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赤麻鸭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赤麻鴨
赤麻鸭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
科: 鴨科 Anatidae
属: 麻鴨屬 Tadorna
种:
赤麻鸭 T. ferruginea
二名法
Tadorna ferruginea
(Pallas, 1764)
T. ferruginea分布範圍(編譯:國際鳥盟和世界鳥類手冊(2016)2014。)
  繁殖區
  留鳥
  非繁殖區

瀆鳧学名Tadorna ferruginea),又名渎凫黃麻鴨黄凫,俗稱红雁黃鴨,古稱鴛鴦。迁徙性鸟类。

生态环境

[编辑]
一隻生活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赤麻鴨
Tadorna ferruginea
Tadorna ferruginea

赤麻鸭的生境多样,从世界屋脊的高原湖泊到平原地区的湿地沼泽都能看到它们,山区小溪、开阔的水塘、海边沙滩甚至靠近绿洲的戈壁滩都是赤麻鸭的活动范围。

分布地域

[编辑]

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亚洲中部、蒙古非洲西北部以及中国东北内蒙古、西部省份如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越冬于日本南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非洲尼罗河流域,中国的华北长江流域省份,偶见于台湾岛内。

特征

[编辑]

麻鴨屬的鳥類體形介於河鴨屬雁屬之間,體長58至70(23至28英寸),翼展110至135(43至53英寸)。赤麻鴨無論雄雌通體橘黃色,頭部的顏色較淡,逐漸過渡到近白色,雄性赤麻鴨在繁殖季節頸部會出現一條黑色的狹窄頸環,但趟它不用力伸長頸部,這個黑環常常隱藏在黃色的羽毛間而無法觀察到;尾羽和尾上覆羽黑色,初級飛羽也是黑色,在身體其他部分橘黃色的襯托下黑色的後部非常明顯;次級飛羽端部為帶有金屬光澤的墨綠色,形成明顯的綠色翼鏡,這種墨綠色的翼鏡非常獨特是赤麻鴨所特有的;翼上覆羽白色,飛行時兩翅白黃綠相間非常醒目。本物種虹膜褐色,和腳均為黑色。

文化

[编辑]

赤麻鴨應該算是中國古人最熟悉的鳥類之一,在清代之前其官方名稱為鴛鴦。因雄鳥與雌鳥終日並遊,須臾不離,所以又稱其為“匹鳥”,鄭玄曰:“匹鳥,言其止則相耦(偶),飛則為雙,性馴耦也。”崔豹古今注》亦云:“(鴛鴦)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則一思而至死,故曰'疋(匹)鳥'。

因為赤麻鴨的生活習性多為成雙成對結伴而行,又有一個醒目的特徵是頭部略呈白色,很容易讓人產生“百年偕老”的聯想,這就使得鴛鴦與男女愛情的聯繫被進一步強化。詩詞裡常有“鴛鴦白頭”的描寫。

  • 如李商隱《石城》詩:    玉童收夜鑰,金狄守更籌。共笑鴛鴦綺,鴛鴦兩白頭。
  • 梅堯臣《依韻和徐元輿讀寄內詩戲成》:    鴛鴦同白首,相得在中河。水客莫驚笑,雲間比翼多。

所以在古代中國文化中,赤麻鴨(鴛鴦)常被作為是恩愛夫妻和忠貞不渝的永恆愛情的象徵。

雖然鴛鴦這個名稱被賦予了忠貞不渝的美德,但並沒有享受到人們“專一”的對待,古人先後將兩種鴨科鳥類認定為鴛鴦,一種是最早的鴛鴦,現在的中文學名是赤麻鴨;另一種是後來取而代之者,原本的名稱叫鸂鶒。

鸂鶒,因其常常是雌雄相伴活動,古人視作鴛鴦的同類。古人又認為鸂鶒「其色多紫(《爾雅翼》)」,而將它稱作「紫鴛鴦」。但隨著鸂鶒的「人氣」不斷提升,民間開始有意無意地將「紫鴛鴦」的「紫」字省去,直接呼鸂鶒為「鴛鴦」,如北宋營造法式》「彩畫作制度圖樣」裡的鴛鴦與鸂鶒甚至被交換了名字。 《爾雅翼》特別澄清道:「今婦人閨房中,飾以鴛鴦,黃赤五采,首有纓者,皆鸂鶒耳。」[2]但緊接著又說:「然鸂鶒亦鴛鴦之類。」顯然沒有對鸂鶒取代鴛鴦的現象表達反對意見。

宋代以後,鸂鶒在民間已坐穩了「鴛鴦」這把交椅,原來的鴛鴦(赤麻鴨)逐漸被人們淡忘。唯明朝官方典籍和部分文人筆下仍堅持使用二者的傳統名稱。

本草綱目》描述的鴛鴦外形是:大如小鴨。其質杏黃色,有文采,紅頭翠鬣,黑翅黑尾,紅掌,頭有白長毛垂之至尾。[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到了清代,雍正時期由宮廷畫師餘省(字曾三)繪製的《百花鳥圖》中,“鴛鴦”不再是赤麻鴨而是原來的鸂鶒。至此鸂鶒的“鴛鴦”身份得到官方認可,而後人大多完全忘記了鴛鴦的本來面目。

食物

[编辑]

赤麻鴨為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穀物、水生植物、昆蟲軟體動物、小魚等。

繁殖与保护

[编辑]

赤麻鴨最高的繁殖記錄在海拔5700米的青藏高原,據考查,它們每年4-5月開始交配,交配前有一系列儀式,交配在水上進行;築巢在湖岸、島嶼的土洞岩隙或樹洞中,有時牠們還利用狐狸、旱獺等動物廢棄的洞穴築巢,每巢產卵6-10枚,早成雛,雛鳥孵化後親鳥有背負雛鳥飛行的行為,這是其它雁形目鳥類不曾有的;幼鳥一年性成熟。

赤麻鴨雖在IUCN 3.1中被列入無危名單,但依然受到捕獵和棲息地破壞的威脅,中醫認為赤麻鴨去羽毛及內臟、肉鮮用或焙乾用,有補中益氣、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解毒的功效;另外本物種體形較大肉質鮮美,常被作為野味而偷獵。目前本物種野外數量正在呈減少的趨勢。

参考文献

[编辑]
  1. ^ Tadorna ferrugine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2. ^ 爾雅翼-卷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