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伊斯蘭世界奴隸貿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阿拉伯奴隸貿易

伊斯蘭世界奴隸貿易,是伊斯蘭世界一種傳統貿易,整個伊斯蘭世界都有此活動,於伊斯蘭教創教前已流行,王公酋長甚至是富裕的自由人都可能擁有大量的奴隸女奴。在伊斯蘭世界的奴隸與美洲的蓄奴不完全相同,一些伊斯蘭奴隸的身分更接近管家,但主要還是作為勞力使用。

1876年苏丹喀土穆的奴隶市场

概述

[编辑]

在古代的阿拉伯販賣人口並不違法。當時因為社会生产力普遍低下,需要大量的奴隸來幫助農業生產,奴隶貿易实际上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奴隸即貨物,可以用黃金白銀或各種通貨購買,甚至用蠶絲香料菸草茶葉咖啡豆等各種民生物資「以物易奴」。阿拉伯人曾掠捕或販賣世界上各地區和種族的人口,多為黑人。奴隸的貿易,并非只有黑奴阿拉伯世界同样亦有白人被卖为奴隸,尤其是斯拉夫人中世紀很多奴隶在与欧洲作战时从天主教国家掠来。《天方夜譚》的故事中多次提及白奴。[1]

13世纪时的也门奴隶市场

伊斯蘭教創教後並未禁止蓄奴阿拉伯人經商之餘,將黑奴经由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中部非洲印度洋卖到北非南欧中亚南亚等地,也可能帶回阿拉伯。歷史學家估計,在650年和1900年之間,有1,000萬至1,800萬來自歐洲亞洲非洲的人被阿拉伯奴隸販子捕捉、奴役和出售,他們通常不販賣穆斯林,只販賣異教徒(不同教派的穆斯林也被販賣)。早期伊斯兰西苏丹国(今西非),包括加纳(750–1076)、马里(1235–1645)、塞古(1712–1861),和桑海(1275–1591),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奴隸。在9-10世纪,黑奴可能构成下伊拉克至少一半的人口。与此同时,该地很多奴隶从中亚高加索地区运来。

大约1848年于埃及开罗的奴隶市场
中世纪非洲主要的贩卖奴隶路线

被奴役的非洲人在阿拉伯世界的城镇被出售。 1416年,马格里齐(al-Maqrizi)讲述了来自塔库鲁(塞内加尔河附近)的朝圣者如何将1,700名奴隶带到麦加。在北非,主要的奴隶市场是摩洛哥阿尔及尔的黎波里开罗。销售主要在公共场所或露天市场举行。奴隶通常会被贩主脱光衣物至裸体,待检查完毕后就会将其带往市场贩售,年轻的少女会先被检查是否是处女,随后就被带到市场上赤裸展示。运送奴隶的路线取决于贩奴者的目的地。前往埃及的奴隶将乘船沿尼罗河而下,前往阿拉伯的奴隶将被送往红海港口,如萨瓦金阿萨布[2]而前往北非的奴隶必须走自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使用的撒哈拉贸易路线。

伊本·白图泰诉说自己曾多次被赠与或卖为奴隶。[3]十四世纪伟大的学者伊本·赫勒敦写道:“黑人国度的规矩是屈服于奴隶制,因为黑人根本没有人性和财产,与愚蠢的动物十分相似。”[4]奴隶在伊斯兰世界的边境被捕获或购买,运送到各大主要城市,在那里的奴隶市场被销售到各地。[5][6][7]

奥斯曼帝国拜占庭-鄂圖曼戰爭後建立了蘇丹亲兵耶尼切里,将数以千计的基督徒小男孩带入德夫希尔梅系统。他们待遇优厚,但是被政府认定是合法奴隶,不允许私自结婚。他们不再被买卖。帝国给予他们重要的行政和军事职位。这个系统开始于1365年;到了1826年有约135,000亲兵,系统隨即废止。[8]勒班陀战役后有12,000名基督徒船奴被捕,从奥斯曼舰队那里获得自由。[9]东欧受到了一系列鞑靼袭击,目标是掠夺物资和人员。[10]1474-1569年间,波兰立陶宛记录了75次克里米亚鞑靼掠夺。[11]

伊斯蘭世界在1500-1700年间从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进口约200万奴隶。[12]戴劳·P·凯撒写道:“1774年吉尔吉斯-哈萨克人部落對俄罗斯帝国定居点捕获了1573人,只有半数成功被赎出。剩下的要不是被杀害,就是成為奴隸(報復俄國在哈薩克汗國北部建設堡壘線)。”[13]中亞的土庫曼人生計其中一個來源是販奴。

奥斯曼帝国的切尔克斯人性奴正在被接受挑选。
切尔克斯人性奴
赤身裸体的切尔克斯女子正在被接受挑选。

直到十八世纪晚期,克里米亚汗国依然与奥斯曼帝国中东维持着数量庞大的贩奴贸易[10]。在1800-1909年间,约有200,000斯拉夫人(主要是切尔克斯人),被送或賣至奥斯曼帝国。[14]被捕的俄罗斯和波斯奴隶被送往位于中亚中心的希瓦汗国奴隶市场。[15]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早期,布哈拉乌兹别克国有约900,000名奴隶。[14]直到1908年,女奴依然被卖往奥斯曼帝国。[16]

1960年代,阿拉伯国家才正式禁止販奴和蓄奴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The Arabian Nights – Richard F. Burton, Sir Richard Burton – Google Books. Books.google.com. 2004-01-01 [2013-03-12]. ISBN 9781420902044. [失效連結]
  2. ^ Gordon 1989,第108-110頁.
  3. ^ "Medieval Sourcebook: Ibn Battuta: Travels in Asia and Africa 1325–135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Bernard Lewis. Race and Slavery in the Middle East: An Historical Enqui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04-30: 53– [2012-05-31]. ISBN 978-0-19-50532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 
  5. ^ Historical survey: The international slave tra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6. ^ slave-trad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ewishEncyclopedia. com
  7. ^ Muslim Slave System in Medieval Ind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 S. Lal, Aditya Prakashan, New Delhi
  8. ^ David Nicolle, The Janissaries (Osprey Publishing, 1995)
  9. ^ Famous Battles in History The Turks and Christians at Lepanto. Trivia-library.com. [201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9). 
  10. ^ 10.0 10.1 Mikhail Kizilov. Slave Trade in the Early Modern Crim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ristian, Muslim, and Jewish Sources. Oxford University.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8). 
  11. ^ Davies, Brian. Warfare, State and Society on the Black Sea Steppe,1500–1700. 2007: 17. ISBN 0-415-23986-9. 
  12. ^ Darjusz Kołodziejczyk, as reported by Mikhail Kizilov. Slaves, Money Lenders, and Prisoner Guards:The Jews and the Trade in Slaves and Captivesin the Crimean Khanate. The Journal of Jewish Studies: 2. 2007 [2017-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0). 
  13. ^ Darrel P. Kaiser. Origin & Ancestors Families Karle & Kaiser Of the German-Russian Volga Colonies. Darrel P. Kaiser. 2006 [2012-05-31]. ISBN 978-1-4116-989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5). 
  14. ^ 14.0 14.1 W. G. Clarence-Smith (2006). "Islam And The Abolition Of Slave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3–16. ISBN 978-0-19-522151-0
  15. ^ The Freeing of the Slaves. Khiva.info. [2010-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6. ^ Sexual slavery – the hare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 Religion & Ethics.

来源

[编辑]
  • 北宋歐陽修宋祁 等 纂《新唐書·南蠻傳下》:「室利佛逝,一曰屍利佛誓。…咸亨至開元間,數遣使者朝…又獻侏儒、僧祗女各二及歌舞。」
  • 冊府元龜》巻九七:「開元十二年……七月、屍利佛逝国王遣使俱摩羅、献侏儒二人、價耆女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