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戒寺
外观
(重定向自超岩寺)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9日) |
印度那爛陀寺時代 的佛教哲學 |
---|
超戒寺(梵語:Vikrama śīla vihāra),又稱超行寺、超岩寺,古代印度佛教寺院,密宗学术中心。
創建
[编辑]波羅王朝第四代國王達摩波羅(公元766-829年)所創建。[1]西元1203年被穆斯林所毀[2],遗址仅存残垣断壁。
該寺之地位
[编辑]與那爛陀寺、烏丹塔普拉寺(梵 Uddandapura)、婆耆羅沙納寺(梵 Vajrāsana)並稱印度四大寺。
曾为印度佛教大乘佛学中心,十世紀時成為印度金剛乘之(梵 vajrayāna)中心,與那爛陀寺等並列,學僧往來頻繁。
此寺甚受波羅王朝各代的國王所護持,成績優良之畢業學生可得國王授予「班智達」學位(類似今日之博士)。[1]
建築格局
[编辑]全寺共有108座殿堂,計有一般佛殿54座,周圍有53座大小殿,專門供奉密教諸神像。相传建筑规模胜过笈多王朝的国家寺院那烂陀寺。[3][4]
著名人物
[编辑]- 釋迦師利跋陀羅(Śakyāsribhadra,(1127年-1225年),為印度那爛陀寺末任座主。在西藏歷史上他被稱為「喀什米爾班智達」,著有《菩提道次第攝論》,影響早期薩迦派思想的形成。[5][6]
- 羅特納伽羅商底
- 阿底峡大师入藏之前曾住持此寺(1034-1038年)。[7][8]
- 那洛巴
參考文獻
[编辑]- ^ 1.0 1.1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藥師山-附錄2
- ^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華人百科-超戒寺
- ^ 佛光大辭典 超戒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釋如石,《菩提道燈》抉微,頁4。
- ^ 釋聖嚴,印度佛教史,法鼓文化,頁279。
- ^ [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陳武宗,宗喀巴中觀思想的初步研究,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頁43
- ^ [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劉國威,十三世紀以後進入西藏的印度人
- ^ 辜琮瑜,西藏密教之父: 阿底峽尊者,法鼓文化,頁21。
- ^ [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國大百科全書-超戒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