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M
外觀
本模板是用於規範顯示地震震級的模板。使用本模板可直接得到地震震級的正確表示。
註:根據各地的地震學學術規範,在簡體各版本及港澳繁體版本中,本模板會自動在震級數字後添加「級」字,在台灣版本中則未顯示「級」字。[註 1]
使用方法
- 基本參數:
{{ M | <标度代码> | <震级(规模)数值> | <发布机构> |link=y}}
例如,填寫{{M|w|6.0|USGS|link=y}}
時,顯示結果為:MW 6.0(USGS)。
標度代碼
在「<標度代碼>」位置應當填入相應的地震震級度量標度(必填)。以下僅列出常見的地震震級度量:
震級標度 | 模板輸入 | 顯示結果 |
---|---|---|
矩震級(Mw) | {{M|w|6.0}}
|
MW 6.0 |
面波震級(Ms) | {{M|s|6.0}}
|
Ms 6.0 |
里氏震級\近震震級(ML) | {{M|L|6.0}}
|
ML 6.0 |
日本氣象廳震級(Mj) | {{M|j|6.0}}
|
Mj 6.0 |
短周期體波震級(mb) | {{M|b|6.0}}
|
mb 6.0 |
震級(規模)數值
在翻譯條目時需注意,必須將震級(規模)數值填入本模板中,比如,您應當將英文維基百科條目中類似「6.0 {{M|w|link=y}}
」「{{M|w}}6.0
」等錯誤用法修改為「{{M|w|6.0}}
」的正確用法,以保證字詞轉換正常。具體如:
情形 | 模板輸入 | 顯示結果 |
---|---|---|
正確填法 | {{M|w|6.0}}
|
MW 6.0 |
原因是兩岸四地之官方地震機構及地震學學術規範均規定應將表示地震規模標度(如Mw)的字母放在地震規模之數字(如7.1)的前面(詳細解釋見此處)。此外,在簡體各版本及港澳繁體版本中,本模板會自動在震級數字後添加「級」字,台灣版本中則未顯示「級」字[註 1]。
您可以使用查找替換功能查找「{{M|
」,從而可以方便快捷地批量校對及更改條目源代碼。
發布機構
在「<發布機構>」位置應當填入發布此震級數據的研究機構名稱(選填)。常見地震機構填入後會自動生成鏈接。用法如下:
地震主管機構 | 模板輸入 | 顯示結果 |
---|---|---|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 | {{M|w|6.0|USGS}} ,或{{M|w|6.0|src=US}} [註 2]
|
MW 6.0(USGS) |
中國地震台網(CENC) | {{M|s|6.0|CENC}} ,或{{M|s|6.0|CN}}
|
Ms 6.0(CENC) |
香港天文台(HKO) | {{M|L|6.0|HKO}} ,或{{M|L|6.0|HK}}
|
ML 6.0(HKO)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CWA) | {{M|L|6.0|CWA}} ,或{{M|L|6.0|TW}}
|
ML 6.0(CWA) |
中國地質調查局(CSGS) | {{M|w|6.0|CSGS}}
|
MW 6.0(CSGS) |
日本氣象廳(JMA) | {{M|j|6.0|JMA}} ,或{{M|j|6.0|JP}}
|
Mj 6.0(JMA) |
俄羅斯科學院(PAH) | {{M|k|6.0|PAH}} ,或{{M|k|6.0|RU}}
|
M(K) 6.0(PAH) |
韓國氣象廳(KMA) | {{M|ww|6.0|KMA}} ,或{{M|ww|6.0|KR}}
|
Mww 6.0(KMA) |
歐洲與地中海地震中心(EMSC) | {{M|w|6.0|EMSC}} ,或{{M|w|6.0|EU}}
|
MW 6.0(EMSC) |
國際地震中心(ISC) | {{M|w|6.0|ISC}}
|
MW 6.0(ISC) |
其他非預設機構 | {{M|B|6.0|[[湖北省地震局|HBGA]]}}
|
mB 6.0(HBGA) |
Link
例如,填寫{{M|w|6.0|link=y}}
時,「Mw」將會自動加上超鏈接,顯示結果為:MW 6.0(USGS)。否則,若填寫為{{M|w|6.0}}
時,模板不會加上超鏈接,顯示結果為:MW 6.0。
參見
- 錯誤填寫本模板的條目,將自動列入Category:未正確顯示震級(規模)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