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宋英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英玉(1726年—1789年),字應璜,號杏川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宋德宜曾孫。

生平

[编辑]

宋英玉來自蘇州長洲宋氏家族,曾祖宋德宜;祖父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宋大業;父雲南迤東道宋壽圖。母為漢軍刑部侍郎直隸河道總督王朝恩[1]

宋英玉幼時跟隨從叔父宋宗元啟蒙學習,乾隆十三年(1748年)補縣庠增廣生,十六年(1751年)丁父憂。二十二年(1757年)揀選發往直隸,受直隸總督方觀承賞識指點,同年冬委署撫寧縣篆,二十三年(1758年)授新樂縣知縣。二十四年(1759年)為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置辦輸送糧草馳援有功,優敘加一級。二十五年(1760年)冬調任吳橋縣知縣。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南巡,宋英玉負責布置紅杏園行宮,後兼攝東光縣篆,治理境內運河泛濫。二十八年(1763年)遷保定府管河鹽捕同知,輔佐王祖庚王頊齡孫)、李湖周元理等。二十九年(1764年)春因潘桃口木稅未分清晰而受降職處理[2],後仍以原官用,補廣平府同知兼保定府同知。三十一年(1766年)任順天府南路同知,兼管額設防兵,三十三年(1768年)攝深州篆,三十五年(1770年)任正定府知府,後由直隸總督楊廷璋奏請調保定府知府[3],三十九年(1774年)兼署清河道[4],四十年(1775年)改通永道。四十三年(1778年)因牽涉貝子弘旿侵占旗田案受革職回籍處理[5],五十四年(1789年)卒於家。以次子宋鎔通奉大夫,晉榮祿大夫[6][7]。保定古蓮花池存有宋英玉簽發《蓮池行宮保護管理文告》及所著《詠保定府署游息地四章並序》碑刻[8][9]

家庭

[编辑]

夫人為王鴻緒孫女、長蘆鹽運使王圖炯次女(1724-1814)。有三子:長子宋鏡張鳳孫女;次子宋鎔;三子宋銛蔣耀宗女。還有三女:長嫁王繼聲(母王太夫人侄);次嫁蔣耀宗侄蔣廷瓚;三嫁蘇州洞庭席賡[1]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清)宋廷璣等. 《長洲宋氏世譜》[12卷,首末各1卷]. 道光甲申(1824). 
  2. ^ 清史百科:直隸潘桃口等處木稅. 中華文史網. 
  3. ^ 直隸總督楊廷璋奏請以宋英玉調補保定府知府. 清代檔案檢索系統. 乾隆35年11月20日(1771-01-05). 
  4. ^ 直隸總督周元理奏報清河道員缺在沈鳴皐調補任職前將由宋英玉暫行代理. 清代檔案檢索系統. 乾隆39年10月12日(1774-11-15). 
  5. ^ 直隸總督周元理奏為屬員通永道宋英玉接受請託狥私審辦訛佔旗地案奏謝聖訓僅將臣交部議處事. 清代檔案檢索系統. 乾隆43年04月02日(1778-04-28). 
  6. ^ 卷八十七•人物•宦績十二•宋英玉. (道光)蘇州府志 (PDF). 
  7. ^ (清)宋廷璣等. 卷七•行述墓志•宋鎔撰《杏川公行述》. 《長洲宋氏世譜》[12卷,首末各1卷]. 道光甲申(1824). 
  8. ^ 柴汝新& 蘇祿煊 主編. 《古蓮池碑文精選》. 河北大學出版社. 2012年. 
  9. ^ 于素敏. 清代蓮池行宮保護管理文告刻石考. 保定學院學報. 2021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