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刘星 (音乐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星(1962年),中阮演奏家、作曲家,上海半度音乐制作公司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中阮研究生导师。作品以中国民乐和Newage音乐为主。其创作的中阮协奏曲《云南回忆》是中阮乐曲的代表作。

生平

[编辑]

生於黑龍江,12歲師從月琴大師馮少先學習月琴,16歲考進上海音樂學院民族樂器系,因他一首創作曲《沙漠之夜》压倒了作曲系学生的作品胜出,于是转往民族理论作曲系,与閻惠昌同窗。但因和声、曲式等理论科目上考试不及格而退回,1982年以月琴系畢業。

畢業後於黑龍江省歌舞劇院工作,1985年起成為自由作曲家至今。

第一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1987)

[编辑]

當劉星在北京弹奏吉他演唱为自己积攒生活费,同时开始编写中阮練習曲和教学,他喜欢上了这件乐器,并开始構思《雲南回憶》一曲的写作。有一次,他把自己无意间琢磨出的几个片段弹给指挥家閻惠昌听,對方大為讚賞,建議他寫成三個樂章的中阮協奏曲。

他的創作隨筆提到:

實際上,這是他獻給他雲南太太陳文的作品,當時他聽了不少關於雲南的故事,作品完成後,便以《雲南回憶》命名並將樂曲獻给他的太太。

這首協奏曲最終於1986年寫成,成為第一首以中阮為主奏樂器的協奏曲。1987年,於北京舉行的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中作世界首演,由柳琴、中阮大師張鑫華獨奏,由閻惠昌指揮中央民族樂團演出。樂曲發表後,轟動海內外中樂樂壇,成功將「阮」這種中國樂器由中樂的伴奏樂器一躍而成一個有個性的獨奏樂器。

1988年該曲在香港電台播出時,職業樂評人梁寶耳認為,「在《云南回忆》中完全听不到『例行公事式的乐句,但整首作品流露出中国音乐的韵味』 ;『所用和声新颖而不新奇……更不以制造怪诞抢耳音响为目的』 ;“曲式及乐句、乐段之组合十分符合美学原理,对照中有均衡,均衡中有变化』 ;『主题乐句十分有个性,证明作曲者有运用乐音组成有格局之旋律之才华,是一位伟大作曲家之标志』;作者是『作曲技术主人而非技术奴隶,刘星将来必成为国际之作曲大师』 。」[1]

樂曲後來經過多次修改,再經過劉星親遊雲南汲取靈感,最後於1997年定稿,同年他應當時已出任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的指挥家閻惠昌邀請,親自來港擔任獨奏,與他合作演繹這首成名作品。

自此,此曲成為學習中阮者的必彈曲目。

第二中阮協奏曲(2004)

[编辑]

2001年,香港月琴、中阮演奏家雷群安委約劉星為她的獨奏音樂會寫一部中阮協­奏曲,而他當時已有寫作第二部中阮協奏曲的心願,所以一拍即合。然後用時三年,於2004年­底完成,原曲是為西洋管弦樂團而作。後來由於各種原因,音樂會沒有舉行,作品亦塵封差不多十年之久。

及至2012年,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邀請他為2014「樂旅中國」音樂會(第42屆香港藝術節節目)委約創作作品,於是他將此首作品修改­為民族樂隊與中阮的協奏曲,耗時一年才完成改編。

作品最終於2014年2月22日,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香港中樂團「樂旅中國V­III」音樂會(第42屆香港藝術節)中作世界首演,由閻惠昌指揮[2][3],首演的獨奏者為劉星的學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阮碩士研究生的新加坡青年中阮演奏家陳素敏(Tan Su-Min, Clara)[4]

據陳素敏指出,相對於《雲南回憶》,除了風格不同之外,技巧難度也有很大的提升。《雲南回憶》的第三樂章的快速技巧可以說是全曲中較有挑戰性的部份,而《第二中阮協奏曲》的每一個樂章都有自己獨特的難點和炫技的段落。此外,每個樂章的炫技段落基本上是越來越難,挑戰性一個比一個高。劉星則認為,指出一個優秀的演奏家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包括心態、勤奮、天賦。在物質至上的大環境下,心態尤為重要。心態就是方向,如果方向不對,在各種力量驅使下就會偏離得越來越遠。劉星認為陳素敏心態、勤奮、天賦三者俱備,是難能可貴之才,所以把《第二中阮協奏曲》的首演重任交給她。[2]

該曲於香港中樂團隨後舉行的「我的樂旅中國最愛作品」投票中獲最高票數當選[5],香港中樂團因而決定在2015年第43屆香港藝術節的節目《樂旅中國IX》中,邀請陳素敏再次蒞臨香港,與香港中樂團合作演奏該首作品[6]

主要作品

[编辑]
  • 《第二民族交響樂》(1984)
  • 《動物組曲》(1986)
  • 《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1987)
  • 《二胡協奏曲》(1991)
  • 《第三交響樂》(1997)
  • 《第二中阮協奏曲》(2004)

專輯

[编辑]
  • 《一意孤行》(1992)
  • 《湖》(1995)
  • 《樹》(1996)
  • 《閑雲孤鶴》(1998)
  • 《孤芳自賞》(1999)
  • 《大洋洲》(2004)
  • 《廣陵散》(2009)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