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金头扇尾莺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黃頭扇尾鶯
金头扇尾莺
雄鳥繁殖羽,頭頂皆為金黃色,過繁殖期會出現粗黑冠紋
雌鳥,和雄鳥非繁殖羽近似,惟冠紋較細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扇尾鶯科 Cisticolidae
属: 扇尾莺属 Cisticola
种:
金头扇尾莺 C. exilis
二名法
Cisticola exilis
異名
  • Malurus exilis
    Vigors & Horsfield, 1827[3]

金头扇尾莺学名Cisticola exilis),又名黄头扇尾莺,为扇尾鶯科扇尾莺属鸟类,分布於澳洲及十三個亞洲國家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澳大利亚雪梨[2]

牠的體長可達9—11.5 cm(3.5—4.5英寸),通常呈現棕色和奶油色,但在繁殖季節時,牠的外觀會發生變化,變為金色的身體,且尾巴明顯縮短。黃頭扇尾鶯是雜食性動物,並經常發出各種聲音。牠被稱為「所有鳥類中最優秀的裁縫」[4],因為牠會用植物和蜘蛛絲構築巢穴。牠在雨季交配。由於分布範圍廣泛且族群龐大,數量被認為正在增加。

分類

[编辑]

黃頭扇尾鶯由博物學家尼古拉斯·艾爾沃德·維格托馬斯·霍斯菲爾德於1827年描述,並賦予牠雙名法名稱Malurus exilis[3] 種小名exilis是拉丁語,意為「小的」、「纖細的」或「瘦的」。[5] 現在牠被歸入扇尾鶯屬Cisticola,該屬由德國博物學家約翰·雅各布·考普於1829年建立。[6] 它也曾被稱為縫葉鳥,但與縫葉鶯屬(Orthotomus)(該屬包含13種被稱為縫葉鶯的物種)關係不密切。[7][8]

有十二個亞種被承認:[8]

描述

[编辑]
The golden-headed cisticola on a plant, facing so that its underside is exposed
The golden-headed cisticola's cream-coloured underside

黃頭扇尾鶯是小型鳥類,體長可達9—11.5 cm(3.5—4.5英寸),體重約6—10 g(0.21—0.35 oz),雄性稍微重於雌性。儘管牠的外觀與黑背扇尾鶯Cisticola eximius)相似,但繁殖季節的黃頭扇尾鶯尾巴較短。[12] 棕扇尾鶯Cisticola juncidis)也與其相似,但沒有黃頭扇尾鶯那樣的「濃金色」頭部。[13]

雄鳥在繁殖季節有幾個特徵,包括金色的身體、金橙色的頭部以及暗淡的下巴。牠的尾巴較短;這可能是性擇的結果,因為短尾巴已被證明能提高雄鳥的繁殖成功率。[14] 非繁殖季節的雌雄鳥外觀相似,特徵為奶油色的腹部和棕色的背部,身體上半部有黑色或深棕色條紋,黑色的翅膀邊緣有棕色,頭部為金色。[13] 牠們的喉嚨呈白色,脖子後部為暗淡的金色。[15] 幼鳥與成鳥外觀相似,但顏色較淺。[13] 牠會發出不同於其他鳥類的多種聲音,根據陽光海岸議會的說法,範圍從「teewip」到「wheezz, whit-whit」。[16] 牠在發聲時會展現頭頂上的冠羽。[4]

分佈與棲地

[编辑]

黃頭扇尾鶯的分布範圍和族群非常廣泛,覆蓋澳洲、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寮國、緬甸、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台灣、泰國、東帝汶和越南。其分布範圍估計為36,800,000 km2(14,200,000 sq mi)[1],且是澳洲及從印度到菲律賓最常見的扇尾鶯物種。[17]

該物種的棲地包括草坡、稀樹草原林地灌木叢[12]、河流、濕地或灌溉農田[4],尤其是在草叢高且茂密的地區。除了繁殖季節外,該物種大多喜歡接近地面活動。[13] 在澳洲北部,草原火災偶爾會使其遷移到森林邊緣棲地。[12] 根據《BioLife》科學期刊的報告,牠通常棲息於海拔1,200米(3,900英尺)或以下的地區[來源請求],然而《世界鳥類手冊》指出,牠在中國可棲息於高達1,500米(4,900英尺)的高度,並在龍目島棲息於1,800米(5,900英尺)的高度。[12]

行為

[编辑]
An adult golden-headed cisticola vocalizing

黃頭扇尾鶯是雜食性動物[4],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食,如昆蟲和小蛞蝓[12],但也吃草籽。[13] 它通常在地面上覓食,藏身於各種植物中,如草叢,並緩慢移動。牠通常終生居住在同一地區,但棲地變化有時會使其遷移至其他地點。來自新幾內亞和塔斯馬尼亞的紀錄顯示牠是一種游蕩的鳥類,並且在中國可能進行部分遷徙。在非繁殖季節很難發現它,這使得分析其遷移行為變得困難。[12] 牠通常單獨行動或以小群體活動,但在非繁殖季節,群體可能會變得更大。[12]

繁殖

[编辑]

黃頭扇尾鶯通常在雨季進行交配,而這個季節因國家而異。在亞洲,繁殖季節為中國的5月到7月,印度的4月到8月,摩鹿加群島和蘇拉威西的9月到3月,新幾內亞的12月到3月,東南亞的4月到9月。牠在澳洲北部可全年繁殖,而在澳洲西部則為1月至5月,澳洲東部為10月至4月。在澳洲東南部,通常在9月至10月進行繁殖,而其繁殖羽較早出現,通常在7月或8月。當降雨時,牠可在其他時期繁殖。牠可以是一夫一妻制多配偶制,這取決於地區。[12] 繁殖季節時,雄鳥有時會飛翔並鳴唱來展示自己。[13] 在這些表演中,雄鳥會「垂直攀升,盤旋上升到約50米的巡航高度,圍繞飛行長達5分鐘,邊唱邊交替拍打和合攏翅膀」,然後急速下降到接近地面的位置。牠可以立即重複這一過程,或者飛到領地的另一部分再進行展示。在澳洲昆士蘭,雄鳥會捍衛其領地,該領地的大小為17.077。[12]

黃頭扇尾鶯會在灌木叢、草叢及其他植物中築巢,距地面不超過3米(10英尺)。牠們用綠色的葉子[17][18]、柔軟的植物絨毛和草來建巢[13],巢會與植物融為一體,達到偽裝的效果。[16] 牠因為築巢技術而被稱為「所有鳥類中最優秀的裁縫」,經常用蜘蛛絲將巢縫合在一起。[4] 根據《梅特蘭水星報》的記載,牠築巢的過程是先打孔,然後「穿過蜘蛛絲」,最後「將結構拉在一起」。巢由雌雄鳥共同建造,雌鳥負責縫合巢穴,而雄鳥則提供蜘蛛絲給雌鳥使用。[18] 牠們的巢呈圓形,側邊有一個入口。[13]

每次產下三到四顆蛋,由雌鳥孵卵,孵化時間約為11天。成功孵化的蛋約為32%。孵化後,雌鳥負責餵養幼鳥,而雄鳥則保護巢穴,驅趕接近的動物。幼鳥會在巢中停留11至13天,期間雌鳥會吞食牠們的糞便。[12]

狀態

[编辑]

根據各國對黃頭扇尾鶯族群的報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為黃頭扇尾鶯的全球族群正在增長。[1] 其族群密度因地區而異——大多數地區每公頃約有2到6隻鳥,而在澳洲西部金伯利地區,每公頃的鳥數可達27隻。[12] 由於其廣泛的分布範圍和增長中的族群,IUCN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無危物種[1]

圖庫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isticola exi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22713544A94378885 [12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713544A94378885.en可免费查阅.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头扇尾莺.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3.0 3.1 Vigors, Nicholas Aylward; Horsfield, Thomas. Australian birds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Linnean Society; with an attempt at arrang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affinities.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 1827, 15 (1): 170–334 [223] [2024-09-23]. doi:10.1111/j.1095-8339.1826.tb00115.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2-04) (英语及拉丁语).  The title page is dated 1826.
  4. ^ 4.0 4.1 4.2 4.3 4.4 Golden-headed Cisticola. Grasslands: Biodiversity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 [8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30). 
  5. ^ Jobling, J.A.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A.; de Juana, E. , 编. Key to Scientific Names in Ornithology.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Barcelona, Spain: Lynx Edicions. 2019 [8 January 2019]. 
  6. ^ Kaup, Johann Jakob. Skizzirte Entwickelungs-Geschichte und natürliches System der europäischen Thierwelt c. 1. Darmstadt: Carl Wilhelm Leske. 1829: 119 [2024-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2) (德语). 
  7. ^ Burton, Maurice; Burton, Robert. International Wildlife Encyclopedia, Volume 19 illustrated. Marshall Cavendish. 2002: 2618 [14 February 2019]. ISBN 0761472851. 
  8. ^ 8.0 8.1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编). Grassbirds, Donacobius, Malagasy warblers, cisticolas & allies.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8.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2019 [7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9.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头扇尾莺滇西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0.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头扇尾莺华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1.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头扇尾莺台湾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2.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del Hoyo, J.; Elliott, A.; Christie, D. A.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 I 1. Old World Flycatchers to Old World Warblers. Lynx Edicions. 2006: 464–465 [13 February 2019]. ISBN 849655306X.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Golden-headed Cisticola. BirdLife Australia. [8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8 January 2019). 
  14. ^ Balmford, Andrew; Lewis, Milton J.; Brooke, M. de L.; Thomas, Adrian L.R.; Johnson, C.N. Experimental analyses of sexual and natural selection on short tails in a polygynous warbler..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2000, 267 (1448): 1121–1128. PMC 1690646可免费查阅. PMID 10885517. doi:10.1098/rspb.2000.1117可免费查阅. 
  15. ^ Campbell, Iain; Woods, Sam; Leseberg, Nick. Birds of Australia: A Photographic Guide illustrated, repri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9, 2014: 354 [14 February 2019]. ISBN 978-1400865109. 
  16. ^ 16.0 16.1 O'Connor, Julie. Spotlight on Urban Wildlife: Birds – Cisticola. Sunshine Coast Council. 17 September 2013 [10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3). 
  17. ^ 17.0 17.1 Pallardy, Richard; Sampaolo, Marco. Cisticol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8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23). 
  18. ^ 18.0 18.1 Thompson, Jim. Jim Thomson catches an amazing character of the bush | PHOTOS. Maitland Mercury. 31 December 2015 [8 Jan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