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輝特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辉特

輝特部蒙古语ᠬᠣᠢᠳ西里尔字母хойд,原意为“”)是明清時期蒙古的一部落,姓伊克明安氏蒙古语ᠶᠡᠬᠡ ᠮᠢᠩᠭᠠᠨ鲍培转写ikmingγ+a[1]。蒙古史籍《萨拉图吉》(大黄史)记载,辉特部源於“林木中百姓”的斡亦剌惕(外剌、瓦剌)部落首领忽都合别乞的两个儿子亦纳勒赤(哈答)和脱劣勒赤的后裔。而德裔俄罗斯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于18世纪在圣彼得堡用德文出版的资料汇编《蒙古历史资料汇编》和《黄史》及《蒙古遊牧記》的说法不同,其中提到辉特部的始祖札巴甘墨尔根(Yoboghon mergen)是比成吉思汗早三代的英雄,因遭契丹(中国)记恨被杀,卫拉特后分为五部。明代末年辉特部遊牧於阿爾泰山一帶,长期遭土默特喀尔喀万户的袭击,後附屬於厄鲁特四部中的杜爾伯特部土爾扈特部西遷後,輝特部遷至塔爾巴哈臺一帶,取代土爾扈特成為厄鲁特四部之一。另有一支遷居青海清代中期輝特部內附,成為外札薩克蒙古的一部。

乾隆初年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部發生內亂。乾隆十九年(1754年),輝特部台吉阿睦爾撒納[2]被準噶爾汗達瓦齊所敗,不得已歸附清朝,被封為親王。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以阿睦爾撒納為定邊左副將軍,從定北將軍班第西征達瓦齊。清軍攻破伊犁後,乾隆皇帝封阿睦爾撒納為輝特汗,晉封雙親王。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而以衛拉特四部總汗自居,意圖謀反。班第察覺後密奏朝廷,於是乾隆皇帝命阿睦爾撒納赴熱河朝覲。阿睦爾撒納行至烏倫古河時,借口暫歸治裝,將副將軍印交予額林沁多爾濟,潛回塔爾巴哈臺起兵反清。朝廷派成衮札布兆惠等前往平叛。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阿睦爾撒納兵敗,逃奔俄羅斯,不久病死。早先歸附清朝且未參與阿睦爾撒納叛亂的輝特部落,分別隸屬於喀爾喀札薩克圖汗部杜爾伯特部。青海輝特部編為一旗,隸屬於西寧辦事大臣

清代輝特部各旗

[编辑]
  • 青海輝特南旗:納木占後裔。雍正三年(1725年)封輝特台吉納木占四世孫貢格為札薩克一等臺吉,九年(1731年)晉封輔國公
  • 輝特旗(附札薩克圖汗部):罗卜藏後裔。乾隆三十年(1765年)封輝特台吉罗卜藏之孙、噶勒丹達爾札之子拉克沁噶喇為札薩克一等臺吉。
  • 輝特下前旗(附杜爾伯特左翼遊牧):初由汗车凌女婿達瑪璘所統。
  • 輝特下後旗(附杜爾伯特右翼遊牧):初由達瑪璘叔父罗卜藏所統。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與附牧於黑龍江呼倫貝爾之依克明安旗同姓不同族。
  2. ^ 實為和碩特部拉藏汗之孫,冒為輝特臺吉。

參考書目

[编辑]
  • 薄音湖. 《俺答汗征卫拉特史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 1983, (4): 31. 
  • 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制中心影印殿本
  • 《清史稿》,中華書局點校本
  • 祁韻士著,張穆改定,包文漢整理,1987,《清朝藩部要略稿本》,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