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第三代戰機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第三代战机
苏联米格-25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机
美国F-4幽靈II型戰鬥機
駐菲美軍的F-4T-33F-5E及菲律賓空軍的F-5A克拉克空軍基地

第三代戰機是1960年代後主要出現的戰鬥機,其特色為中低空機動靈活性高、配備先進雷達設備、加強導彈應用(例如進行視距外作戰(BVR))等。

特徵

[编辑]

第三代戰鬥機出現於1960年代,這個階段將先前累積的使用經驗已經各種試驗的結果加以整合。許多高速飛行時的現象和控制問題獲得相當程度的解決,高後掠角度的機翼設計已經不受到青睞,三角翼和幾何可變機翼與後掠角度小於45度的梯形翼英语Trapezoidal wing成為設計的主流。發動機的輸出透過耐高溫特殊材料和冷卻技術而更上一層樓。雷達與各類航電逐漸成熟與複雜化,機鼻進氣口幾乎完全被放棄,以配合大型雷達天線的安裝需求,而這個需求使得飛機的大小和成本迅速高漲。

第三代戰鬥機將空對空飛彈作為標準武裝之一,並且在越戰六日戰爭印巴戰爭當中使用,這些使用經驗對於飛彈系統本身多是負面的評價,不過飛彈的重要性以及發展的方向逐漸在各國受到重視,打下日後的基礎。

前兩代的發展當中,單一用途的攔截機戰鬥轟炸機進展至此,受惠於各項系統的進步,尤其是雷達與航電的功能以及效能,使得第三代的戰鬥機開始趨向多任務,多用途的路線。此代的戰機以F-4F-5MiG-25 為主要代表。

戰鬥機種

[编辑]

已被取消的機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