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南昌鐘鼓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鐘鼓樓,位於今南昌狀元橋附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時任都指揮的宋晟广济桥西南岸興建鐘鼓樓,全樓飛檐五層,內有重屋三層。樓前築台,台上置有日圭,室內置有漏壺計時,樓後設有陰陽學署。鐘鼓樓是舊時南昌人掌握時間的一處標準。

鐘鼓樓建成之後,普賢寺的銅鐘移至於樓內,這也就是「南昌三寶」之一的「鐘鼓樓銅鐘」。(鑄於南唐乾德五年,即967年,高七尺,周徑一丈四尺八寸,重10064斤。)

1494年,江西巡撫都御史鄧公輔覺鐘鼓樓已破舊,便命南昌府同知張汝舟拆舊建新,新樓高達七丈,屋廣40丈,共有房屋18間。陰陽學署和漏壺之室按照舊制仍置設在屋內,而舊有的日圭之台被移至大門之。大門上懸有「授時」二字的牌匾。南昌府經歷(正八品官銜)王興隆親自督辦重建工程。1496年3月,新建鐘鼓樓竣工,工程共用木料近萬根,瓦片近25萬塊。

1587年7月,知府范淶再次修葺鐘鼓樓,並於竣工後作詩一首,曰「共上高樓意若何,樓中玉漏瞰清波」。

明朝末年,鐘鼓樓毀於兵禍。清朝初年,江西巡撫、兵部侍郎蔡士英重建鐘鼓樓,兵部右侍郎萬恭為之作記。新建之樓高有八丈,寬達四丈,「飛榱勒棟,叢銳錯節,聳東湖而隘西山」。

清朝末年,鐘鼓樓再次被焚毀,江西官府在章江門內西大街(今子固路)興建鼓樓,將舊樓的銅鐘一併遷來。鼓樓於每日黃昏鳴鐘十八響,隨後發鼓以為全城報時。同時每夜五更,每隔兩小時則敲鼓12下。次日凌晨五更時,再鳴鐘聲。現鐘鼓樓只作為南昌一地名而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