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三论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古三論宗

三论宗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因以研究《中論》、《十二門論》、《百論》而著稱。在中國佛教史上,三論宗並不是一個實質的宗派,只要是研究三論宗旨的,都可稱三論宗。他們也尊崇其他的大乘佛教經典,如《淨名經》、《法華經》、《華嚴經》、《勝鬘經》、《涅槃經》等。最著名的代表為嘉祥吉藏大師。而北方又加龙树的《大智度论》,可称为四论宗,惟不盛。

真正形成宗派,是在傳至日本之後,而三論宗的立名,又稱不真宗,也並非來自中國,而是始於日本佛教。三論宗源自於中觀學派,但在思想上,三論宗受到地論宗攝論宗涅槃宗的影響,加入許多真常唯心系的看法,是一個綜合性的學派。

歷史

[编辑]

此宗始於鳩摩羅什譯出龍樹《中論》、《十二門論》與提婆的《百論》,奠基於南北朝僧肇遼東僧朗興皇法朗、茅山大明(僧炅)、吉藏大師。因依《中论》、《十二门论》和《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为三论宗,屬大乘中觀派

鸠摩罗什来到中国后,尽译三论,弟子事之者称三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道生,为尤著,并称为「关中四杰」。至什公去世,姚秦敗亡,弟子四散,各自傳播經典。其中被稱為「解空第一」的僧肇不幸早死。向東南弘傳的,如的僧嵩、壽春的僧導,主要以《成實論》的宏揚為主,後世稱為成實宗。至於僧叡、道生、慧觀等人,則重視《法華經》與《涅槃經》的傳播,至於鳩摩羅什所重視的般若中觀與三論則反而被遺忘了。重新將三論研究發揚光大的,則是遼東僧朗大師及其門下。

僧朗大師原居遼東,因當時遼東屬於高麗,僧朗大師又被稱為「高麗朗」,對華嚴、三論有深入研究。僧朗大師的傳承不明,嘉祥吉藏說他曾在北方學到什公、僧肇門下的三論正義。南朝齊建武(西元494─497)年間,僧朗大師到達江南,隱居於攝山(即棲霞山),梁武帝派了僧詮等十人,去向他學習三論,三論宗也隨之光大。僧詮大師後住攝山止觀寺,終身不下山,同樣致力於華嚴、三論的研究。興皇法朗、長干智辯禪眾慧勇棲霞慧布都是僧詮大師的得意門徒。興皇法朗曾作《山門玄義》,以三論意旨評破成實宗,因其辯才,又被稱為「伏虎朗」。在法朗大師的努力下,三論傳遍江南,遠至於四川,成為南朝陳的佛教正宗。他的徒弟嘉祥吉藏大師是三論義學的集大成者。

興皇法朗去世時,囑付茅山大明法師繼續領導其門下學眾,茅山明法師「即日辭朗,領門人入茅山,終身不出」。他的門人,如慧暠慧稜法敏等都是傑出人才,牛頭宗的創始者法融也出於他門下。另一個門人智鍇大師隱居廬山大林寺,二十年不下山,智鍇曾從智顗,兼習天台教義,禪宗四祖道信曾經居於大林寺十年,之後道信改變菩提達摩以《楞伽經》印心的傳統,改以《般若經》教學,不能說沒有受到三論宗的影響。

唐朝中葉之後,在中國的三論宗衰微,被併入天台宗。但經高麗僧慧灌,傳入日本,成為日本重要佛教宗派之一。

三論宗的由來

[编辑]

在唐宋之際的中國佛教文獻,在討論佛教宗派時,並沒有提及三論宗;「三論宗」一詞主要是用來說明學習三論之學的旨趣,學習三論的僧侶,通常也會兼習其他書籍,如《續高僧傳》說吉藏大師曾「講三論一百餘遍,法華三百餘遍,大品、智論、華嚴、維摩等各數十遍。並著玄疏盛流於世。」

三論宗之名,始見於日僧凝然(1240-1321)所作《八宗綱要鈔》與《三國佛法傳通源起》,在《八宗綱要鈔》書中也定下三論宗的傳承祖脈。認為印度祖师之血脉以文殊菩萨为高祖,马鸣为次祖,龙树为三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由龍樹傳龍智清辨智光師子光;一者由龍樹傳提婆羅睺羅跋陀羅青目、須利耶蘇摩至鳩摩羅什。中國祖師起於羅什,傳道生僧肇法融僧叡曇影慧觀道恆曇濟曇濟道朗僧詮法朗吉藏,後傳至高麗僧慧灌。日本三論宗初祖則為高麗僧慧灌,傳福亮、智藏、道慈、善議、勤操、安勤。因為三論宗在印度及漢地的傳承來自於後世日本僧人的整理,所以它的內容多有疑問。 日僧宜然房明道《三論玄義玄談》認為,嘉祥大师以前称「古三论」,又称「北地之三论」;嘉祥大师以後称为「新三论」,又称「南地之三论」。

日本學者前田慧雲日语前田慧雲(1857-1930)《三論宗綱要》認為,羅什傳至吉藏,稱為古三論宗。而日照三藏(613-687)於唐高宗時,傳來智光及清辯論師的三論學,後傳至賢首法藏、新羅元曉,這個系統為新三論宗。但日照三藏所傳的多為密宗法相唯識學,少見中觀派的作品,故此說可能是虛構的。

日本三論宗初祖為高麗僧慧灌,於隋唐之際入中國,於嘉祥吉藏門下學習三論,後奉使至日本,於元興寺大弘三論(625),這是日本宗派佛教的開始,為南都六宗之一。其後慧灌弟子智藏亦至中國投嘉祥門下,為二詛。道慈日语道慈(?-744)於702年入唐兼學六宗,從吉藏之法孫元康學三論,又就善無畏密教。養老二年(718)回國,奉敕建造大安寺宣揚三論,是為三祖。

宗義

[编辑]

三论宗又名大乘空宗般若宗性宗破相宗。此宗广破一切有所得,实有实无的偏见,说大乘经同明一道,同以无所得正观为宗,对如来所说经教,不作高下优劣之分,但因众生的根性千差万别,所以佛说的法门就有种种的不同,随机施教,因病授药。

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此宗的中心理论。这种理论,总说世间、出世间万有诸法,都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这叫缘起,离开众多因素的条件就没有事物,事物皆无自身质的规定性,皆非实体,这叫无自性,也就是性空。即缘起事物的存在就是性空,不是除去缘起的事物而后说空。如《十二门论》所说:“众缘所生法,即是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这就是说:缘起法无自性就是毕竟空。把缘起和性空统一起来,从缘起和合的现象中,直指“缘起”与“性空”不是对立的,所以,不离性空而有缘生的诸法;虽有缘起的诸法,也不碍于毕竟空的中道实相。“缘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缘起;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体现真空”,这就是中道实相论

雖然三論宗起源自中觀派,但是在宗義上,引進涅槃宗等,因此,已不是純粹的中觀派。

系譜

[编辑]
  • 鳩摩羅什(344-413):譯出龍樹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百論。門下弟子以道生(355-434)、僧叡(355-439)、道融(373-446)、僧肇(384-414)最為傑出,並稱關中四聖。
  • 遼東僧朗(?-?):重視華嚴、三論,隱於攝山(即棲霞山)。《高僧傳》載其師從「遊學北土,備綜眾經」,後居攝山的釋法度(437-500)。日本安澄《中論疏記》則稱僧朗「遠去燉煌郡曇慶師所,受學三論」[1]。日本三論宗以僧朗為助曇無讖譯經的河西道朗(混淆河西朗、遼東朗)[2],又以道朗之師為弘《成實》、《涅槃》的曇濟(411-475),上承竺道生。
  • 攝山僧詮(?-?):居攝山止觀寺,傳授三論,坐禪經行。門下有四弟子,法朗(507-581)、智辯、慧勇(515-583)、慧布(518-587)。另有慧峰(約501-560)弘十誦律。
  • 興皇法朗(507-581):從大明寺的寶誌禪師習禪,又從僧詮學三論與華嚴、大品等經。於楊都弘法二十五年,門下「眾常千餘」,上首弟子稱「朗門二十五哲」。評破諸宗,尤其成實大乘師、學三論不得意者(包括同門的智辯,慧勇)。其弟子慧均著《四論玄義》,據研究,慧均有可能是百濟[3]
  • 棲霞慧布(518-587):住持攝山棲霞寺,常樂坐禪,遠離囂擾,誓不講說,護持為務。和天台系的慧思禪師、達摩系的慧可禪師交遊往來,後來將棲霞寺交付大莊嚴寺的保恭禪師(540-621)。[4]
  • 嘉祥吉藏(549-623):住持會稽嘉祥寺,三論義學的大成者,「破邪顯正」為其宗旨,著有《法華玄論》、《三論玄義》等。其弟子慧灌智藏日语智蔵飛鳥時代時(約625年)將「三論學」傳至日本(元興寺)。另有弟子碩法師著《三論遊意義》。
  • 牛頭法融(594-657):從僧炅(興皇法朗弟子)剃度,於牛頭山別立禪室,潛修禪觀。傳說法融受禪宗四祖道信付法,別出牛頭一脈,被視為禪宗旁系。
  • 元康(?-?):吉藏門徒碩法師之弟子,於貞觀年間入京師安國寺講解三論,著有《肇論疏》、《三論玄樞》(佚)等。智藏的弟子道慈日语道慈入唐師事元康,將「三論學」傳至日本(大安寺)。貞觀之後,三論宗在中國逐漸衰落。奈良時代之後,三論宗在日本衰微。

外部連結

[编辑]
  1. ^ 安澄《中論疏記》:「述義(日僧智光《中論疏述義》)云:『高麗國遼東城大朗法師,遠去燉煌郡曇慶師所,受學三論。齊末梁始,來入攝嶺山也。大朗法師得業弟子陳攝山止觀寺僧詮師。如此次第得業弟子興皇寺法朗師。法朗師得業弟子延興寺吉藏師。吉藏師得業弟子碩、旻、邃等』。……言山中大師者,述義云:『昔高麗國大朗法師,宋末齊始往燉煌郡曇慶法師所學三論,而遊化諸方』。」
  2. ^ 夏德美. 三論宗與“關河舊說”、河西道朗關係考辨.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20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3. ^ 崔鉛植. 《大乘四論玄義》與韓國古代佛教思想的再照明. 佛學研究. 2014, 23: 12 – 39 [2023-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5). 
  4. ^ 蔡宗憲. 五至七世紀的攝山佛教與僧俗網絡 (PDF).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2016, 55: 47–102 [2020-07-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