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千家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千家诗

千家诗》為主要收錄時期古體詩的詩選。原名《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為南宋刘克庄编辑的兒童啟蒙書[1]。後經南宋謝枋得編刪整理,縮減書名與詩作收錄數量。又經明代王相增添收錄五言絕律。逐漸形成今日廣傳版本的樣貌。現今流行《千家詩》選詩二百二十三首,依詩體分為四卷。

演變

[编辑]

起初為南宋劉克莊編撰《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收錄唐宋兩朝古體詩作為兒童啟蒙之用。目錄依內容主題分門別類[2],除文學欣賞常見的四季詠景題材外,也收錄許多生活化主題,向幼兒介紹人間社會的世事俗常。因收錄許多同名、佚名且較俗白的詩作,內容較為繁雜,共二十二卷,一千二百餘首。

而後南宋後人謝枋得將之整理增刪,分類為七言绝句七言律詩,重新命名為《重定千家詩》,詩作收錄數量縮減至約一百二十三首。[3]此後市面上有兩種《千家詩》版本流通,一為劉克莊編選,或為謝枋得編選。

清代王相又再度整理編輯增加五言版本的千家詩,是為《五言千家詩》,收五言绝句五言律诗各四十来首,共八十四首,以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起始。[4]隨多人經手修輯,明清兩朝廣傳版本的《千家詩》編排已經不再以題材分類,而以詩體劃分書中編排。現今流傳《千家詩》選詩二百二十三首之版本,即分體編排為五言絕律、七言絕律共四卷。[註 1]

而劉克莊依主題分類所編輯之「千家詩」多以《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為名,流傳保存。如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寅刊行古籍文叢《楝亭十二种》,便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二十二卷,分為十四門,题有“后村先生编集”字樣[註 2]。又有後人阮元善於考證,肯定此書为刘克庄所编著[5]。由於此書未收於《四库全书》,還特地收集《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及其餘一百七十五部古籍,抄录成《宛委别藏》古籍文叢,上呈嘉庆帝。

傳播與影響

[编辑]

《千家诗》作為幼教教材,所收集的多數是唐宋詩人的名篇,又因市場需所需發行量大。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並列為民間最受歡迎的蒙書,有“三百千千”之稱。[6]明代甚至以《千家诗》作为宗室皇族孩童启蒙教材,足見此詩選於廣泛流通之程度。[7]

因「千家詩」盛名遠播。清朝時有他人借其名,編輯有《國朝千家詩》、《續千家詩》等詩選,专收清人詩作。民國時則有《醒世千家詩》詩選,仿劉克莊之作,以勸世為主題編排章節名稱,分類名篇詩作。

編注

[编辑]
  1. ^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版本亦為此版本。
  2. ^ 劉克莊號後村居士

注釋

[编辑]
  1. ^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序:“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
  2. ^ 阮元 編. 宛委別藏 109 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 (宋)劉克莊輯 (PDF). 江蘇省新華書店. [1952] (中文(繁體)). 〈提要〉「克莊在宋時固有選詩之目,此則疑當時輾轉傳刻致失其緣起耳。書分時令、節候、氣候……十四門。」
  3. ^ 翟灏《通俗编》載:“今村塾所诵《千家诗》者,上集七言绝八十余首,下集七言律四十余首,大半在后村选中,盖据其本增删之耳。”陈伯海、朱易安编《唐诗书录》著录《新刻草字千家诗二卷》附注:“谢枋得、王相辑录唐宋近体诗二百余首。明观成堂陈君美刻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新刻草字千家诗二卷》附注:“宋谢枋得辑,题明李贽书,明观成堂陈君美刻本。”
  4. ^ 《四库全书总目·尺牍嘤鸣集》十二卷提要載:“国朝王相编。相字晋升,临川人。是书成于康熙己丑(1709)”。
  5. ^ 傅以礼重编《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卷四:“阮元案,后村大全集内有唐五七言绝句选,及本朝五七言绝句选,中兴五七言绝句选三序,或锓板于泉州,于建阳,于临安。则克庄在宋时,固有选诗之目。此则疑当时辗转传刻,致失其缘起耳。……所选亦极雅正,多世所脍炙之计。惟中多错谬,如杜甫、王维、赵嘏诸人传诵七律,往往截去半首,改作绝句甚至名姓不符。然……古人多有此例,不足以掩其瑜也。”
  6. ^ 劉鶚著《老殘游記》第七回載書店掌櫃說:“所有方圓二三百里,學堂里用的‘三、百、千、千’,都是小號里販得去的,一年要銷上萬本呢。”
  7. ^ 卢城赤《明宫史》卷二《内书堂读书》云:“凡奉旨收人官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至书堂之日,每给《内令》一册,《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大學》、《中庸》、《论语》、《孟子》、《千家诗》、《神童诗》之类,次第给之;”

參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