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第凡內早餐 (電影)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蒂凡尼的早餐 (电影)
第凡內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基本资料
导演布莱克·爱德华
监制Martin Jurow
理查德·谢泼德
编剧乔治·阿克塞尔罗德英语George Axelrod
原著第凡內早餐
楚門·柯波帝作品
主演奥黛丽·赫本
乔治·佩帕德
帕翠夏·尼爾
巴迪·埃布森英语Buddy Ebsen
配乐亨利·曼西尼
摄影法蘭茲·F·蒲朗克英语Franz Planer
菲利普·H·莱思罗普英语Philip H. Lathrop 未在致谢名单之中
剪辑霍华·史密斯
制片商Jurow-Shepherd
片长114分鐘
产地美國
语言英語葡萄牙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美国:1961年10月5日
英屬香港:1962年6月7日
发行商派拉蒙影業
预算$250万美元
票房$1400万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蒂凡尼的早餐
香港珠光寶氣
臺灣第凡內早餐
新加坡蒂芙尼的早餐
珠光宝气

第凡內早餐》(英語:Breakfast at Tiffany's)是一部于1961年上映的美国爱情喜剧。奥黛丽·赫本乔治·佩帕德在剧中担任主角,而配角则由帕翠夏·尼爾巴迪·埃布森英语Buddy Ebsen米基·鲁尼担任。电影由布莱克·爱德华导演,派拉蒙電影公司发行。影片剧本根据楚門·柯波帝的中篇同名小说编写,不过两者有不少差异。

赫本在电影中饰演一个天真、古怪的、時尚社交名媛少女,荷莉·葛萊特利。有观点认为,这是赫本演艺生涯中,最为难忘和最为鲜明的角色。赫本本人认为饰演葛萊特利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她本身是一个内向的人,而葛萊特利是一个外向的人。[1]赫本在剧中演唱《月河》的片段令作曲亨利·曼西尼和填词強尼·莫瑟夺得奥斯卡最佳歌曲奖

201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因为电影在“文化上、历史上或美学上的重要性”,将电影选入國家影片登記部典藏。[2]

剧情

[编辑]

一辆黄色的計程車在清晨时分停在位于第五大道蒂芙尼公司门口。衣着优雅的荷莉·葛萊特利(Holly Golightly,奥黛丽·赫本饰演)随即下车,一边透过橱窗看蒂芙尼的商品,一边吃酥皮點心,饮咖啡。然后,她就走回家睡觉。当她回家时,在她家楼下坐在车里等了一夜的席德·阿尔巴克(Sid Arbuck,克劳德·斯特劳德饰演)缠住了她。阿尔巴克最终被人赶出了葛萊特利所住的公寓。同一日迟些时候,公寓的新房客保罗·瓦傑克(Paul Varjak,乔治·佩帕德饰演)为了进门,按葛萊特利的門鈴,吵醒了葛萊特利。两人交谈了一阵之后,葛萊特利便更衣到新新監獄,探访黑道人物沙利·杜马土(Sally Tomato,阿伦·里德英语Alan Reed饰演)。杜马土的律师奥肖内西(O' Shaughnessy)雇佣葛萊特利扮成杜马土的侄女,每星期探访杜马土一次,傳遞“天气预报”,每次100美元。

奥黛丽·赫本 饰演 荷莉·葛萊特利

荷莉离开监狱后,保罗就向她介绍了“室內設計師”,富裕的中年女人Emily Eustace Failenson(帕翠夏·尼爾饰演),保羅幫其取了"2E"這小名。当晚,荷莉到逃生梯避开过于心急的男伴(梅尔·勃朗英语Mel Blanc饰演)时,见到Emily在留下钱后,吻别保罗。2E离开后,荷莉透过窗户由逃生梯爬入保罗家中,保罗告诉她他是一个作家,已经有五年没有推出任何著作,之前出版过一本叫做“Nine Lives”的书。荷莉也告诉保罗,她在储钱,免得自己的兄弟弗雷德(Fred)服完兵役后无以为生。两人随后双双入睡。荷莉后来发了一个和自己的兄弟有关的噩梦,离开了保罗的家。荷莉随后买了打字机墨带给保罗作为赔礼,并且邀请保罗到她家参加聚会。保罗在聚会中结识了荷莉的好萊塢经紀人O·J·贝尔曼(O. J. Berman,马丁·鲍尔萨姆饰演)。贝尔曼讲述了荷莉由一个乡村少女转变为曼哈顿名媛的过程。后来,保罗又结识了巴西富翁约瑟·达·席尔瓦·佩雷拉(约瑟·路易斯·达·比拉利翁加英语JoséLuis de Vilallonga饰演)和美国富翁Rusty Trawler(斯坦利·亚当斯英语Stanley Adams (actor)饰演)。

保罗和荷莉的关系此后变得更加亲密。有一天,2E到保罗的家对保罗说,有人可能在跟踪她。保罗决定要查出这个人的底细。最后,他与这个人当面对质。这个人对保罗,介绍了自己,原来他是荷莉的丈夫葛萊特利医生(Doc Golightly,巴迪·埃布森英语Buddy Ebsen饰演)。医生对保罗说,荷莉的真名是盧拉·梅·巴恩斯(Lula Mae Barnes),在14岁时就已经嫁给了他。医生还说,他准备将荷莉带回德克萨斯,因为她兄弟弗雷德的兵役就快结束了。保罗将医生带到自己和荷莉所住的公寓,令两人重逢。荷莉对保罗说这一段婚姻已经解除了,但医生却不这么认为。保罗在荷莉的请求之下,和荷莉、医生一起去到了巴士站。荷莉在巴士站对医生说她决定留下。医生说如果她不回去,他就不会援助她退役归来的兄弟。荷莉不为所动,并且说她准备让她的兄弟到纽约与她一起住。医生就此伤心地离去。

保罗和荷莉去了俱乐部饮酒之后,回到公寓。荷莉在酒醉中透露了她嫁给富豪Rusty Trawler的计划。几天后,保罗得悉出版社采纳了他的短篇故事。他准备将喜讯告诉荷莉,却在荷莉家门口见到了一份报纸,上面写着Trawler已经和其他人结婚了。尽管如此,保罗和荷莉还是决定一同庆祝,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保罗在蒂芙尼公司拿出了好傢伙玉米花(Cracker Jack)赠送的戒指,要蒂芙尼在上面刻字。公司职员最后接受了他的请求。两人共度一晚后,荷莉回到了自己的家中。迟些时候,2E来到了保罗的家。保罗就在此时与她断绝了关系。

荷莉又计划嫁给巴西富豪约瑟,触怒了保罗。后来,荷莉在约瑟的陪伴下一同归家时,收到了兄弟弗雷德的死讯。她即时崩溃,掷烂撕烂了家中的物品,吓到了约瑟。几个月后,保罗搬出了公寓。他受荷莉邀请,到她家共进晚餐。荷莉对保罗说她在明天早晨就要与约瑟一起离开美国到巴西。但是,两人很快就因为与黑道人物沙利的关系而被捕,带到第19警区警察局。荷莉在狱中渡过了一晚。

次日早上,荷莉在经纪人O·J的帮助下出狱,见到保罗和一架計程車一起,在警察局外面等候她。保罗带来了她的猫和约瑟写给她的信。约瑟在信中写道,为了保住家声,他不得不与她断绝关系。荷莉仍然坚持去巴西,并且在雨中將她所养的猫趕下車。保罗在車中与她对质,然后下了車,将准备送给她的戒指丢到她膝上,并且要她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荷莉后来也下了的車,追上保罗。两人一起找回了猫之后,在雨中四目相视,互相拥抱。

角色表

[编辑]

制片过程

[编辑]

发展阶段

[编辑]

电影剧本由乔治·阿克塞尔罗德英语George Axelrod(George Axelrod)大致上根据楚門·柯波帝的作品编写。阿克塞尔罗德作出了一些改动,以符合戏院和导演的要求。

前期製作

[编辑]

原著作者柯波帝希望派拉蒙电影公司请玛丽莲·梦露扮演荷莉·葛萊特利,他觉得梦露非常合适这一角色。巴巴里·帕里斯(Barry Paris)引用柯波帝的话说:“扮演荷莉·葛萊特利的角色,我一直首选梦露。”编剧阿克塞尔罗德也要为“梦露量身定做剧本”。梦露当时却接受了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的建议,拒绝在片中扮演交际花,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最后电影公司请了赫本代替梦露。柯波帝因此说:“派拉蒙出卖了我,选了奥黛丽。”[3]

监制Martin Jurow和理查德·谢泼德(Richard Shepherd)原本选了約翰·法蘭克海默(John Frankenheimer)作导演,不过因为赫本说了“我从来都未听过他”,更换了人选。

拍摄过程

[编辑]

影片大部分外景片段都在纽约市拍摄,只有荷莉放走、寻回猫的片段除外。而电影的内景,则主要在派拉蒙電影公司影城拍摄。

有传言称电影开场的片段很难拍摄。拍摄场地的人流、车流很难控制,此外,摄制人员也险些在场地触电。

爱德华在电影的45周年纪念版里面表示,摄制人员能拍摄到这个片段全靠运气,因为拍摄的时候,车流意外地少。

配乐

[编辑]

亨利·曼西尼称:“我用了很多时间,清楚荷莉·葛萊特利这个角色。我有饮酒,但没有大口喝酒,而是一点一点地啜酒。忽然,我就有了灵感。我在一个半小时内,写下了月河。”

赫本在月河中演唱的著名歌曲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強尼·莫瑟(Johnny Mercer)填词。这首歌曲改编自赫本此前在甜姐儿(Funny Face)当中演唱过的另一首歌曲。[4]理查德·谢泼德在接受访问时声称,派拉蒙的制作总监在三藩市看了试映之后,希望他们用戈登·詹金斯(Gordon Jenkins)的作品代替月河。总监最后在他和另一个制片的坚持下让步。[5]曼西尼和爱德华称工作室的一个总裁也很不满这首歌曲,要求将之删去。总裁最后在赫本的坚持下保留了歌曲。[6]

反应

[编辑]

时代杂志指出“在头一个半钟头左右,荷里活的荷莉和柯波帝的没有太大分别。她失去了习惯,失去了非法子女,但她仍然是快乐的荷莉。”“在一个超出柯波帝的开头之后,导演带来了一个超出角色的结尾。”[7]

半个世纪后,时代杂志发表了有关荷莉的文化影响的评论:[8]“第凡內早餐将赫本带到她在60年代的荷里活道路上面。由南方少女变成曼哈顿骗徒的荷莉·葛萊特利,是由卖花女变成窈窕淑女的伊萊莎·杜利特尔的美国亲戚。荷莉是赫本在謎中謎羅馬假期偷龍轉鳳中的角色的原型:犯罪故事当中的怪人。她令观众对赫本在雙姝怨儷人行盲女惊魂记中的角色有所准备。”

纽约时报称电影“完全令人难以置信,将各种不同的元素,包括幽默、爱情、辛酸、俗语极好地集合在一起,而摄制人员也将最时尚的东曼哈顿用最美丽的色彩捕抓下来。”对于剧中演员的表演,纽约时报称荷莉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角色。不过,这个由赫本小姐饰演的角色极其迷人,是一个精灵般的流浪者,令人一见倾心。乔治·佩帕德比较马虎,在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呆滯的市民,观察剧情发展多过参与。马丁·鲍尔萨姆饰演了一个急躁活泼的好萊塢经理人。米基·鲁尼所扮演的龅牙近视日本人极具异域风情。只以佩帕德的赞助者身份出现过几次的帕翠夏·尼爾很酷。扮演赫本小姐的巴西伴侣的佩雷拉足够的温文尔雅,也具有适当的欧陆风情。而以赫本小姐的丈夫身份,出现过一小段时间的巴迪·埃布森的演出令人感到辛酸。”[9]

烂番茄对电影有88%新鲜度的评价,认为电影尽管有一些丑陋的时代错误,但电影仍然是标志性的经典,而奥黛丽·赫本点亮了银幕。[10]

影响

[编辑]

挑着大烟嘴的荷莉,是20世纪电影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形象之一。[11]另一件标志性的物品是荷莉的眼镜。这款经常被人误认为是雷朋产品的眼镜,实际上是奥里弗·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制品。这款眼镜在电影50周年再度推出。[12]2006年12月5日,佳士得拍卖行以467,200英镑售出了纪梵希(Givenchy)为赫本设计的裙,比底價高七倍。[13][14]赫本在电影中所着的小黑裙,被人称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衣着之一,也可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黑裙。[15][16][17][18]

巴迪·埃布森在电影中的表现,令他重振事业。他的出色表演令他得以在The Beverly Hillbillies中扮演Jed Clampett,变得家传户晓。[19]

美国摇滚乐队深蓝色事物英语Deep Blue Something(Deep Blue Something)在1995年時發行了一首與電影同名的暢銷單曲英语Breakfast at Tiffany's (song),並收錄在他們的第二張專輯《家園英语Breakfast at Tiffany's (song)》(Home)中。該曲敘述了一對原本因價值觀落差而將要離異的情侶,以同樣都喜愛《第凡內早餐》這部電影做為起點,而重新嘗試復合的故事。

对国吉先生的描绘

[编辑]

1990年代以来,I·Y·国吉这个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米基·鲁尼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带了牙套,也化了妆。

在電影《李小龍傳》裡有一段劇情說李小龍和他的未婚妻蓮達進入戲院看《珠光寶氣》時,當看到國吉演出的一幕時,白人觀眾們看得開懷大笑,只有李小龍一人看得很不高興,蓮達亦醒覺到男朋友的亞洲人身份,於是兩人決定離場。此幕就是描繪出當年荷里活電影界歧視亞洲人的風氣。

理查德·谢泼德说他在制片时考虑过更换扮演这个角色的米基·鲁尼,“不是因为他演得不好”,而是因为他是一个白人,谢泼德想请日本人扮演日本人。是导演布莱克·爱德华决定令米基·鲁尼留下。[20]谢泼德在电影的45周年版光碟中不断道歉称“如果我们能够换走米基·鲁尼,我会对电影感到兴奋。”[21]导演布莱克·爱德华表示如果回到过去,他会尽一切所能更换人选,但木已成舟,错误已经无法挽回。[21]米基·鲁尼在2008年接受访问时称他听到批评时,感到十分伤心:“布莱克·爱德华想我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喜剧导演。他们请我做这件过火的工作,我们乐在其中...电影推出后,在40年内,都没有人有怨言。人人见到我都说,“天呀,你太好笑了”亚洲人和中国人也说,“米基你的演出太精彩了”。”[22]他还说如果他知道这个角色会冒犯亚洲人的话,他就不会扮演这个角色。[22]

奖项与荣誉

[编辑]

奥斯卡奖项

[编辑]
奖项[23] 得奖者
剧情或幽默电影最佳配樂奖 亨利·曼西尼
最佳原创歌曲奖月河 亨利·曼西尼
強尼·莫瑟
提名:
最佳女主角奖 奥黛丽·赫本
艺术指导奖 哈尔·佩雷拉英语Hal Pereira
罗兰·安德森英语Roland Anderson
山姆·科默英语Samuel M. Comer
雷·莫耶英语Ray Moyer
最佳改編劇本獎 乔治·阿克塞尔罗德英语George Axelrod

其他奖项

[编辑]

配乐

[编辑]

电影配乐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并且指挥演奏。歌曲则是他作曲,莫瑟填词。曼西尼和莫瑟在1961年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曼西尼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两人为电影创作的配乐歌曲有一部分没有在正式电影中出现。“Carousel Cue”是没有面世的片段的配乐。“Outtake 1”是荷莉和保罗到第凡內时所出现的配乐,为主题曲的修改版本。

歌曲列表

[编辑]
  • Moon River
  • Something for Cat
  • Sally's Tomato
  • Mr. Yunioshi
  • The Big Blow Out
  • Hub Caps and Tail Lights
  • Breakfast at Tiffany's
  • Latin Golightly
  • Holly
  • Loose Caboose
  • The Big Heist
  • Moon River(Cha Cha版)

家庭录像

[编辑]

影片是首批在家庭录像英语Home movies市场出现的赫本电影之一。电影的DVD复制品在市面上十分常见。2006年2月7日,派拉蒙電影公司推出了影片的45周年版DVD,加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元素:

  • 电影评论音轨 – 监制理查德·谢泼德
  •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 访问爱德华、尼爾、在聚会中又哭又笑的女演员和赫本的长子肖恩·费雷尔
  • It's So Audrey! A Style Icon – 向赫本致敬的短片
  • Brilliance in a Blue Box – 有关第凡内公司历史的短片
  • Audrey's Letter to Tiffany – 有关赫本在1987年第凡内公司150周年时,写给公司的信的短片
  • 剧院原版预告片
  • 相片集

2009年1月13日,派拉蒙電影公司推出了电影的重新灌制典藏版。这个版本不但包括45周年版的特色,还加入了以下片段:

  • A Golightly Gathering – 访问在聚会片段演出的演员
  • Henry Mancini: More Than Music – 有关亨利·莫西尼、月河的片段,还包括他的夫人和子女接受访问的录像
  • Mr. Yunioshi: An Asian Perspective – 一部探讨舆论对国吉先生这个角色的反应的纪录片,当中还包括亚洲人对这个角色的观点
  • Behind the Gates – 有关派拉蒙影城的片段

2011年,派拉蒙推出了电影的另一个重新灌制高清版,包含之前DVD版的元素和特色。

舞台改编版本

[编辑]

1966年,纽约百老匯劇院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2004年,圣路易斯Muny剧院又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0]2009年,伦敦Haymarket Theatre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1]2013年,纽约Cort Theater再次将电影改编为戏剧上演。[32]

参考

[编辑]

注释

  1.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204. ISBN 0-307-23758-3. 
  2. ^ King, Susan. "National Film Registry selects 25 films for preserv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os Angeles Times (December 19, 2012)
  3. ^ Barry Paris. Audrey Hepburn. Berkley Books. 1996. 
  4.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4 – 205. ISBN 978-0-307-23758-3
  5.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发生在 25:20. 
  6. ^ Erwin, Ellen; Diamond, Jessica Z. The Audrey Hepburn Treasures. New York: Atria Books. October 2006: 107. ISBN 978-0-7432-8986-3. 
  7. ^ Cinema: Once Over Golightly. Time. October 20, 1961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5). 
  8. ^ Corliss, Richard. Audrey Hepburn: Still the Fairest Lady. Time. January 20, 2007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27). 
  9. ^ Weiler, A.H. The Screen: Breakfast at Tiffany's: Audrey Hepburn Stars in Music Hall Comedy. The New York Times. October 6, 1961 [2010-10-03]. 
  10. ^ 爛番茄上《Breakfast at Tiffany's》的資料(英文)
  11. ^ Spoto, Donald. Enchantment: The Life of Audrey Hepburn. New York: Harmony Books, 2006. Page 203. ISBN 978-0-307-23758-3
  12. ^ Re-released Manhattan sunglasses mark 50th anniversary of Breakfast at Tiffany's.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1). 
  13. ^ Audrey Hepburn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4). 
  14. ^ Auction frenzy over Hepburn dress. BBC NEWS. 2006-12-05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8). 
  15. ^ The Most Famous Dresses Ever. Glamour.com. April 2007 [1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6. ^ Audrey Hepburn dress. Hello Magazine. 6 December 2006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7. ^ Audrey Hepburn's little black dress tops fashion list. The Independent. 17 May 2010 [1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18. ^ Steele, Valerie. The Berg Companion to Fashion. Berg Publishers. 9 November 2010: 483 [16 May 2011]. ISBN 978-1-84788-5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7). 
  19. ^ Buddy Ebsen. Amazon.com. [2013-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20. ^ Shepherd, Richard. Breakfast at Tiffany's – Anniversary Edition/Centennial Edition audio commentary (DVD). Paramount. 事件发生在 3:43. 
  21. ^ 21.0 21.1 Breakfast at Tiffany's: The Making of a Classic
  22. ^ 22.0 22.1 Magagnini, Stephen. Mickey Rooney upset about claims his 'Tiffany's' role is racist. Sacramento Bee. Scripps Howard News Service. September 28, 2008 [2010-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12月5日). 
  23. ^ NY Times: Breakfast at Tiffany's. NY Times. [2008-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0). 
  24. ^ Empire: Features. Empireonline.com.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9). 
  25.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7-10). 
  26. ^ AFI's 100 Years...100 Laugh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0). 
  27.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 Quot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6-24). 
  28. ^ AFI's 100 Years of Film Scores Nominees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1-06). 
  29. ^ AFI's 100 Years...100 Movies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allot (PDF). [2013-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8-28). 
  30. ^ Show Archives. The Muny.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8). 
  31. ^ Entertainment | West End Breakfast for Anna Friel. BBC News. 2009-05-15 [2009-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8). 
  32. ^ Beakfast At Tiffany's—The Official Broadway Site. [12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