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印尼神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依據印度教古籍《摩訶婆羅多》而撰寫的印尼神話 -《爪哇四行詩印度之戰英语Kakawin Bhāratayuddha》,其中情節以哇揚皮影偶戲形式呈現的玻璃畫。


印尼神話(英語:Mythology of Indonesia)為數甚多,原因是印尼原住民英语Native Indonesians族群有數百種,而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神話和傳說,用來解釋族群的起源、描述祖先以及信仰體系中的邪靈或是祈的故事。也發生透過把較舊的傳統與較新的外來思想交織,而發生融合的情況。例如,較古老祖傳神話與外來的神話(如印度教伊斯蘭教基督教聖經所帶來者)的融合。

外來影響

[编辑]

有些直至最近幾世紀才與外部世界接觸的印尼原住民,本來就擁有自己古老的神話和神祇,這些本土神話相對較少受到外來的影響,例如托拉查人尼亞斯人英语Nias people巴塔克人達雅族巴布亞人。相對的,早在公元1世紀,爪哇族巴厘島人以及某種程度上的巽他族就已受到印度教神話的影響。印度教神祇英语Hindu deities、傳說和史詩(如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就受到大量採用,並由於歷經多年,已變成獨特的印尼當地形式。

許多印度教-佛教中的神話人物都出現在爪哇島和巴厘島神話中,例如印度教中的德瓦塔英语devata(較小或特定的神祇)、阿修羅飛天女神(在爪哇語中稱為hapsari或是bidadari)和緊那羅等。而本土代表大自然之神,如 塞馬爾英语Semar(爪哇守護神)、戴維·絲莉英语Dewi Sri(稻米女神)和南海女神英语Nyai Roro Kidul,或被認定為印度教的對應神祇(例如戴維·絲莉被認為是毘濕奴的妻子吉祥天女),那些未在印度教存在者,也被納入爪哇-巴厘島印度教萬神殿中(塞馬爾和他三名收養兒Punakawan英语Punakawan被納入敘述摩訶婆羅多史詩故事的哇揚皮影偶戲中,是群保護爪哇島的小丑僕人)。印尼語文中有幾個名稱指的就是神的意思,例如dewa (提婆)、dewi (提毗)、dewata (德瓦塔),在當地傳統中,男神通常稱為Batara,女神通常稱為Batari。這些名字與菲律賓原住民神話中的巴塔拉(Bathala)和迪瓦塔(Diwata)有類似的含義。

伊斯蘭教傳入印尼群島之後,伊斯蘭神話英语Islamic mythology,尤其是與魔鬼、邪靈、鎮尼天使等與精靈有關的神話開始融入印尼神話之中。在蘇門答臘島馬來族亞齊米南加保人的神話幾乎完全被伊斯蘭神話所取代。然而當地對森林守護者、水鬼或鬧鬼之處等的信仰依然存在,通常會將其與鎮尼或是逝者受難的靈魂做關聯。

創世神話

[编辑]

創世神話是大部分宗教傳統中,對人類起源生命起源宇宙和世界,加上土地誕生的觀念,用以解釋其祖先從何而來。大多數印尼原住民族群,尤其是那些未受其他傳統影響到的,都有創世神話以解釋宇宙、神和神靈,以及他們祖先的起源。

古代爪哇族和巴厘島人都相信一種看不見,稱為( Hyang)的精神實體。這種精神代表神聖,或是代表祖先。在古巽他族信仰(Sunda Wiwitan)、喀嘉文(Kejawen)和巴厘島印度教中均有對這種精神實體表達崇敬的做法。

根據蘇拉威西島上一些族群神話,地球由巨大的鹿豚背著。當鹿豚身上發癢,而把背部摩擦一棵巨大的棕櫚樹幹時,就發生地震。這個神話在印度教神話中有對應的說法,毘濕奴的第三個化身 - 筏羅訶是頭巨大的野豬,把整個世界背在身上。

達雅族

[编辑]

達雅族原住民的卡哈林干信仰英语Kaharingan泛靈論中的一種。達雅族於世界初始的宇宙戰爭後的中土世界中,由一對雄性和雌性蛇形龍鳥所生出。這對原始夫婦是達雅族藝術中最普遍表達的主題中的一種。神話中所描述的衝突以相互的、衍生後代的謀殺告終。死者身體的各個部分,一步一步形成現在的宇宙。原始宇宙的犧牲性創造,最終重新和諧,體現在一年的季節交替、河流(上游和下游)和土地的相互依存、耕種土地和降下雨水、男性和女性結合、社會階層的區別和合作、戰爭和與外國人的貿易,發生在人們生活的各方面,甚至也包括紋身,住宅處的佈局和年度更新儀式以及喪葬禮儀等。[1]這種信仰方式因族內不同群體也有差異,但巫師的作用最為重要,這類人是達雅族信仰的核心,他們可透過進入恍惚的狀態而轉移到不同的境界,把天堂(上層世界)和地球,甚至是冥界等領域結合在一起,例如通過召喚正前往天堂死者之地途中的靈魂來治愈病人,陪伴和保護前往上界途中的死者靈魂,主持一年一度的農業祭典等。[2]當尊貴人士(kamang)過世時,喪葬儀式最為繁複。[3]在特定的宗教活動時,族人相信祖先的靈魂會降臨參加,進行這種活動是為尊崇以及榮耀先人,以及祝禱族人有​​繁榮的未來。

巴塔克人

[编辑]

巴塔克人有許多創世神話的版本。歐洲學者從19世紀中葉開始,用他們本國語言(主要是荷蘭語)記錄下大量的巴塔克人故事。[4]

當世界的時間剛開始時,只有天空,下面是片大海。天上住著眾神,海裡的冥界住有一條名為Naga Padoha的巨龍 。當時地球還沒出現,人類也不存在。創世之初存有一位名為Mula Jadi Na Bolon的天神,但並未有這位天神由何而來的說法。天神之名可粗略翻譯為“原始乍現”。萬物起源均可追溯到這位天神。天神穆拉·賈迪(Mula Jadi )住在上層世界,上層世界又分為七層。他的三個兒子,長子巴塔拉上師英语Batara Guru、三子Mangala Bulan印度尼西亚语Mangala Bulan和二子Soripada印度尼西亚语Soripada是由穆拉·賈迪與母雞交媾所產下的蛋中孵出。在創世時,有兩隻燕子充當穆拉·賈迪的信使和助手。在不同的神話版本中,燕子的功能並不相同。穆拉·賈迪生了三個女兒,然後將她們許配給三個兒子作為妻子。人類是這三對夫妻的後人。除穆拉·賈迪的三個兒子之外,另有一位名為阿希亞希(Asiasi)的神祇,只是其地位與功能不明。有某些證據顯示阿希亞希或許是為達成三位神祇一體而創造出。[4]

冥界(即原始大海)的統治者,是名為那伽·帕多哈(Naga Padoha)的蛇龍,在原始乍現之前即已存在,它似乎是穆拉·賈迪的對手。那伽·帕多哈既是冥界的統治者,在地球的創造中也有重要的功能。[4]

前述六位神祈(天神穆拉·賈迪及其三子,再加上阿希亞希和那伽·帕多哈)在巴塔克人的祭祀儀式裏面都居次要角色,信徒不會奉獻祭品,也沒為它們建立祭祀場所。他們只在祈禱時受到召喚,前來協助。[5]

地球和人類的起源主要與巴塔拉上師的女兒希莉克·帕魯珈(Sideak Parujar)相關,她是地球的真正創造者。她原來被安排與形如蜥蜴的Mangala Bulan(天神穆拉·賈迪的第三兒子)之子聯姻, 但逃離,並利用一條紡線從天空降到中間世界,當時此處仍是一片荒蕪的水世界。希莉克·帕魯珈拒絕回到天界,但在水世界中感覺苦悶。穆拉·賈迪疼惜孫女,因此送給她一把泥土,讓她有地方居住。莉克·帕魯珈受命拓展這片土地,大地此後變得又寬又大。但這位女神卻無法休養生息太久。大地擴展太快,終於壓迫到藏於水中巨龍的頭上。它受到重壓而呻吟,嘗試通過滾動來擺脫。大地受到大水淹沒,幾乎遭到毀滅。精明的希莉克·帕魯珈得到穆拉·賈迪之助,終於戰勝巨龍。她將一柄利劍刺入那伽·帕多哈的身體,只留劍柄在其體外,然後將巨龍囚禁在鐵塊中。每當它在束縛中扭動時,就會發生地震。

在那位形如蜥蜴的Mangala Bulan之子(眾神為她安排的丈夫)取了另一名字和換為另一形狀後,希莉克·帕魯珈終於和他完婚,而生下一男一女的雙胞胎。當小孩長大後,希莉克·帕魯珈和其丈夫回到上層世界,把小孩留在地球上。人類是他們兩人結合後的子孫。

這對夫婦在多巴湖西岸一座名為Pusuk Buhit的火山定居,並建立Si Anjur Mulamula村。 巴塔克人神話中的祖先,Si Raja Batak是這對夫婦的孫子。[6]

托拉查人

[编辑]

拖拉查人的原住民信仰屬於多神泛靈論,稱為aluk(“道路”之義,有時則譯為“法律”)。在這個族群神話中,他們的祖先透過階梯從天而降,之後的族人仍透過這條階梯作為與稱為Puang Matua創造神交流的媒介。[7]根據aluk信仰,宇宙分為上界(天堂)、人界(土地)和冥界。[8]起初是天和地結合,然後有了黑暗,透過分離,最後出現光明。動物生活在一個由柱子圍成的矩形空間(冥界)內,大地歸於人類,透過馬鞍形的屋頂覆蓋,天界在上。托拉查人的神祇有Pong Banggai di Rante(地球之神)、Indo' Ongon-Ongon(會引發地震的女神)、Pong Lalondong(死亡之神)和Indo' Belo Tumbang(醫藥女神)以及其他的神祇。[9]

阿斯馬特族

[编辑]

在印尼南巴布亞省阿斯馬特縣Fumeripit印度尼西亚语Fumeripit, Pulau Tiga, Asmat區的神話中包含有居住在海岸地區阿斯馬特族的起源。神話中說Fumeripit是阿斯馬特土地上的第一個人。 他的獨木舟沉入海中,遺體擱淺在當地海岸,而被一隻神奇之鳥救活。由於Fumeripit感到孤獨,開始雕刻許多木人,他再創造蒂法鼓英语Tifa (drum)用來演奏,而讓這些木人神奇地變為活人,成為阿斯馬特人的祖先。

巽他族

[编辑]

根據巽他族的原住民信仰(Sunda Wiwitan),一位名叫Sang Hyang Kersa(香 (Hyang))的至高無上之神創造出宇宙,以及其他神祇,如地母神(巽他族)英语Sunan Ambu 和巴塔拉上師(Batara Guru,在皈依印度教後被認為就是濕婆)。巽他族中許多神祇都由印度教承襲而來,例如因陀羅和毘濕奴。 Batara Guru作為眾神之最而統治kahyangan(參見古巽他族信仰中Alam kahyangan,或稱svarga英语svarga的境界),而崇高的香仍然無法被人看見。根據巽他族的傳說,當hyangs(眾神)快樂和微笑時,就神奇的創造出普良安英语Parahyangan高地。為填滿這片土地,香也創造出動物和惡魔,而蘇蘭賈納的故事英语Wawacan Sulanjana中關於稻米女神戴維·絲莉的神話,則解釋地球上稻米和植物的起源。[10]香還在Sasaka Pusaka Buana(地球上的聖地)創造7位batara(小神)。這些batara中最古老的一位稱為Batara Cikal,被認為是巴堆族英语Baduy people(巽他族中的一支)的祖先。其他6位batara統治著巽他族地區不同的地點。[11]

巽他族民俗傳說也解釋某些事物和地方的起源。巽他族傳說Sangkuriang英语Sangkuriang包含有對史前萬隆古湖英语Lake Bandung的敘述,以及說明覆舟火山的起源。 而史詩故事Ciung Wanara英语Ciung Wanara則把巽他族和爪哇族之間的關係解釋為兩個兄弟間競爭的故事。

爪哇族

[编辑]

爪哇神話《Tantu Pagelaran英语Tantu Pagelaran》描述爪哇島的起源。巴塔拉上師(濕婆)命令梵天和毘濕奴讓人類到爪哇島居住。然而當時爪哇島在海上自由漂移。為讓該島保持靜止,眾神決定透過搬動南瞻部洲(古印度文獻中常用於描述大印度地區的名稱)須彌山的一部分,附加在爪哇島上,將其固定在地球上。[12]毘濕奴化作巨,背負須彌山,梵天神化作那伽印度神話中的蛇神),將身體包覆住山體和巨龜的背,讓須彌山得以安全運達。從西向東移動,一路散落在爪哇的山體成為當地的火山和山區。須彌山主體停留在爪哇東部。後來眾神砍掉一小尖峰,形成潘拿古南火山(Mount Pawitra),須彌山的主要部分成為塞梅魯火山 - 濕婆的居所。

阿吉·薩卡英语Aji Saka講述的是傳說中名為阿吉·薩卡的爪哇首位國王把文明帶到爪哇的故事,以及爪哇字母的起源。[13]在眾神創造並固定爪哇島後不久,人類即可在當地居住。然而,首先統治該島的種族是壓制所有生物並會食人的denawa(巨型惡魔)。爪哇島上的首個王國是萬丹·庫姆蘭王國英语Medang Kamulan,國王名為巨人國王德瓦塔·岑卡(Dewata Cengkar),他很殘酷,會吃自己人民的肉。

有一天,一位名阿吉·薩卡的年輕智者來與德瓦塔·岑卡戰鬥。阿吉·薩卡來自Bumi Majeti。有些消息來源認他是來自南瞻部洲的斯基泰人,因此名字中會有薩卡兩字。阿吉·薩卡有一天告訴他的兩個僕人多拉(Dora)和森博多(Sembodo)說他要去爪哇。他告訴他們,當他不在家的時候,他們倆都要保護他名為Pusoko的傳家寶英语heirloom。阿吉·薩卡到達爪哇後,進入內陸,抵達萬丹·庫姆蘭王國。經過一場戰鬥,阿吉·薩卡將德瓦塔·岑卡推入南海。德瓦塔·岑卡並未死亡,而是變成Bajul Putih(巴珠·普提,一條白色鱷魚)。阿吉·薩卡因此成為萬丹·庫姆蘭王國的新統治者。

與此同時,達達潘(Dadapan)村的一名婦女發現一枚雞蛋。她把雞蛋放在她的Lumbung (稻米倉庫英语rice barn) 裡。過一段時間,雞蛋消失,而出現一條蛇。村民們想將蛇殺死,但蛇說:“我是阿吉·薩卡之子,請帶我去見他”。阿吉·薩卡告訴這條蛇,如果他能將位於南海的巴珠·普提(Bajul Putih)殺死,他就承認蛇為其兒子。經過一場漫長而激烈的戰鬥,這條蛇終於把巴珠·普提殺死。

阿吉·薩卡依照承諾,承認這條蛇為其子,並為它取名為迦卡·玲瓏(Jaka Linglung,笨男孩之義)。但迦卡·玲瓏在宮中貪婪的吞下見到的寵物。阿吉·薩卡因此將迦卡·玲瓏驅逐到佩桑加(Pesanga)叢林中。它遭到緊緊捆綁,連頭都無法移動。只能吃送進嘴裡的東西。

有一天,村裡有九個村男孩集體進入叢林裡玩耍,而突然下起大雨,他們找到一個山洞避雨。除一個患皮膚病的留在洞口外,其餘八名男孩走進洞內,頓時山洞崩塌,八名少年失去踪影。只剩留在洞外的那位沒事。此洞穴實際上就是是迦卡·玲瓏的嘴巴。

阿吉·薩卡統治萬丹·庫姆蘭王國後,派使者通知他的忠僕將pusoko送到爪哇。朵拉找到森博多,通知他有此事。森博多清楚記得阿吉·薩卡的交代,除阿吉·薩卡本人之外,任何人都不能取走pusoko。朵拉和森博多兩人互不信任,懷疑對方企圖偷走pusoko,而發生戰鬥至死。阿吉·薩卡好奇為何取個傳家之寶需要這麼久的時間,自己回家後卻發現兩個忠僕的屍體,以及造成死亡的巨大誤會。 阿吉·薩卡為他們創作一首詩,後來成為印尼hanacaraka文字系統中爪哇字母的起源。爪哇字母所組成的全字母句可構成一首完美的詩,將之逐行翻譯如下:[14]

Hana caraka (有)兩個信使
data sawala (他們)間懷有敵意(彼此之間)
padha jayanya(他們)同樣強大(在戰鬥中)
maga bathanga 而造成戰鬥後的屍體

米南加保人

[编辑]

米南加保人文化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因而其中充斥伊斯蘭神話。然而米南加保人對部落名稱由來有自己的傳說。 Minangkabau這個名字被認為是minang(當地文字的“勝利”)和kabau(當地文字的“水牛”)的組合字。米南加保王族的血緣可追溯到一位有智慧的女性族長Bundo Kanduang印度尼西亚语Bundo Kanduang身上。

馬來族

[编辑]

馬來族也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結果是伊斯蘭神話塑造成馬來族的神話。《馬來紀年》(Sulalatus Salatin)描述一些伊斯蘭神話,並經常提到伊斯蘭教和中東的參考資料。根據馬來民間傳說,馬來族國王的祖先是桑·薩普爾巴英语Sang Sapurba,他是伊斯干達·祖爾卡南(Iskandar Dzulkarnain)的半神後裔,伊斯干達·祖爾卡南是位中東傳奇人物,通常與亞歷山大大帝有關聯。據說桑·薩普巴由天而降在巨港舍公堂丘英语Bukit Seguntang,成為該地區馬來族王族的祖先。

神祇

[编辑]

印尼牽涉到神、女神、神秘或傳奇生物的神話故事

印尼神祇相片集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Borneo - Dayak Region - Animistic Art - 2d. Flickr. [202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5). This primal sacrificial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 in all its levels is the paradigm for,..... date =1983 
  2. ^ The most detailed study of the shamanistic ritual at funerals is by Waldemar Stöhr, Der Totenkult der Ngadju Dajak in Süd-Borneo. Mythen zum Totenkult und die Texte zum Tantolak Matei (Den Haag: Martinus Nijhoff, 1966).
  3. ^ Dowling, Nancy. The Javanization of Indian Art. Indonesia. 1992, 54: 117–138. JSTOR 3351167. doi:10.2307/3351167. hdl:1813/53986可免费查阅. 
  4. ^ 4.0 4.1 4.2 Stohr, W. & Zoeta Jadider, P. (1965) "Die Religionen Indonesiens." Die Religionen der Menschheit, vol. 5:1, Stuttgart.
  5. ^ Leertouwer, L. (1977) Het beeld van de ziel bij drie Sumatraanse volken.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Theology. Groningen, p. 177.
  6. ^ Sibeth,第65頁.
  7. ^ This Toraja myth was directly translated from the history of Toraja at the official Tana Toraja website toraja.go.id, retrieved on 2007-05-18.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May 20, 2007,.
  8. ^ cf. Kis-Jovak et al. (1988), Ch. 2, Hetty Nooy-Palm, The World of Toraja, pp. 12–18.
  9. ^ Toraja Religion. Overview of World Religion. St. Martin College, UK. [2006-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6). 
  10. ^ Edi Suhardi Ekajati; Undang A. Darsa; Oman Fathurahman. Jawa Barat, koleksi lima lembaga. Yayasan Obor Indonesia, 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2012-03-29]. 
  11. ^ annisa latifah lubis. History of language. Academia.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Sang Hyang Kersa,the supreme divine being in ancient Sundanese belief created seven bataras (deities) in SasakaPusaka Buana (The Sacred Place on Earth). The oldest of these bataras is called Batara Cikal andis considered the ancestor of the Kanekes people. Other six bataras ruled various locations inSunda lands in Western Java. 
  12. ^ Soekmono, Dr R. Pengantar Sejarah Kebudayaan Indonesia 2. Yogyakarta, Indonesia: Penerbit Kanisius. 1973: 119. ISBN 979-413-290-X. 
  13. ^ Javanese Characters and Aji Saka. Joglosemar. [2012-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8). 
  14. ^ Soemarmo, Marmo. "Javanese Script." Ohio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14.Winter (1995): 69-10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