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彭修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彭修文(1931年2月7日—1996年12月28日),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

[编辑]

1931年生于湖北汉口,从小学习二胡琵琶民族乐器,喜爱戏曲民间音乐,没有受过正統音樂训练。1949年,毕业于商业专科学校,1950年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52年,彭修文被调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1953年任该乐团指挥作曲。此期间,他创作和改编了一系列民乐乐曲,并建立了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

文革期间,彭修文的音乐事业被迫中断,他在家里为唐诗宋词谱曲。[1]

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来华访问演出,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英语From Mao to Mozart: Isaac Stern in China》,片中收录了 彭修文根据美国乡村民谣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哦,苏珊娜》,该片获198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1年受聘为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同年出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指导。

1980年代中,彭修文创作了许多大型民乐作品,如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交响诗《流水操》、《怀》、《秦兵马俑幻想曲》等。

1996年12月28日凌晨在北京逝世。在他辞世前一周完成《香港节日序曲》的总谱。香港中乐团曾宣布彭修文将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時就任艺术总监。

影响

[编辑]

彭修文为现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参照西方古典音乐和声学配器法、乐器制作标准和乐队编制建立起来的中国民族乐队,被称为“彭修文模式”,是中国在20世纪中叶最有代表性乐队形式,在他之后成立的中乐团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他的模式[2][3][4]。另外,40余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其配器之精妙广为人所称道。

评价

[编辑]

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來源請求]

原創作品

[编辑]
  • 《豐收鑼鼓》與蔡惠泉合作
  • 《不屈的蘇武》中胡協奏曲
  • 《喜豐收》嗩吶協奏曲
  • 《千帆鬧海》
  • 《鄉村的晚會》
  • 《武夷山茶》
  • 《漁鄉組曲》
  • 幻想曲《秦·兵馬俑
  • 交響詩《流水操
  • 交響詩《懷》
  • 音詩《雲中鶴》
  • 金陵》交響曲
  • 套曲《四季
    • 春之晨
    • 夏之夜-太平山下不夜城
    • 秋之歌
    • 冬之雪
  • 誼之風第一號
  • 誼之風第二號《寶島
  • 揭天鼓吹》香港節日序曲
  • 套曲《十二月
    • 正月-元宵
    • 二月-幽燕春早
    • 三月-踏歌行
    • 四月-雲淡風輕近午天
    • 五月-紫禁城的黃昏
    • 六月-白沙之夜
    • 七月-驕陽
    • 八月-晚來香
    • 九月-落日照長街
    • 十月-霜葉紅于二月花
    • 冬月-風雪夜歸人
    • 臘月-踏雪尋梅

改編作品

[编辑]

移植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音乐大师彭修文逝世. 人民网.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2. ^ 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8). 
  3. ^ 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 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研究. [2021-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5). 
  4. ^ “ 华韵九芳”与新古典主义——听“华韵九芳”民族室内乐音乐会有感. 爱乐.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