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坐标25°10′N 121°25′E / 25.167°N 121.417°E / 25.167; 121.4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地图
位置新北市八里區
坐标25°10′N 121°25′E / 25.167°N 121.417°E / 25.167; 121.417
面积30公頃
建立1994年1月10日
管理机构新北市政府
挖子尾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
漢字挖仔尾
台語白話字Oat-á-bóe
台語羅馬字Uat-á-bué
詞意為「河道最後的轉彎處」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臺灣話Uat-á-bué Tsū-jiân Pó-liû-khu)位於臺灣新北市八里區,是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為保存紅樹林及其生態系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1]。此區位在淡水河口左岸,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被稱作「挖仔(臺灣話Uat-á)」[a],又位於淡水河道最後的轉彎處,於是將此處稱為「挖仔尾(臺灣話Uat-á-bué)」。

當地早期為平埔族墾殖區域,閩南人移入後逐漸集結成挖子尾聚落,昔有以撈取文蛤、捕捉魩仔魚苗等為生,今日保留區內仍保有部分傳統漁撈作業,裸灘地上可見停泊船隻[2] 。近年新北市政府建有八里水岸步道連結週邊並規劃自行車道,使該處成為當地景點之一。保留區的水筆仔紅樹林有4–6年週期的成長與萎縮交替現象,但整體仍有緩速增長趨勢。1987–2005年間其覆蓋面積平均年增0.08公頃,覆蓋率年增約0.98%。已記錄鳥類共31科98種,植群共計35科119種,另有17科21種的魚類以及7科23種的蟹類等多樣生物資源。

註釋

[编辑]
  1. ^ 註:轉彎在台灣話有講做「uat」,漢字有寫做「穵」(俗寫「挖」)或「斡」。(台日大辭典、臺灣閩南語辭典)。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2. ^ 盧道杰、施上粟、黃國文、趙芝良、薛美莉、羅暐菱. 淡水河紅樹林、挖子尾與關渡三個自然保留區經營管理效能的系統評量 (PDF). 國家公園學報. 2012 [2014-11-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1-06).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