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青海蒙古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青海额鲁特部

青海蒙古族,又称德都蒙古族蒙古语ᠳᠡᠭᠡᠳᠦ
ᠮᠣᠩᠭᠣᠯᠴᠤᠳ
汉语拼音字母Deed Mônggôlqûûd卫拉特托忒文ᡑᡄᡃᡑᡉ
ᡏᡆᡊᡎᡆᠯᡏᡇᡇᡑ
转写Deːdü Monggolmuud,原意为“上部”)、柴達木蒙古族庫庫諾爾蒙古族Köke naɣur-in Mongol),是生活在青海湖一带的蒙古族。大多数为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清代因此统称其为青海额鲁特[1]。但也有来自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的部落。他们在服装上藏化但仍用托忒蒙古文

歷史

[编辑]

蒙古人在元代已進入青海,但在明代才大規模進入。在明末顧实汗移居青海在打败藏巴汗后在青海建和硕特汗国。到了清朝康熙帝打败噶尔丹后,和硕特人罗卜藏丹津向清廷表示臣服,但因在雍正元年(1723年)反清,失败后遂被纳入清朝版图,青海蒙古因此一厥不振。

青海二十九旗及察汗諾門罕(喇嘛旗)為一盟,不設盟長,以西寧辦事大臣蒞盟。道光三年,分河北二十四旗為青海左翼盟青海右翼盟,每翼始設正、副盟長一[2]

他们比其他蒙古族接受更多藏族文化。他们被編入青海蒙古盟旗,但經常受藏族侵扰。1821年藏族大规模向北進入他们的旗地。

现今生活在中国青海省境内的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还有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其中生活在海西州的蒙古族有完整的从幼儿园至高中的蒙古语学校。

各部组成

[编辑]

青海蒙古以厄鲁特蒙古为主体,包括和硕特土尔扈特绰罗斯辉特四部移居青海者。四部分牧而处,清廷平定青海後一共在青海厄鲁特设28札萨克。其中和硕特部人最多,有21札萨克,土尔扈特部4札萨克,绰罗斯2札萨克,辉特部1札萨克。初不设盟,无盟长。每次会盟,由西宁办事大臣莅盟主持,盟址在察罕托罗海(今青海省湟源县西南)。开始三年会盟一次,后来一年会盟一次。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为两年一次,道光三年(1823年),分黄河北24旗为左右两翼,左翼盟、右翼盟每翼有正副盟长各一人。[3]厄鲁特蒙古之外,南迁的青海喀尔喀仅1札萨克。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清史稿》列傳三百九·藩部五
  2. ^ 《光緒會典事例》
  3. ^ 大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国初有厄鲁特顾实汗者,自西北侵有其地,遣使修贡。顺治十年诏封遵文行义敏慧顾实汗,后自分其地为左、右二境。部落散处其间,谓之西海诸台吉,为四厄鲁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