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哇哩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哇哩咧」一詞是在台灣社會所創始的流行語言,(又作哇哩勒、哇哩列等均同義)意指一種驚訝或驚奇、奇特的事情發生時所脫口而出的俚語、表示語氣的字囊。「哇哩咧」一詞在修辭學上屬於驚嘆詞(感嘆詞),基本上字根是由台語「我你」(guá lí)的音譯白字演變。

起源

[编辑]

台灣,「哇哩咧」一詞的創始者已不可考,源自於台語[a]。最早在1970年代有「哇塞」(台語「我使..」)的音譯白字出現。在2001年出現此流行語言的說法。其念法為「ㄨㄚ ㄌ一 ㄌㄟ」。當時「哇哩咧」與「ㄅㄧㄤˋ」、「酷斃了」等流行語同時出現,隨後便有許多廣告業者、書籍封面、電視媒體和網際網路上也都用此詞作為標題或主打句子。自此「哇哩咧」在台灣社會的次文化上逐漸興盛。同時也有移用到其他國家的現象。[來源請求]

「哇哩咧」有時用在訝異、帶有一點負面、又想表示風趣的感覺,例如,聽到有人打架,可能不會太驚訝,但聽到有人打架,且打到出人命,就會迸出「哇哩咧」的驚訝語氣。

語言歷史

[编辑]

從2002年到2004年間,哇哩咧一詞更加盛行,台灣的中小學生更是滿口「哇哩咧」。到2005年後,哇哩咧慢慢被更新穎的流行語言取代,但是也變成普及的感嘆詞,大人小孩都知道哇哩咧一詞的意義。一直到2005年至2020年,哇哩咧已經是台灣大人小孩普遍知道的驚嘆說法,並被廣泛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编辑]
  1. ^ 台語劇對吞吞吐吐一直說:[我..我.我...]的人 會應其:["我你咧"按怎?毋就緊講]! 「哇哩咧」是「我你咧」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