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挪威國民政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吉斯林政权
挪威國民政府
Den Norske nasjonale regjering
1942年—1945年
国歌:Ja, vi elsker dette landet
(中文:《對!我們熱愛祖國》) [1]
1942年的挪威國民政府
1942年的挪威國民政府
地位納粹德國傀儡政權
首都奧斯陸
常用语言挪語
宗教
路德教派
政府二元一黨專政法西斯主義政府
帝國行政官英语Reichskommissar 
• 1940–1945
約瑟夫·特博文
• 1945
弗朗茨·博梅(代理)
元首 
• 1942–1945
維德孔·奎斯林
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 宣佈成立
1942年2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货币挪威克朗 (NOK)
前身
继承
挪威專員轄區
挪威王國

挪威國民政府挪威語Den Norske nasjonale regjer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時任挪威國防部長英语Minister of Defence (Norway)維德孔·奎斯林1942年成立的法西斯主義政府。[2]

歷史

[编辑]

歷史背景

[编辑]

1938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世界陷入戰爭的泥沼中,作為中立國的挪威王國自然也無法避免被波及的命運。德意志國入侵挪威的理由是,德意志與瑞典王國的貿易線保障,自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下稱納粹黨)政府上臺以來,在軍備基礎建設上展開大規模擴建,在原物料短缺的情況下,德國與瑞典展開長期的合作貿易,瑞典向德國出口礦產原物料,然而大部分的進口多為海運,如果同盟國入侵挪威或駐軍於丹麥王國與挪威,都有可能切斷德國與瑞典的貿易線,進而限制德國的原物料進口,而事實上,聯合王國確實有計畫於1940年入侵丹麥和挪威,並將計畫訂為R4計畫英语Plan R4,主要目的就是切斷德國的海上貿易補給線。在這樣的狀態下,德國於1940年發動「威悉河演習行動」。[3][4]

挪威政變

[编辑]

1940年4月9日上午4時15分,德國以保護中立國的丹麥與挪威,避免其被英國入侵為理由,發動威悉河演習行動,入侵丹麥與挪威。在入侵的當日,挪威王室格呂克斯堡王朝)及政府官員被迫撤離奧斯陸埃尔沃魯姆維德孔·奎斯林在政府流亡後於晚上7點32分以視察參訪挪威廣播公司為理由,率領全國集會黨的成員闖入挪威廣播公司,發動政變,以廣播通告全國,由於約翰·尼高斯沃爾內閣流亡,全國集會黨將接管挪威政府權力,並宣佈自己為新總理,藉此奪權。[5][5]

次日,德國外交官柯特·布勞爾英语Curt Bräuer前往埃尔沃魯姆拜訪挪威國王哈康七世,要求國王哈康七世返回奧斯陸並正式任命奎斯林為首相。布勞爾的要求被哈康七世所拒,哈康七世表示,由於挪威是君主立憲國家,任何決議都需要經過議會討論,而不是由國王親自執行。[6][7]

對此,奎斯林發布逮捕令,試圖逮捕流亡的尼高斯沃爾內閣,並試圖控制由克里斯蒂安·韋爾黑文英语Kristian Welhaven領導的挪威警察部隊,解此實際掌權,控制國內的武裝力量,但都以失敗告終。在政變的第六天後,奎斯林不得不承認政變的失敗,於4月16日宣布下臺,並將政權移交由挪威最高法院組成的「國家行政委員會英语Administrative Council (Norway)」。[8][9]

元首復辟

[编辑]

1940年4月24日約瑟夫·特博文被指派成為挪威專員轄區的「帝國行政官英语Reichskommissar」。6月10日,挪威全境淪陷,國家行政委員會與王室成員於倫敦成立挪威流亡政府,德國完全接管挪威。9月25日,特博文宣佈廢黜國王哈康七世和尼高斯沃爾內閣,禁止除全國集會黨以外的所有政黨,同時指派全國集會黨的成員成立「國務委員」,任命奎斯林為最高委員長,以此為奎斯林政府鋪路。[10][11]

奎斯林在此期間,大力宣揚全國集會黨的政治理念,並在內政上加以改革,為此攏絡人心,包括勞動義務、勞動力市場改革、司法系統革新、重組警察機關以及在挪威經濟體制上引入國家社會主義理想。1941年9月25日,奎斯林領導的國務委員會屆滿一年,完善的改革與高效的執政,深得民心也受到德國的高度讚賞,奎斯林因此被特博文任命為「元首」。[12]

正式成立

[编辑]

1941年,隨著奎斯林政府的成立,奎斯林以挪威元首的身份監管國王和議會的權力,但實際的控制權仍由帝國行政官在幕後主持。[5]

1942年,經過德國兩年的鋪路,奎斯林政府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都有所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奎斯林於1942年2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挪威國民政府,定都奧斯陸。德國最初的想法是透過扶植的方式,建立如同斯洛伐克國傀儡保護國,但在1942年,德國保留了特博文的帝國行政官職務,使奎斯林政府的獨立性備受質疑。然而奎斯林政府的態度則認為,挪威國民政府的成立,代表著挪威將走向一個獨立的國家社會主義國家。[13][14][15][16]

投降解散

[编辑]

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奎斯林政府也岌岌可危。1945年5月,挪威仍處於挪威國民政府的統治下,但奎斯林和他的大多數內閣成員於5月9日(德國投降後的第二天)宣佈投降,挪威國民政府解散。新的挪威政府於8月20日以多項罪名將他起訴,進行審判;奎斯林於9月10日被定罪,並於1945年10月24日被處決。[17]

政治

[编辑]

內閣成員

[编辑]

1942年奎斯林政府的內閣成員:
艾溫德·布萊爾英语Eivind Blehr (貿易​​部長兼供應部長)
索爾斯坦·弗雷瑟姆英语Thorstein Fretheim (農業部長)
羅爾夫·約爾根·福格萊桑英语Rolf Jørgen Fuglesang (黨務部長)
阿爾伯特·維爾賈姆·哈格林英语Albert Viljam Hagelin(內政部長)
托莫德·胡斯塔德英语Tormod Kristoffer Hustad (勞動部長)
科耶爾德·斯塔布·伊爾根斯英语Kjeld Stub Irgens (航運部長)
喬納斯·賴伊英语Jonas Lie (警察部長)
約翰·安德烈亞斯·利佩斯塔德英语Johan Andreas Lippestad (社會事務部長)
古爾布蘭德·倫德英语Gulbrand Lunde (文化部長)
弗雷德里克·普里茨英语Frederik Prytz (財政部長)
斯維爾·里斯奈斯英语Sverre Riisnæs (司法部長)
拉格納·斯坎克英语Ragnar Skancke (教會與教育事務部長)
阿克塞爾·海伯格·斯坦英语Axel Heiberg Stang (勞工服務和體育部長)

政治理想

[编辑]
全盛時期的挪威

挪威國民政府在內政上以國家社會主義的治國方式管理國家,一方面擴大國家公權力;一方面發展社會建設,達到富強的目的。此外,對外的政治理想則主張恢復古挪威的光輝,旨在恢復昔日的挪威榮光。在歷史上,中世紀盛期的挪威被稱為「Norgesveldet」,是挪威史上最強盛的時候,在此期間,挪威領土比當今的挪威來的更大,奎斯林以此為號召,並設想透過吞併科拉半島及來擴大挪威的版圖,從而建立一個橫跨整個北歐海岸線大挪威[18][19][20]

參考文獻

[编辑]
  1. ^ Nasjonalbiblioteket. 
  2.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nasjonale regjering".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285–286. ISBN 82-02-14138-9.
  3. ^ Cf. French Prime Minister Paul Reynaud's memoirs In the Thick of the Fight (1955) and The Secret Papers of the French General Staff (1940)
  4. ^ "World War II".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9.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09.
  5. ^ 5.0 5.1 5.2 Dahl, Hans Fredrik (1995). "Quisling, Vidkun".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335–336. ISBN 82-02-14138-9.
  6. ^ "Inndragning av jødisk eiendom i Norge under den 2. verdenskrig". Government of Norway (in Norwegian). 19 June 1997. Retrieved 2009-09-17.
  7. ^ Tønnesson, Johan L. (1 February 2000). "Prosjektarbeidet: Bygg et "Norge"". Apollon (in Norwegia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9 July 2011. Retrieved 2009-09-03.
  8. ^ Dahl 1999, 274
  9.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Administrasjonsrådet".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14–15. ISBN 82-02-14138-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August 7, 2008. Retrieved 2009-09-17.
  10. ^ Nøkleby, Berit (1995). "Terboven, Josef".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417–418. ISBN 82-02-14138-9.
  11. ^ "Krigsårene 1940–1945". Royal House of Norway. 2009-01-31. Retrieved 2009-09-17.
  12.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kommissariske statsråder".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219–220. ISBN 82-02-14138-9.
  13. ^ Dahl, Hans Fredrik (1995). "statsakten". In Hans Fredrik Dahl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p. 395–396. ISBN 82-02-14138-9.
  14. ^ Dahl, Hans Fredrik (1992). "Den autoritære stat". Vidkun Quisling. En fører for fall (in Norwegian). Oslo: Aschehoug. p. 285. ISBN 82-03-16960-0.
  15. ^ Dahl 1999, p. 250
  16. ^ "Norske departementer 1940–1945: Under tysk okkupasjon i Oslo". Government of Norway (in Norwegian). Retrieved 2010-01-03.
  17. ^ Borge, Baard (1995). "Quislings nasjonale regjering". In Dahl, Hans Fredrik (ed.). Norsk krigsleksikon 1940–45 (in Norwegian). Oslo: Cappelen. p. 287. ISBN 82-02-14138-9.
  18. ^ Kurt D. Singer (1943). Duel for the northland: the war of enemy agents in Scandinavia. R. M. McBride & company, p. 200
  19. ^ "Historiallinen aikakauskirja". 1989.
  20. ^ Skodvin, M. (1990). Norge i krig: Frigjøring. Aschehoug. ISBN 9788203114236. Retrieved 2015-04-03.

延伸閱讀

[编辑]
  • Andenaes, Johs. Norway and the Second World War (1966)
  • Dahl, Hans Fredrik. Quisling: a study in treache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Mann, Chris. British Policy and Strategy Towards Norway, 1941–45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 Riste, Olav, and Berit Nøkleby. Norway 1940–45: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Tanum, 1970)
  • Vigness, Paul Gerhardt.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Norway (Vantage Press,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