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吳英 (清朝武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吳英(1637年—1712年),字為高,號媿能,中國福建晉江人,後來遷居莆田[1]。因為幼時易姓王,又稱王英[2][3]。原為鄭成功部將,後來降清,曾隨施琅一同征臺,並在施琅離開臺灣後繼續留守[1]。後來官至福建水師提督,授威略將軍,死後贈太子少保[1]李紱曾為他寫〈威畧將軍福建水師提督吳公墓誌銘〉[4]

生平

[编辑]

吳英出生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1],《清史稿》記載他幼時曾被海盜抓到島上並改姓王[3]。他原是鄭成功部屬,後來在康熙二年(1663年,永曆十七年)於泉州降清,不久授予「守備劄」[1][2][3]。次年參與福建銅山島之戰立下軍功,加都司僉書銜,不久又授浙江提標都司[2][3]

三藩之亂發生時,他隨浙江提督塞白理轉戰各地,因屢建戰功而升為提標中軍參將[2][3]。康熙十八年(1679年)擊敗鄭經部將劉國軒,升為同安總兵,後於康熙廿二年(1673年)調為興化總兵[1][3]。之後他隨施琅攻臺,並在施琅離開臺灣後仍繼續留守[1],並在留守期間進行東寧天妃宮的改建[5]

康熙廿四年他覲見康熙帝,於該年三月廿三日(1684年5月7日)陛辭,並提出在臺進行屯田等建議[1][3][5]。之後吳英移鎮浙江舟山,後來升為四川提督[1][3][5]。此後吳英先以軍功加左都督,授世職「拖沙喇哈番」,後敘平定臺澎軍功,又進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1][3]

康熙卅六年(1696年)調為福建陸路提督,翌年改為水師提督[1][3]。康熙帝南巡時,曾向他詢問海盜之事,因回答得當,不久授予威略將軍,仍掌水師提督之事[1][3]。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逝世,年七十六,贈太子少保[1][3]。為紀念其事蹟,於臺灣府城東安坊曾建有吳將軍祠[1],現址為新建國戲院[6]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26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郭啟傳. 吳英. 臺灣記憶. 國家圖書館. [2014-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2.0 2.1 2.2 2.3 許毓良. 〈吳英〉. 《臺灣歷史辭典》 四版一刷. 臺北市: 遠流. 2006-09-25: 343頁. ISBN 957-01-7430-7.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列傳四十八〉. 《清史稿》. 
  4. ^ 李紱,《穆堂初稿·卷之二十五》
  5. ^ 5.0 5.1 5.2 蔣維錟. 【附錄二】〈臺南大天后宮淵源新考〉.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簡史:全臺媽祖首廟》. 全臺祀典臺南大天后宮. 2012-03: 94-97頁. ISBN 978-986-88106-0-0. 
  6. ^ 施添福. 〈吳氏家廟〉. 《台灣地名辭書:台南市》 第21卷. 臺灣: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9-02-01. ISBN 9570233702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