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雞骨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Abrus cantoniensis

雞骨草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豆目 Fabales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oideae
属: 相思子属 Abrus
种:
美丽相思子 A. pulchellus
亚种:
雞骨草 A. p. subsp. cantoniensis
三名法
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
(Hance) Verdc.
異名

Abrus cantoniensis Hance

雞骨草學名Abrus pulchellus subsp. cantoniensis英文名稱:Prayer-beads[1],別稱廣州相思子廣東相思子 大黃草黃頭草黃食草黃仔強豬腰草 紅母雞草小葉龍鱗草 細葉龍鱗草 假牛甘子山彎豆 石門檻地香根[2][3],是豆科相思子屬的一種植物[4],常見於中國華南地區,具清熱利濕、益胃健脾的功能。因本種首先發現於廣州白雲山,故而有廣州相思子之稱[5]

分佈

[编辑]

分佈於中國泰國等地。中國國內分佈於廣東廣西湖南等省份。多生長於海拔約2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叢[5][6]

形態特徵

[编辑]

雞骨草是一種爬藤植物,高約1-2。主粗壯,長約60厘米。深紅紫色,枝條細直平滑,幼枝密披白色或黃褐色柔毛,老時柔毛脫落。羽狀複葉互生,偶數小葉6-11對,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膜質,小葉柄短,先端截形,有小銳尖,基部淺心形,葉脈向兩面凸起,表面披疏毛,背面披糙伏毛,長約0.5-1.5厘米,寬約0.3-0.5厘米;托葉線狀披針形,成對著生。花為總狀花序,腋生,蝶形花小,聚生於花序總軸的短枝上,長約6毫米;萼鐘狀;花梗短;花冠淡紫色或紫紅色,突出;雄蕊9枚,與旗瓣貼連,合生成管狀,上部分離;花柱短,子房近無柄。果為莢果,長圓形,頂端具喙,扁平,披稀疏的白色或淡黃色糙伏毛,果熟時淺褐色,長約3厘米,寬約1.3厘米。種子矩圓形,4-5顆,成熟時黑褐色,有明顯蠟黃色的種阜,中間有孔,邊緣具長圓狀環[3][4][6]

醫藥用途

[编辑]

雞骨草的種子有毒須除去豆莢後,乾燥全草入藥。中藥名為雞骨草,始載於《嶺南採藥錄》,味甘、苦,性涼,無毒,歸心、經,中醫歸類為清熱解毒藥疏肝藥,虛寒體弱者慎用。藥材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有清熱利濕、疏肝止痛、活血散等之功效,主治胃痛風濕骨痛黃疸肝炎乳癰、跌打瘀痛等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骨草具抗炎、保肝、促進免疫功能等作用,臨床則應用於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肝炎、膽囊炎瘰癧、外感風熱、蛇咬傷等治療上[3][4][5]。雞骨草為中國嶺南民間常用草藥,常作為湯料涼茶之用[5]

藥材鑑定

[编辑]

本品乾燥全草,全年均可採收,除去豆莢及雜質後曬乾;多纏繞成束狀;根圓柱形或圓錐形,質硬,表面有細縱紋,分枝長短粗細不一,直徑約3-15毫米;根莖短,結節狀;莖叢生,長藤狀,灰棕色至紫褐色,直徑約1.5-2.5毫米,最長可達1米,幼枝纖細,棕紅色,疏短柔毛;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長圓形,背面披糙伏毛,長約8-12毫米;氣微,味微苦[7][8]。本種載錄於《中國藥典》2005年版,定為中藥雞骨草的法定原植物來源種,主要透過性狀、粉末特徵等鑒別資料,以控制藥材的質量[5]。傳統經驗則認為以根莖結節、莖葉全者為佳[7]

化學成份

[编辑]

雞骨草全草含生物鹼三萜類三萜皂苷類蒽醌類等化學成分組成,如相思子鹼(abrine)、膽鹼(choline)、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甲醚(physcion)、雞骨草二醇(cantoniensistriol)、槐花二醇(sophoradiol)、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等[3][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brus cantoniensis[永久失效連結]香港植物標本室
  2. ^ CFH物种信息卡中國自然標本館
  3. ^ 3.0 3.1 3.2 3.3 雞骨草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6-08. 意古中醫
  4. ^ 4.0 4.1 4.2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5. ^ 5.0 5.1 5.2 5.3 5.4 5.5 《當代藥用植物典 4》. 蕭培根. 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 2007年8月: 第2-4頁. ISBN 978-988-99226-3-4. 
  6. ^ 6.0 6.1 中國植物志[永久失效連結]第126頁
  7. ^ 7.0 7.1 《常用中藥材鑑別圖典》. 趙中振、陳虎彪. 萬里機構. 2010年1月: 第450頁. ISBN 978-962-14-4150-8. 
  8. ^ 《香港中藥材圖鑑》. 趙中振.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2003年10月: 第424頁. ISBN 988-97448-1-3.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廣州相思子.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10-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