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原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Midichlorian
“原力,給予絕地力量。它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包圍並滲透著我們,有著凝聚整個星系的能量。”
欧比旺·克诺比(《星球大战IV:新的希望》)

原力(英語:The Force[1],是星際大戰系列作品中的核心概念。原力是一種作品中虛構的、超自然的而又無處不在的神秘力量,是所有生物創造的一個能量場,同時也是絕地西斯兩方追求和依靠的關鍵所在。

星際大戰的創作者喬治·盧卡斯是在1977年的電影《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中初次令原力登場[2]

原力的解释

[编辑]

原力在絕地的分類中可以分成兩類四種不同角度来理解:「光明原力/黑暗原力」、「统一原力/生命原力」。前两种是最先在经典三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V-VI)中提出的,具有明确道德准则的对立的两个方面:光明原力是友好、仁爱、治疗等积极元素的体现;而黑暗原力则代表恐惧、愤怒、憎恨、恶意等消极元素,黑暗原力往往比光明原力更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后两种来源于较为革新的绝地哲学,统一原力為原力意識形態的延伸,接觸此方面的原力,帶來的相關能力如:預知、意象等;生命原力首先在前传三部曲(Star Wars Episode I-III)中由绝地大师魁刚·金提出,认为原力是生命的体现,绝地可以在绝大多数有生命的物质上感受到原力,唯一与原力完全隔绝的生命形式是来自于另一个星系的种族Yuuzhan Vong(這段故事現已被劃入傳奇,不再是正史的一部分)。

尽管原力在几乎所有生命上都有体现,只有一小部分能被称作对原力敏感者(Force Sensitive)。原力的敏感程度与生命血液中的微小有機體midichlorian(粒線體 Mitochondrion 與葉綠素 chloroplast 的合字,台译「迷地原虫」)含量有关,含量越高表示原力越強大,但是其含量是表徵,而不是淵源。

光明原力

[编辑]

「光明原力」本質為原力的「知識/智慧」層面,主要以冷靜的情緒做為其主軸,以追求內在的平靜、祥和為要,光明面常賦予使用者的是守護與保護等能力。

黑暗原力

[编辑]

「黑暗原力」本質為原力的「力量」層面,主要是以激情(Passion)所驅使與強化,其中包括:恐懼、憎恨、憤怒、嫉妒、驕傲…甚至愛等情緒,黑暗原力的使用常具賦侵略性與攻擊的能力。使用者的眼睛一般會變成黄色,如達斯·魔

统一原力

[编辑]

“The Unifying Force/統一原力”定義上是相對與“The Living Force/生命原力”原力中的另一部分;合一原力則是超越時空的一部分,其在冥冥中引導的星際的發展,賦予人“過去、未來”的意象,這一部份才是有意識的那一方,是牽動萬物的力量…是星辰間的生命。

生命原力

[编辑]

生命原力在此是指原力使用者在進行感應移物與加強自身等「現實」能力所依賴的原力,其指引人方向、給予人使命,是周遭環境生命的能量。

其他对原力的理解

[编辑]

具体化的原力

[编辑]
  1. 預知
  2. 認識能力的擴大
  3. 不需接觸就能移動物件
  4. 身体能力強化
  5. 讀心
  6. 操控別人
  7. 意念傳送
  8. 治癒
  9. 靈體化
  10. 长寿

信仰原力的组织

[编辑]
  • 絕地(Jedi)
  • 西斯(Sith)
  • 威爾人(The Whills)
  • 太一人(The Ones)
  • 威爾守衛(Guardian of the Whills)
  • 达索米尔女巫(Witches of Dathomir)
    • 暗夜姐妹(Nightsisters)
      • 暗夜兄弟(Nightbrothers)
  • 代本杜会(Order of Dai Bendu)
  • 绝地伊(Je'daii)
  • 达戈扬(Dagoyan)
  • 马图凯(Matukai)
  • 巴兰多(Baran Do)
  • 忍武士(Knights of Ren)
  • 扎库尔武士(Knights of Zakuul)

愿原力与你同在

[编辑]

愿原力与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這句話是絕地武士之間的祝福,通常也在離別時用來取代「再見」。 後來成為現實世界裡所有相關粉絲的互通祝福話語。

參見

[编辑]

資料

[编辑]
  1. ^ 台港譯名更迭:
    • 臺灣:原力→大力場+氣→原力
    • 香港:柔力→大能→原力
  2. ^ Windham, Ryder. 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 Movie Scrapbook. Random House. 1999: 11. ISBN 97803758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