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南豆芽清真寺

坐标39°55′41.4″N 116°25′57.3″E / 39.928167°N 116.432583°E / 39.928167; 116.43258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9°55′41.4″N 116°25′57.3″E / 39.928167°N 116.432583°E / 39.928167; 116.432583

南豆芽清真寺

南豆芽清真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豆瓣胡同4号,是一座伊斯兰教清真寺[1][2]

历史

[编辑]

南豆芽清真寺原来位于东城区南豆芽胡同15号,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当时,住在朝阳门豆瓣胡同、南豆芽胡同附近的五、六百户穆斯林没有清真寺,而此处有座破败的尼姑庵。经一位姓常的乡老倡议,居住在朝阳门内的穆斯林群众拿出乜贴(集资),分两次购买下这座尼姑庵,第一次买下前院两亩多地,第二次买下后院两亩地,合计四亩多地,建成了南豆芽清真寺。南豆芽清真寺坐西朝东,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格局及风格,设有山门、礼拜大殿、南讲堂、北讲堂、水房子、望月楼等用房,大殿门前两侧有两棵老槐树。[1]大门是伊斯兰式建筑,带有圆形宝顶,顶上有阡饰弯月。大门前有砖砌照壁。寺内有一座方形井亭,四角攒尖筒瓦顶。中华民国时期,回民群众在该寺自办民众教育,1948年寺内成立穆慈小学,1949年后穆慈小学合并到南门仓小学。1979年重修大殿、望月楼、大门,装修男女浴室、阅览室、会议室。[2]

2000年,朝阳门内大街危房改造,豆瓣胡同、南豆芽胡同平房拆迁,南豆芽清真寺的望月楼正处在自南向北的豆瓣胡同规划范围内。高荣喜等穆斯林群众向有关部门建议保留南豆芽清真寺。经北京市及东城区有关部门批准,在南豆芽清真寺原址南移25米、东移20米处,重建南豆芽清真寺。重建费用由东城区人民政府拨款。2003年,南豆芽清真寺重建完工。重建后的南豆芽清真寺位于豆瓣胡同4号,朝阳门内大街以北200米,和北京东二环相距100米。[1]该寺规模有所扩大,大门改设在西面,面阔增为三间。[2]

建筑

[编辑]

重建后的南豆芽清真寺坐东朝西,大门前是南北方向的豆瓣胡同。大门左侧有穆斯林餐馆,右侧有牛羊肉门市部。大门上方挂有黑色“清真寺”匾额。进入大门,过道左侧为传达室,右侧为出售礼拜帽、芭兰香等的小卖部。继续向前,右侧为男水房、男卫生间、伙房,向内走左拐是礼拜大殿。[1]

礼拜大殿坐西朝东,可容纳200余人同时礼拜。大殿内设长板凳、座椅,是为老人礼拜使用。大殿门前是庭院,庭院四周是走廊,南房有阿訇室,东房有阿訇传授《古兰经》时用的讲堂,北房有会议室、阿訇室。[1]

沿着走廊向西,右侧为女礼拜殿、女水房、热水房。女礼拜殿可容纳四、五十人同时礼拜。[1]

礼拜大殿门口右侧,有一口已被封存的古井。向南可进入南豆芽清真寺的南院,左侧有餐厅。餐厅西侧是埋体房,埋体房设有亡人亲属守埋体的用房,埋体房内有三台带空调机的水流子。埋体房旁为公共卫生间,向西为宰牛羊的操作场、南院的临街大门。[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