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結夏安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守夏节

結夏安居巴利語vassa梵語varṣa,原意為“雨”,藏語:དབྱར་གནས,威利轉寫:dbyar gnas,發音:yarné,直譯:夏住)[1]佛教術語,也稱為夏安居坐夏坐夏安居雨安居安居坐臘,指的是在印度雨季期間內[2],出家人停止到處雲遊三個月,安住在一固定住所精進修行,度過雨季的制度,在這期間僧侶不允許隨意外出[3][4]。結夏安居結束後,開始供僧衣會

印度結夏安居的時間,(按Pūrṇimānta英语Hindu_calendar#Amanta_and_Purnimanta_systems系統的)印度曆法英语Hindu calendar為每年室羅伐拏英语Shraavana月至頞濕縛庾闍英语Ashvin (month)[5][註 1],為期三個月,這又稱為前安居。無法參加前安居者,可受持後安居,其時間為前安居再推遲一個月[3]

漢傳佛教的安居制度可追溯至姚秦時期[8][9][10],是以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作為安居期[11][12][13],其解夏之日正是施主為寺院設齋供養僧人[14]、臘佛[15],以及施食餓鬼盂蘭節。在禪宗的寺院,或有冬安居(農曆十月十六日至隔年一月十五日)的制度[16],亦即結冬。在安居開始和結束時,都會進行一定的法會儀式,並以結界表示僧眾們的活動範圍。

由來

[编辑]

五分律·卷第十九·第三分之三·安居法》:

巴利聖典·律藏·篇章·大品·入雨安居篇章》:

南傳佛教

[编辑]

南傳佛教國家沿用印度傳統,在印度雨季的三個月安居。其時日為緬曆哇梭英语Waso月、泰國陰曆八月、傣曆九月的虧月首日(華人農曆六月十六日起[註 2],約西曆六至七月間),至緬曆德丁卒英语Thadingyut月、泰國陰曆十一月、傣曆十二月的月圓日(華人農曆九月十五日止, 西曆九至十月間)[17][18][19]

西藏佛教

[编辑]

藏傳佛教沿用印度傳統,在印度雨季的三個月當中安居。其時日按薩迦派藏曆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按噶當派藏曆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20][21]。不過,由於高原天氣原因,結夏安居的時間,大多縮短至一個半月,為藏曆的六月十六日至七月三十日(也有五月十六日至六月三十日),為期四十五天[22][23]

傳統上,雪頓節是六月底解夏後藏人供養僧人酸奶的日子[24]。因解夏時間在六月三十日,這代表當時西藏佛教的安居時間應該是四月初到六月底(三個月),或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底(一個半月)。

制度

[编辑]

梵語 varṣa 的字根是由 vṛṣ 而來,意思是年,或雨。印度的雨季期間,佛陀為了避免僧團遊行乞食的困難,不受蛇類蚊蟲的侵襲,以及避免傷害到草木蟲蟻,故因襲印度當時沙門的習慣,而制定此一規定。

僧團成員平日分成居住在聚落附近的聚落比丘,以及在森林中獨居的阿蘭若比丘,各自修行。但在安居時,僧團的成員要聚會在一起,一同誦戒,糾正彼此的行為,同時分享修行心得。

在安居時,僧團會限定僧侶的活動範圍,在這個範圍內,稱為結界。除非有要事,受父母或施主請託,僧侶不得離開僧團外出乞食,或獨自別居。若真有要事,可向僧團請求,以七日、十五日為離開的期限,暫時請假外出。

安居期間,每半個月,由羯摩和尚召集僧團,作布薩羯摩

先由長老誦出波羅提木叉戒本,提醒僧侶不要違犯戒律,並要求僧侶自我反省,舉出不正當的行為。有違反戒律的僧侶,可以在此時向大眾懺悔,接受僧團的處份,這稱為誦戒,或布薩

接著,僧團成員可以舉出自己對戒律的疑義與看法。由上座長老判斷,並經過僧團成員的一致同意,由大眾自行決定戒律應該如何制定與施行,通過的新戒律就由僧團共同遵守。這稱為羯摩

在誦戒之後,僧侶可以請人陳舉自己於安居期間所犯之罪過,以發露懺悔,得清淨而生喜悅,這稱為自恣英语Pavarana,又名隨意(梵語: pravāraṇā,巴利語:pavāraṇā,鉢和羅、鉢和蘭、鉢剌婆剌拏)。

夏安居之最後一日亦是僧人戒臘(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的受臘日(新歲日),自此而有法歲,十六日則為新歲歲首。

在結夏安居結束之後,開始供僧衣會[25],僧侶在此時可以向施主乞討僧衣,準備過冬。結束供僧衣會後,僧侶可以自行回到自己平時修行的地方,或是回到森林中獨居。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玄奘記錄的雨安居時間為室羅伐拏英语Shraavana月(印度曆五月)一日(黑半一日)至頞濕縛庾闍英语Ashvin (month)月(印度曆七月)三十日(白半十五日),根據的應是北印度「黑半前白半後」的曆法系統Pūrṇimānta。若將北印度「黑半前白半後」的曆法系統,對應至南印度「白半前黑半後」的曆法系統Amānta[6][7],則夏安居時間會是頞沙荼英语Ashadha月(印度曆四月)十六日(黑半一日)至頞濕縛庾闍英语Ashvin (month)月(印度曆七月)十五日(白半十五日),雖然因為黑白配置的前後差異,導致南、北印曆法的月名不一樣,但間期是同樣的。南印曆法的日期對應至緬曆為Waso月(緬曆四月)十六日(黑半一日)至Thadingyut月(緬曆七月)十五日(白半十五日),即今日南傳佛教國家的雨安居日期。另外要注意的是,玄奘所提出的對應日期為農曆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比現今緬曆和華人農曆的對應日期(農曆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提早了一個月。
  2. ^ 此處的對應日期是大致上的對應,實際上會對應到哪一天要看所用的曆法。雖然緬曆泰國陰曆、華人的農曆,乃至於藏曆,都是按月相週期安排月份日期的陰陽合曆,但由於各地的曆法規則和置閏方法有其差異,會導致對應日期發生變化。有可能某一年和實際日期會是同天,某一年變成相差一天,而因為閏月的關係也可能變成相差至一個月或一個月又一天。

參考文獻

[编辑]
  1. ^ Vas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About.com
  2. ^ 大唐西域記:「如來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3. ^ 3.0 3.1 大唐西域記》:故印度僧徒依佛聖教坐兩安居。或前三月。或後三月。前三月當此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後三月當此從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4. ^ 渥德尔; 王世安. 《印度佛教史》. 商务印书馆. 2000-1: 60. ISBN 9787100026826 (中文). 
  5. ^ 大唐西域記:「若乃陰陽曆運,日月次舍,稱謂雖殊,時候無異,隨其星建,以標月名。……月盈至滿謂之白分(華人農曆一日至十五日),月虧至晦謂之黑分(華人農曆十六日至廿九日或三十日),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小大故也。黑前白後,合為一月。」
  6. ^ 從傳統星宿值日擇吉術的前世今生來看宿曜術的影響力.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黑白月是印度獨特的一個曆法單位,由朔到望,月亮漸圓,稱為白月,月亮由望至朔,月亮漸虧,稱為黑月。根據《大集經》中的朔望月計算方式,是由望至望為一個月。因此才黑月在前,白月在後。由於當時印度並不是統一用這種規則的,北印度行用的是黑前白後,南印度是白前黑後 
  7. ^ The Hindu Calendar. [2023-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There are two main calendars. In North India, the month generally begins with the full moon, in South India with the new moon. Festival days will still fall on the same day, or very closely, but the name of the month may be different. For example, Krishna’s Birthday falls on the eighth day of the dark moon; in the North this is in the month of Bhadra; in the South in Shravana. 
  8. ^ 宗教知識+ > 宗教儀式> 結夏安居.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9. ^ 《高僧法顯傳》:「昔在長安慨律藏殘缺,於是遂以弘始二年(公元400年)歲在己亥,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同契至天竺尋求戒律。初發跡長安度隴乾歸國夏坐。夏坐訖前至褥檀國,度養樓山至張掖鎮。張掖大亂道路不通,張掖王慇勤遂留為作檀越。於是與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等相遇,欣於同志,便共夏坐。夏坐訖復進到燉煌。……是歲甲寅晉義熙十二年矣(公元416年),歲在壽星,夏安居末迎法顯。」
    《出三藏記集》:「初耶舍於罽賓誦《四分律》,不賫胡本,而來遊長安。秦司隸校尉姚爽欲請耶舍於中寺安居仍令出之。……秦弘始十二年(公元410年)歲上章掩茂,右將軍司隷校尉姚爽於長安中寺集名德沙門五百人,請罽賓三藏佛陀耶舍出律藏。」
    《高僧傳》:「其年夏(公元431年),在定林下寺安居。時有信者,採華布席,唯跋摩所坐,華彩更鮮,眾咸崇以聖禮,夏竟還祇洹。」
  10. ^ 香光莊嚴編輯組. 夏雨好安居.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中國的結夏安居開始於姚秦時代,當時《十誦律》、《廣律》剛傳譯至中國,詳細記錄了安居作法,我國僧人乃依之而行結夏。 
  11. ^ 《摩訶僧祇律》:「三月者,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三語者,見、聞、疑。安居竟者,前安居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後安居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
    《高僧法顯傳》:「以四月十六日發,法顯於船上安居。」《歷代三寶紀》:「外國沙門僧伽跋陀羅,齊言僧賢。師資相傳云:佛涅槃後,優波離既結集律藏訖,即於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羅以永明六年共沙門僧猗,於廣州竹林寺譯出此善見毘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歲七月半夜受自恣竟。」
  12. ^ 《大唐西域記》:「印度月名,依星而建,古今不易,諸部無差。良以方言未融,傳譯有謬,分時計月,致斯乖異,故以四月十六日入安居,七月十五日解安居也……前代譯經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斯皆邊裔殊俗,不達中國(指中天竺)正音,或方言未融,而傳譯有謬。又推如來入胎、初生、出家、成佛、涅槃日月,皆有參差,語在後記。」
    《大唐西域記》:「(羯霜那國)其國風土并多溫疾。而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
    《勅修百丈清規》:「而五竺地廣,暑寒霖潦氣候之弗齊。故結制有以四月、五月、十二月,然皆始以十六日。所謂雨安居者,因地隨時,惟適之安,或曰坐夏,或曰坐臘。」
  13. ^ 湛如. 敦煌結夏安居考察. [2021-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3). 1985年,在季羨林先生的主持下,《大唐西域記校注》一書出版,在卷 二的《印度總述》中,季先生王邦維先生等對印度歲時等作了詳細的注釋, 並指出:各地的雨季不同而決定了各地安居時期的差異。……氣候與地理因素及各地時差的不同,使得印度佛教安居的時間也出現了差異。 
  14. ^ 全國宗教資訊網 - 齋僧. [2021-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5). 
  15. ^ 《般泥洹後灌臘經》:「若佛般泥洹後,四輩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灌臘……七月十五日,自向七世父母、五種親屬、有墮惡道勤苦劇者,因佛作禮福,欲令解脫憂苦,名為灌臘……佛者,天上天下三界之王,不食世間人民也。其物皆眾僧分之」
    《一切經音義》:「臘佛(謂坐臘臘餅也,今七月十五日夏罷獻供之餅也)。」
    《高僧法顯傳》:「明當七月十五日,欲取桃臘佛」
  16. ^ 《大唐西域記》:「或為四時,春、夏、秋、冬也。……冬三月謂報沙月、磨袪月、頗勒窶拏月,當此十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
  17. ^ 中國南傳佛教結夏安居與解夏安居的關係 —— 以雲南臨滄南傳上座部佛教為例. 大菩文化.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結夏安居:結夏安居節,也稱“雨安居節”,傣語為“毫瓦薩”(Hao vssa)“毫窪”“進窪”。是雲南傣族、布朗族和部分德昂族、佤族、彝族等信仰南傳佛教的共同傳統節日,節日來源於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中原佛教的“結夏”。時間一般在傣曆九月十五日(農曆六月中旬),如果傣曆有兩個九月份;一般在傣曆第二個九月十五日(在農曆七月中旬),歷時三個月……解夏安居節,正遇每年傣曆12月15日月圓日(也是傣族的重大節日)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農忙已過,莊稼已收割完畢,也是慶祝一年豐收的節日。 
  18. ^ 泰國重要節日: 入夏日. 目的達泰語教室.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南傳佛教叫"雨安居" 約農曆六月十五至九月十五 
  19. ^ 雨安居的由來. 祇樹給孤獨園林.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雨安居可以分為“前安居”和“後安居”兩種,皆為期三個月。前安居的時間在每年陽曆7月月圓日的次日至10月的月圓日,約相當於中國農曆的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後安居則再推遲一個月。 
  20. ^ 嘉絨堪薩阿旺提秋仁波切(Gyalrong Kensur Ngawang Thekchok Rinpoche). 遍益明鏡——勸勉修習聖教根本調伏正法.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安居的時間依佛所制為藏曆的六月十六日起為安居,七月十六日起為後安居,如同今日無比的吉祥噶丹教法所行。而吉祥薩迦派則有藏曆五月十六為前安居的作法,究其原因則是說如今的時間比佛制戒時的月曆提前了一個月的緣故,而戒律須隨順地域與時間,因而認為這樣可以。……如今有的就是這兩種作法了。解夏自恣的時間是自前後安居結夏起安居三個月後,在藏曆九月十五或十月十五按時解除禁制,在此之前若有特殊的因緣也可以解夏,但不是按時的解夏,其所承許等後與前同。 
  21. ^ 第17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2022「瑪鄂夏季課程:密教源流」/第2天開示紀錄.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印度每年雨季的三個月,僧伽會進行三個月停留在一個地方的結夏安居(Varsa-vasana)的儀式。從「阿沙荼」(Āṣāḍa)月(仲夏)的十六日至「頞濕婆庾闍」(Aśvayuja)月(仲秋)的十五日的三個月為「前夏」,如果無法在這段期間做到安居,就可以做三個月的「後夏」安居,也就是在從「室羅筏拏」(Śravaṇa)月(季夏)的十六日至「歌栗底迦」月(季秋)的十五日。……如果前安居從(藏曆)五月十六日開始,自恣日(解夏日)就必須是在八月十五日;後安居從六月十六日開始,自恣日就必須是在九月十五日;後安居從七月十六日開始,自恣日就必須是在十月十五日。總之,確定日子舉行的自恣儀式,就是「及時自恣」。實際上,關於前夏到底是指藏曆五月還是六月,還有待研究。 
  22. ^ 白玉南卓林寺.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1). 藏曆夏令季節每年不一定,若為前夏,即自藏曆6月15日至7月30日止;若為後夏,即自藏曆7月15日至8月30日止,比丘及沙彌僧眾如正法律經進行夏令安居。此期間,寺廟會修持天法、龍欽心髓護法、八大嘿嚕嘎、意總集及忿怒蓮師等法各七天,另有屙那林巴普巴金剛法會,為期45天。 
  23. ^ 結夏安居,積福修慧好時機.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文中所載結夏日西曆2018年6月28日為藏曆2145年5月15日,解夏日西曆8月11日為藏曆6月30日)
  24. ^ 崗措. 藏族傳統節日的地域性特點.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15, 42 (6): 132-137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25. ^ 《高僧法顯傳》:「眾僧受歲竟。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各將種種衣物沙門所須以用布施眾僧。僧受亦自各各布施。」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