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香港動作電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香港动作电影

香港動作電影香港電影中最廣為世界各地所認識的電影種類。這揉合了荷里活動作電影的電影風格,以及中国傳統武侠文化特色。這種中西合璧的跨文化特色,現在反而成為了不少電影的參考對象。

早期的香港動作電影主要為武俠片,強調傳奇及劍術等元素,但此潮流在1930年代受政治影響而退卻,並由更現實化的拳腳功夫為主導,通常由著名的民族英雄黃飛鴻為主角。戰後文化帶來第二浪的武俠片熱潮,並有更多的暴力鏡頭,其後由邵氏出品的功夫電影則成為主流。1970年代則見證了國際巨星——李小龍的誕生及突然逝世。1980年代則由成龍為主導,並把惹笑、危險特技及現代城市背景加入動作電影中。而李連杰的真功夫則吸引東西方的觀眾。導演的創新,如徐克吳宇森,為香港動作電影帶來更多變化,如槍戰黑社會超自然等。但部份主要人物在1990年代前往荷里活發展,卻令香港動作電影漸變失色。

早期武術電影

[编辑]

華語社會對動作電影的主要貢獻可算是武術電影,最著名的武術電影皆由香港生產。此片種由中文流行文學,如武俠小說,在20世紀初開始演變出來。武俠小說通常首先在報紙上連載,故事一般包括英雄劍客,甚至巫術神話等元素。此片種很快便成為早期的華語電影潮流,尤其在當年的電影製作中心上海。1920年代起,通常改編自小說的武術電影,如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及其續集,甚受觀眾歡迎,令武術片種雄霸華語電影界達數年之久。

武術電影的繁榮期至1930年代結束,由於當時的國民政府基於文化及政治上的考慮而反對,指此類電影鼓吹迷信及暴力。武術電影其後被香港片商看中,當時的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在經濟及文化方面皆享有高度自由,而電影業則正在發展中,首部以香港常用的粵語為對白的武術電影是1938年的The Adorned Pavilion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