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庾承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庾承先(472年—531年),子通潁川鄢陵[1][2]南北朝南梁士人

生平

[编辑]

庾承先年少沉靜有志向,不說他人是非,面上不表露喜怒,沒人知道他的心情。成年後,他跟從南陽劉虯學習,聰明而記憶力強,比同輩出色,儒釋道的經典都很熟悉,不同流派的知識都很精練。朝廷辟任他為功曹,不就任,和道士王僧鎮一同遊覽衡山。晚年,庾承先因弟弟患病回鄉,於是在土臺山居住[1][2]。鄱陽王蕭恢在州時,欽佩庾承先的風采,要求和他遊處,又令他講授《老子》,不同地方的僧人都過來聽講,當中有不少人質詢他,他也一一回答。蕭恢非常敬重他,徵任為州主簿;湘東王蕭繹聽聞了,亦徵任為法曹參軍;他都不赴任[3][4]

中大通三年(531年),廬山劉慧斐荊州,庾承先與他有交情,就前往該處。荊州和陝州的學生請求他講述《老子》,湘東王就親自到來聽講,庾承先整天發表議論,得到賞識和延請,留在當地月多後回歸土臺山。送行的人贈送詩篇,隱逸者也讚美他,同年去世,虛歲六十。刺史贈送豐厚財物協助治喪,他的門生黃士龍辭讓,說:「先師生平素食不求飽暖,衣服不求輕便,贈送的物資都婉拒了。臨終時,他告誡弟子使用薄棺收葬,褐衣入斂。雖然得蒙賞賜,也不敢違反先生的教旨,違反他生平操守,錢布就返還了。」當時的評論都推崇他[5][6]

引用

[编辑]
  1. ^ 1.0 1.1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庾承先字子通,潁川𨻳陵人也。少沉靜有志操,是非不涉於言,喜慍不形於色,人莫能窺也。弱歲受學於南陽劉虯,強記敏識,出於羣輩。玄經釋典,靡不該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練。郡辟功曹不就,乃與道士王僧鎮同游衡岳。晚以弟疾還鄉里,遂居于土臺山。
  2. ^ 2.0 2.1 南史·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六》:庾承先字子通,潁川鄢陵人也。少沈靜有志操,是非不涉於言,喜慍不形於色,人莫能窺也。弱歲受學于南陽劉虯,強記敏識,出於群輩。玄經釋典,靡不該悉;九流七略,咸所精練。辟功曹不就,乃與道士王僧鎮同游衡嶽。晚以弟疾還鄉里,遂居土臺山。
  3.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鄱陽忠烈王在州,欽其風味,要與遊處。又令講《老子》,遠近名僧,咸來赴集,論難鋒起,異端競至,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聞。忠烈王尤加欽重,徵州主簿;湘東王聞之,亦板爲法曹參軍;並不赴。
  4. ^ 《南史·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六》:梁鄱陽忠烈王在州,欽其風味,要與遊處,令講老子。遠近名僧,咸來赴集,論難鋒起,異端競至,承先徐相酬答,皆得所未聞。忠烈王尤所欽重。
  5.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中大通三年,廬山劉慧斐至荊州,承先與之有舊,往從之。荊陝學徒,因請承先講《老子》。湘東王親命駕臨聽,論議終日,深相賞接。留連月餘日,乃還山。王親祖道,幷贈篇什,隱者美之。其年卒,時年六十。
  6. ^ 《南史·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六》:中大通三年,廬山劉慧斐至荊州,承先與之有舊,往從之,荊陝學徒因請承先講老子。湘東王親命駕臨聽,論議終日,留連月餘,乃還山。王親祖道,並贈篇什,隱者美之。其年卒,刺史厚有贈賻。門人黃士龍讓曰:「先師平素食不求飽,衣不求輕,凡有贈遺,皆無所受。臨終之日,誡約家門,薄棺周形,巾褐為斂。雖蒙賚及,不敢輕承教旨,以違平生之操。錢布輒付使反。」時論高之。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梁書·卷51》,出自姚思廉梁書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書》·卷五十一·列傳第四十五
  • 南史》·卷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