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1878年柏林條約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1878年柏林条约
柏林条约
條文大博弈俄土战争
簽署日1878年7月13日 (1878-07-13)
簽署地點 德意志帝國柏林
締約方

《柏林条约》柏林会议(1878年6月13日-7月13日)的最终议定书。根据条约,与会国英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奥斯曼帝国修改了该年3月3日签署的《聖斯泰法諾條約》。

条款

[编辑]

《柏林条约》确认原属鄂圖曼帝国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蒙特內哥羅独立;而保加利亚则获得自治权,但仍然由土耳其擁有统治權和宗主權,保加利亚部份被一分為二,北部成立保加利亞大公國;南部則設置东鲁米利亚自治省,彻底破坏了俄国当初的“大保加利亚”计划。鄂圖曼的波斯尼亚-赫塞哥維納桑扎克(Sanjak of Novi Pazar)由奥匈帝国占领和治理,但仍然属于土耳其。

影响

[编辑]

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等巴尔干国家先后在1881年、1882年及1910年獨立並建立自己的王国;保加利亚在1885年与东鲁米利亞合并,并在1908年获得独立;奥匈则在同年吞并波黑两省,触发了波斯尼亚危机

俄国在俄土战争付出的代价甚巨,但最后她的“大保加利亚”计划失败;相反,负责调停的德国却间接让奥匈坐收渔人之利,轻易夺得管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权利,故此令德、奥、俄三国结下的三帝同盟崩溃。俾斯麦一方面以德奥同盟拉拢奥国,又在另一边厢以第二次三帝同盟企图让俄国回心转意。这令他的同盟制度更形复杂,也令俄国与德奥的关系愈来愈紧张,導致日後的法俄同盟和德奧意三國同盟

《柏林条约》在往后的数十年构成很多问题。西欧列强尝试力挽衰弱的奥斯曼帝国于既倒,却因此引起巴尔干半岛的种种纷争——仍然有大量基督教人口由回教的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人民继续争取自由,于是造成战争与国际危机。

条约其中一大败笔,就是未能确立希腊奥斯曼帝国的边界。当时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事,故此双方在会后才开始谈判,并在1881年定下了初步、不全面的协议。但她们在随后十数年继续陷入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