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英文维基 | 中文维基 | 日文维基 | 草榴社区

新加坡战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加坡战略
A formidable line of warships with big guns heads straight toward you, trailing smoke
反击号战斗巡洋舰带领着她的姐妹舰声望号战斗巡洋舰英语HMS Renown (1916)和其他皇家海军舰艇在1920年代的演习
时期1919–1942
作战空间海上

新加坡戰略是一份关于大英帝国的海军国防政策,这个政策涉及到了从1919年到1941年间的一系列的战争计划英语Military operation plan,計劃主旨是在遠東進駐一支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遏止日本南下侵略印度澳大利亞;為此1919年起英國選定在马六甲海峡东端的新加坡建設艦隊基地,此後20年不斷強化該地戰鬥能量。

構想

[编辑]

英國想定中,認為和日本的戰爭會以三階段進行:一、守衛住新加坡要塞的英軍等待英國本土增援艦隊抵達;二、艦隊北上拯救或奪回香港;三、對日本本土進行海上封鎖,重創仰賴海上貿易的日本,迫和對手。反攻日本本土的想法則因不切實際而不在考慮內。但英軍沒估計到日本願意投注兵力主動挑戰英軍,並有擊敗英軍的實力。

鞏固新加坡成為英國在1920年代起的遠東國防根本,在1937年,就海軍上校斯蒂芬·罗斯基尔英语Stephen Roskill所言,驻新主力舰队的概念也许是通过反复验证,已犹如圣谕般地不容置疑[1]。但是政治、经济和实行上的困难令这个战略难以成功执行。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海外对这项战略批评不断,尤其是澳大利亚常以其為藉口來削減自己的国防開支。英國最終實行該戰略,在新加坡部署15吋口徑大砲,派遣了「Z舰队」駐進新加坡。

失敗

[编辑]

1941年12月10日,日本空袭新加坡,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鬥巡洋艦北上攔截日本艦隊,卻在馬來亞海戰被日軍飛機用魚雷击沉,日軍同時在馬來半島長驅直進,防守的英軍毫無招架之力,吉隆坡檳城相繼失守,英軍不斷後撤到馬來半島南端的柔佛,及後經長堤撤退至新加坡。1942年2月8日,日軍進攻新加坡,新加坡戰役爆發,日軍用不足一星期時間攻占半個新加坡,因為糧食及淡水開始短缺,負責新加坡防守的最高指揮官白思華決定停戰,於2月15日帶領超過八萬人的英軍向日軍投降,被温斯顿·丘吉尔稱其为「英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和最大規模的投降」[2],大部分投降英軍死於日軍勞役及疾病。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McIntyre 1979,第214頁
  2. ^ Churchill 1950,第81頁

参考文献

[编辑]