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大公會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Ecumenical council

大公會議(英語:Ecumenical Synods,或稱公會議普世公会议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會議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以弗所公會議。1054年,東西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希臘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會議所確立之大公會議信條。雖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是在教會大分裂之前舉行,卻不獲東正教承認。故此,今日的東正教只承認七次大公會議,而羅馬天主教則認為是八次。在新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圣公会承认前七次大公会议;而加尔文宗,路德宗则只承认前四次大公会议。鉴于在第四次大公会议迦克墩会议中,谴责了一位论的教会(而后形成东方正统教会),故,东方正统教会,只承认前三次大公会议。而教會大分裂之後的大公會議由羅馬天主教單方面舉行,所以內容不為東正教所承認。

儘管如此,部分東正教徒認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879年-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會議(1672年)是大公會議。[1]

天主教、東正教、圣公会、路德宗、归正宗等历史教会公認的會議如下:

天主教和東正教公認的會議如下:

天主教和東正教一同举行,但东西教会大分裂后东正教拒绝承认的会议:

天主教和東正教一同举行,但东西教会大分裂后天主教拒绝承认的会议:

其後只由天主教舉行會議如下:

其后只由东正教举行的会议如下:

  • 第九次: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1341年-1351年)
  • 第十次:雅西公会议(1642年)
  • 第十一次:莫斯科公会议(1666年,分裂出舊礼仪派,1970年代由莫斯科牧首区会议取消对其的诅咒,现今一些使用旧礼仪与俄罗斯正教会共融的教会出现)
  • 第十二次:耶路撒冷公会议(1672年)
  • 第十三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1872年)
  • 第十四次:克里特公会议(2016年,被称为:泛东正教会议,非所有东正教会参加。)


一些东正教会认为的具有普世性的公会议

东正教要理问答教导有七个大公会议,并且有七个大公会议的节日。 尽管如此,一些东正教徒认为 879-880 年君士坦丁堡会议、1341-1351 年君士坦丁堡会议和 1672 年耶路撒冷会议等事件是合一的:

  • 特鲁兰会议 (692) 就基督教会不同部分的仪式遵守和文书纪律进行辩论。(被天主教徒拒绝,并被其视为君士坦丁堡第三届大公会议的延续。)
  • 君士坦丁堡第四次公會議(东正教会召开) (879年-880年)将弗提乌恢复为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这发生在伊格内修斯死后,并得到了教皇的批准。
  • 君士坦丁堡第五次公会议 (1341-1351) (Gregory Palamas)肯定了静观神学 根据 格雷戈里·帕拉马斯 ,并谴责 了塞米纳拉的巴拉姆 。
  • 雅西会议 (1642 年)审查并修订了 彼得·莫吉拉 (Peter Mogila ) 的 Expositio fidei ( 信仰声明 ,也称为 东正教信条 )。
  • 莫斯科会议(1666年)是泛东正教召集的会议,由俄罗斯沙皇亚历克西斯在莫斯科于当年4月组织召开。
  • 耶路撒冷会议(1672 年) 定义了相对于天主教和新教的东正教,定义了 正统的圣经正典 。
  • 君士坦丁堡公会议(1872年)

尽管这些委员会的决定被认为是正统的,但它们不太可能获得正式的普世承认,因此东正教中有七个被普遍认为是普世的。

在就东正教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辩论之后,2016 年泛东正教委员会 有时被称为潜在的“第八届大公会议”,但并非所有自治教会都有代表。

基督教其他重要会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In 879, two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Patriarch Ignatius, another council was summoned (many consider it the Eighth Ecumenical Council), and again St. Photius was acknowledged as the lawful archpastor of the Church of Constantinople" (Orthodox Church in Americ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