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埃米尔·齐奥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萧沆
埃米爾·齊奧朗
Emil Cioran
齊奧朗在羅馬尼亞,約1947年
出生Emil Mihai Cioran
(1911-04-08)1911年4月8日
 奥匈帝国赖西纳尔(今罗马尼亚勒希納里鄉
逝世1995年6月20日(1995歲—06—20)(84歲)
 法國巴黎
母校
伴侣Simone Boué
奖项
  • 卡罗尔二世国王基金会青年作家奖
  • 里瓦罗尔奖
  • 罗吉耶·纳米耶奖(拒绝)
  • 保罗·莫朗文学奖(拒绝)
地区
学派
主要领域
美学反出生主義伦理学聖徒傳記文学批评音乐虚无主义诗歌宗教自殺
签名

埃米爾·米哈伊·齊奧朗羅馬尼亞語Emil Mihai Cioran發音:[eˈmil tʃoˈran] 发音:[emil sjɔʁɑ̃];1911年4月8日—1995年6月20日),羅馬尼亞旅法哲人,二十世紀懷疑論悲觀主義重要思想家,有羅馬尼亞語及法語創作格言、斷章體哲學著述傳世,以文辭精雅新奇、思想深邃激烈見稱。

生平

[编辑]
羅馬尼亞小山村中齊奧朗故居

E.M.齊奧朗屬天才早熟型、詩人氣質哲學家。入讀布加勒斯特大學期間,博覽群書,尤其深受叔本華尼采舍斯托夫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影響。二十一歲完成第一部哲學斷章集《在絕望之巔》(1934)以後,連續數年以羅馬尼亞文撰著多部作品,文風犀利、思想獨特,令人側目。在一度留德之後,三十年代後期遊學法國,並繼續母語創作。後因歐洲時政變化,滯留巴黎,遂選擇定居於此 。自四十年代中期開始,逐漸反省自己早年親納粹唯生命論思想,後決意與自己的過去決裂,放棄母語,轉以法文從事思考寫作。一九四七年完成的第一部法文作品《解體概要》,幾經修改,於一九四九年發表,旋即獲頒獎助外國作家法文創作的里瓦羅爾(RIVAROL)獎。此為E.M.齊奧朗一生唯一一次接受文學獎。

此後四十年間,齊奧朗創作多部法語哲學作品。儘管在相當時期裡,齊奧朗的巴黎生活處於邊緣化的狀態,其作品也只維持在小眾範圍傳播,卻一直深受論者好評,不乏熱切擁躉。六、七十年代中,德、英、日、西語譯本漸多,在彼時方興未艾的叛逆思潮中,影響深廣。而八十年代以來,其人其書經蘇珊·桑塔格等人介紹,則漸為大眾熟知。

齊奧朗一九九五年於巴黎辭世。

風格與評論

[编辑]
齊奧朗之墓

齊奧朗的作品圍繞對存在之虛妄與困頓的反思展開,充滿悲觀主義、懷疑主義,甚至是虛無主義論調;對人世磨難與苦痛,有極為敏銳深刻的觀察體認,因而呈現為一種極端的清醒,以致幾近凶狠的態度;而同時,其文筆旨趣之新穎考究,遣詞造句之暴戾刻毒,則構成了他特殊的行文與運思風格,備受推崇。如196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詩人聖瓊·佩斯便認為齊奧朗:「是梵樂希之後,最偉大的法文作家之一,足令法文增輝。」

齊奧朗在多年後為《解體概要》撰寫的一篇介紹文章裡,曾這樣坦白說:「我跟那些神秘論者混再久也無濟於事,在內心深處,我從來便是站在魔鬼一邊的:可因為無法跟牠的威力媲美,於是我至少盡力通過自己的無禮、尖酸、專橫與任性來使自己無愧於牠。」而旅居美國的羅馬尼亞知名作家諾爾曼·馬尼亞,曾如此描述他:「他是一位傑出的反叛者,也是一位獨具懷疑精神的厭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讓我們在人類存在的虛無當中驚醒過來。」

作品

[编辑]

羅馬尼亞文

[编辑]
  • 在絕望之巔
  • 《欺瞞之書》
  • 《羅馬尼亞的變革》
  • 《眼淚與聖徒》
  • 《思想的黃昏》
  • 《敗者的祈禱》

法文寫作

[编辑]
  • 《解體概要》
  • 《苦澀三段論》
  • 《存在之誘惑》
  • 《歷史與烏托邦》
  • 《墜入時間》
  • 《惡質造物主》
  • 《誕生之不便》
  • 《撕裂》
  • 《讚賞練習》
  • 《供詞與詛咒》
  • 《齊奧朗作品集》
  • 《筆記1957-1972》

延伸阅读

[编辑]
  • Ornea, Z. Anii treizeci. Extrema dreaptă românească. Bucharest: Fundației Culturale Române. 1995. ISBN 973-9155-43-X. OCLC 33346781. 
  • Wampole, Christy. (2012) "Cioran's Providential Bicycle." Revista Transilvania, January, pp. 51–5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