋生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文化史料丛刊》第一辑. 中国·北京市: 文史资料出版社(现名:中国文史出版社). 1980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简体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程永江. 《我的父亲程砚秋》. 各界 (陕西省西安市: 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2010, (2010年第12期): 10—11 [2023-06-09]. ISSN 1007-3906 (简体中文). 
  3. ^ 3.0 3.1 3.2 谷立立. 天妒英才程砚秋. 人民网,来源:2017年第5期《环球人物》. 2017-03-01 [2023-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简体中文). 
  4.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 (编). 周恩来画传.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1: 257. ISBN 7-220-07013-6 (中文). ……周恩来看后,要贺龙给文化部副部长周扬写信,说明两人同意做程砚秋的入党介绍人,请文化部党委研究…… 
  5. ^ 京剧艺术家程砚秋病逝. 人民日报. 1958年3月11日: 第1版. 
  6. ^ 王英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革期間的箏樂藝術〉. 《中國音樂學》. 2009, (1): 43-48 [2021-09-19]. ISSN 1003-0042. doi:10.14113/j.cnki.cn11-1316/j.2009.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7). 一些由项斯华用筝移植的传统京剧唱段,如《文姬归汉》、《捉放宿店》、《卧龙吊孝》、《消遥津》等也极为出色,尤其是模仿“程(砚秋)派”唱腔的“《文姬归汉》一曲,作者演奏时充分施展了典雅、柔丽、细腻、含蓄的演奏技法,右手弹拨的单音,音色圆润,左手恰如其分地把握起、收、回、落、轻、重、快、慢等,把唱腔若断若续、如泣如诉的效果,表现的淋漓尽致。1975年,欢迎尼克松访华晚会上,她演奏的该曲,倍受赞誉。 
  7. ^ 嚴曉星. 《近世古琴逸話》. 〈戲曲大家與琴〉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118. ISBN 9787101095715. 
  8. ^ 记者:柯立. 程砚秋遗训鲜为人知——子孙后代永不从艺. 新浪网,来源:汉网. 2003-12-11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简体中文). 
  9. ^ 记者:刘莉莉. 九旬高龄“天津旦角之母”孟宪瑢:将京剧当做一门知识来学习并实践. 津云,来源:天津日报. 2022-07-15 [202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简体中文). 
  10. ^ 柴俊为、刘谊影整理. 《梨园旧事一一京剧票友(七)》. 紫禁城 (北京市: 故宫博物院). 2011, (2011年第6期): 100—105 [2023-06-10]. ISSN 1003-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9) (繁体中文).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