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姚鼐 | |
---|---|
大清刑部郎中 | |
籍貫 | 安徽桐城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姬传,一字梦穀 |
室名 | 惜抱軒 |
出生 |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1732年1月17日) 大清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
逝世 | 嘉慶二十年九月十三日 1815年10月15日 (83歲) 大清安徽省安慶府桐城縣 |
親屬 | (高祖)姚文然 (伯父)姚範 (族孫)姚元之 |
出身 | |
| |
著作 | |
|
姚
生平
[编辑]《清史稿·文苑》有傳。[1]
姚鼐有學生方东树,写《汉学商兑》反对戴震学派。方逐條反驳汉学,说汉学是“屠酤计帐”。
評價
[编辑]部分学者認為姚鼐為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在其中的地位最高。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义法”说,主张“义理、考据、詞章”三者的统一,又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神气”说,提出了“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理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了“阳刚阴柔”相反相成的美学观。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所编《今體詩鈔》、《古文辞类纂》,皆流传极广。其散文简洁严整,纡徐明润,代表作有《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游媚笔泉记》等。
姚鼐其文,从方苞、刘大櫆、归有光上溯于唐宋八大家,而与欧阳修、曾巩之文相近,简洁清淡,纡徐要渺
姚鼐與戴震共修四庫全書時,欲事戴為師遭到拒絕[2],姚鼐於是攻擊戴學“破碎不通”,甚至罵戴將“身滅絕嗣,此殆未可以為偶然也”[3]。
著作
[编辑]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 《惜抱轩全集》中的88卷包括了文集16卷、后集10卷,诗集10卷,又有《法帖题跋》、《左传补注》、《国语补注》、《公羊传补注》、《穀梁传补注》、《九经说》、《老子章义》、《庄子章义》等。所辑文总集《古文辞类纂》、诗选集《五七言今体诗钞》,世以为精当,然前者流传更广。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注釋
[编辑]- ^ 《清史稿·文苑二》: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
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於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於道德,而探原於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於方,理深於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懽;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锺山书院四十馀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 - ^ 《戴東原先生全集》,卷9,<與姚孝廉姬傳書>
- ^ 姚鼐,<再覆簡齋書>,《惜抱軒全集》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