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共時的星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是一個以日治時期文學團體風車詩社為核心,藉此反映臺灣1920-30年間重要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探討全球現代主義風潮對臺灣文藝思潮的影響,也呈現同時代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發展的展覽,該展在2019年6月29日到9月15日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展出。[1][2][3]

展覽由來

[编辑]

由2016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黃亞歷作品《日曜日式散步者》發想延伸,策展人延續電影中多重元素的跨域創作概念,以二戰前的文學團體「風車詩社」為核心,精選展品畫作、雕塑、書籍,亦串連文字、聲音、檔案、文物、平面及動態影像等,進一步深化與延展20世紀初至1940年代,現代主義文藝在西方世界與東亞國家所捲起的浪潮。[4][5][6][7][8]

評論

[编辑]

被評論為該展覽的意義是「重建台灣藝術史」,梳理20世紀初至1940年代現代主義文藝如何在西方世界與東亞國家掀起浪潮,也從中觀照台灣文藝工作者在殖民時期如何與之相互輝映。[9] 且展覽延續著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的表現手法,拒絕旁白、刻意取消導覽器機制與展件圖說,也沒有給予觀眾明確地觀看順序,這對美術館來說是一個創舉,對觀眾而言也極具挑戰,衝擊大家過去慣習的觀展體驗,意圖透過大量不加註解的複製性圖像、影像與創作物件,讓觀者在往返走看間自行連結出意義。[10][11]日本明治大學名譽教授巖谷國士表示這如同展覽題目中的「星叢」(星座),美術館中為數眾多的展品就像是散佈在天上的星星,觀眾可以任意連結其中的展品,組合成自己的星座。[12]

參考來源

[编辑]
  1. ^ 國立臺灣美術館/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 國美館推跨域大展「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 非池中藝術網. 2019-06-25 (中文(臺灣)). 
  2. ^ 周郁齡, 林筱娪, 黃盈, 黃昭文, 黃舒屏.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 台灣: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9: 3–4. ISBN 9789860595031. 
  3. ^ 黃亞歷, 陳允元.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 台灣: 原點. 2020: 2. ISBN 9789579072519. 
  4. ^ 許世穎. 金馬紀錄片團隊主策展 800件館藏重現前衛30年代. 自由時報. 2019-06-29 (中文(臺灣)). 
  5. ^ 林育綾. 台灣文學史上「最獨特星光」!日治時期超前衛「風車詩社」跨界藝展重現. ETtoday生活新聞. 2019-06-26 (中文(臺灣)). 
  6. ^ 孫松榮:我們如何現代過?關於「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 BIOS monthly. 2019-08-19 (中文(臺灣)). 
  7. ^ 林祈佑. 關於未來的過去的田野--黃亞歷,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藝術家雜誌. 2019年, (531期). 
  8. ^ 孫松榮. 文藝後殖民的超前部署:從《日曜日式散步者》到《共時的星叢》. VERSE. 2024年, (24期). 
  9. ^ 許世穎. 金馬紀錄片團隊主策展 800件館藏重現前衛30年代. 自由時報. 2019-06-29 (中文(臺灣)). 
  10. ^ 鄧紹宏. 日曜日散步美術館:「共時的星叢」展覽筆記. 新活水. 2019-08-15 (中文(臺灣)). 
  11. ^ 張喬涵. 電影轉域於美術館,新精神型態幻化重生 ──「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中心 (中文(臺灣)). 
  12. ^ 李孟學.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 典藏. 2019-07-1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